谈“三百千”的诵读对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 提升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系列文化节目的火爆开播,一股前所未有的传统文化风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吹遍华夏大地。2016年9月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了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本文从小学低段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方法入手,对诵读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素养的提升及人格的形成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经典诵读;提升;识字;语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蒙学读本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它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民族学习语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从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经典展开,对“提升识字水平”“培养良好语感”“提高道德素养”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识字水平
  (一)绘本激趣
  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选择“图多文少”的《三字经》绘本,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识字热情。从一开始的老师领着学生一起读,到学生有能力指着其中不多的汉字读,还可回归家庭和爸爸妈妈共读,识字的自信心也在其中慢慢萌发。
  (二)拼音助识
  入学两个月后,有了拼音这根拐杖,可以更换《三字经》的版本,采用“大字带拼音”的诵读本。对于不认识字的儿童,用手指着字去读,既能巩固拼音,又能帮助识字,可谓一举两得。一星期下来,因反反复复指读这个片段,对其中的生字也日渐熟悉,单个儿拿出来认读的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
  (三)自制字卡
  动员学生把“三百千”里的汉字制作成生字卡片,或同桌抽读,或小组交流,或全班展示,为识字教学拓展了一条新的渠道。有的学生把《百家姓》制成一本生字卡片,让同学们都来认一认,找一找自己的姓氏,一群学生一起认,无形之中认识了多个姓氏。有的学生把《千字文》中所有木字旁的字全部找了出来,制成字卡,集中识字,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量。
  (四)以赛促认
  每读完一本,都可以进行识字量的检测,评选出班级的一二三等奖。从《三字经》,到《百家姓》和《千字文》,检测的情况是可喜的。可见天天耳濡目染,对识字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良好语感
  小孩子在年少时,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朗朗上口的韵文和文质兼美的诗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记忆力增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听读”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很多字是不认识的,听读是最好的熟悉方式,通過教师示范读、听MP3读,解决最初的字音问题。早自学、预备铃后两分钟以及午间都可播放规范、标准的录音,让学生生成最初印象。拿预备铃后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来说,《三字经》就能从“人之初,性本善”播放到“此五行,本乎数”,极大地利用碎片时间,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取得好的效果。
  (二)“素读”
  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在生命中将一去不复返,我们可以把经典诵读工程作为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这个层面的诵读要求是:“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学生的语感就是在这一次次字正腔圆的朗读中建立起来了。
  (三)“悟读”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感悟理解明白大意,利用动画片、教师讲解、父母讲解、随课文阅读等方式,知道意思。于是,学生了解了《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知晓了各个姓氏的由来,对《千字文》中的开天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趣读”
  充分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采用轻重音变化、男女生角色对换,师生间相互配合,手足的运用等多种方式进行趣读。特别是在读完其中一本之后,可通过表演、视频录像等方式,展示学生诵读的片段,展示学生诵读的成果。
  三、搭建多个平台,提高道德素养
  入学阶段是学生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及初期人格的形成尤为重要。被誉为启蒙学经典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本就是塑造学生“知情意行”的教育范本,它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德育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把“经典诵读”和“道德素养”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塑造优良品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入学教育
  教师在每一个学期的始业教育渗透“三百千”的内容,将“三百千”有关的习惯、学习品质等罗列整理,时时诵读,常常提醒,做好假期和学期的过渡。
  (二)课堂整合
  围绕“三百千”的德育价值,把“三百千”的诵读和语文课、品德课、班队课等课堂教学相整合。利用语文课来深入了解其中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利用品德课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利用班队课开展“诚信、感恩、合作、节约”等主题活动,使传统经典的德育功能深入人心。
  (三)家庭教育
  在“三百千”的诵读过程中,应该紧密联系家庭,取得爸爸妈妈的信任与支持,发挥家庭主阵地的教育作用。通过拍MV、录制音频、美德晒照等方式,将传统美德与家庭教育结合。“勤劳奖”“孝心奖”“最佳朗读奖”应运而生。
  (四)社会实践
  由文本学习走向生活实践,开发更多的育人场所,使学生自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到社区,走到街道,在和普通民众接触的过程中践行“三百千”的文化内涵,评出“助人为乐奖”“最具爱心奖”“一对一助学奖”等奖项,这样尽可能让学生得到肯定与鼓励,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让经典诵读的内涵深入人心。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正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每一个学生汲取中华经典之精华。
  参考文献
  [1]李香平.“传优养心”:诵读经典的现代价值传承颜海波[J].中小学德育,2016(11).
  [2]胡翠云.在经典诵读中培养语感[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7).
  [3]刘沙沙.传统蒙学读本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它既是课堂目标,也是课程目标。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字词的体悟或内容主旨的解析上,必须关注特定语用中的字词,见微知著;关注特定语段中的表达,体悟奥秘;关注特定语境下的手法,迁移运用。  【关键词】语用;课堂;表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关注特定语用中的字词,见微知著  【案例】教研组磨课,自己执教《雷雨》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尝试,总体效果也十分可喜,但仍有许多不足。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很大的重视,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却没有被重点抓起来,导致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失衡状况,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的综合能力存在不足。本文详细叙述了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性思维  【中图分类
【摘要】当下各种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风起云涌,可留心观察后,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致使很多语文教师对第一课时教学究竟应该怎么上感到困惑和茫然。  【关键词】第一课时;小学语文;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时间通常来说需要两到三个课时。为了能够让课程出彩热闹,老师们往往会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学习语文的需要。语文教学作为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修养的重要科目,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参与,才能使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得到充分彰显。本文结合当前初中生在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对如何在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初步分析和探索,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
偶读报纸,见到一首和珅的绝命诗。仔细玩味.深感和绅对自己的死认识有误区。诗曰  夜色月如水,嗟尔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  暗室难换算,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辜负九重仁。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才华超众。据史料记载,和绅的确聪明机敏。他的官位,也是通过科举考上的。但是他忽视了一个问题,他的贪婪可不是自己才
【摘要】情商的培养,对儿童往后的成长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语文教育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性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儿童情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为往后儿童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但目前,我国教育更加着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无疑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宣教时,还应该着重儿童情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学会关爱他人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