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人事委托代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综述人事委托代理的基本概况、中小企业实施人事委托代理制度的特点等基础上,指出人事委托代理存在体制性障碍较难消除等问题,从改变传统观念等方面提出应对人事委托代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意识;认知度
  引言
  人事代理的产生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全过程,人事委托代理制度实施以来,其意义和作用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经济和非经济组织人力成本削减,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人事委托代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除体现出其本身的优势促进作用以外,其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一、 人事代理概况及人事委托代理涵义
  从1983年沈阳人才信息中心保管中小企业员工第一份档案开始,标志着我国人事代理的萌芽。1995 年国家人事部总结各地人才交流机构中的人事委托代理工作的经验,标志着人事代理开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1]。
  据统计,我国已有15.4万家中小企业的330多万人实行人事委托代理[2]。截止2011年底,办理人事委托代理业务是人才交流机构的主要业务。
  人事委托代理是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受各类组织或个人的委托,代为各类组织或个人管理相关人事业务的各项规则、程序等所组成的体系。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将人事关系和档案保存在人才交流机构,中小企业委托人才交流机构管理着普通人事业务[3]。
  二、 中小企业人事委托代理存在问题
  人事委托代理工作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代理范围还比较狭窄,代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足,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人事委托代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体制性障碍较难消除[4]。
  人事委托代理与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水平相比,我国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还不够成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而沿用至今的个人户籍、个人档案、社会保障等体制性障碍,构成人才流动的主要障碍。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现象突出。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状况依然存在,且问题比较突出,如教育部门、非政府职业介绍机构、社区、街道、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等都存有流动人员档案。国有企业员工辞职或解聘后,档案关系不按规定转移到人才服务机构,甚至辞职、辞退人员自存档案;根据有关规定,大中专学生毕业在两年派遣期内其档案可在学校留存,致使部分毕业生无法及时办理人事代理等。
  3、中小企业和个人推行人事委托代理积极性不高,对人事委托代理认识不足。
  人事委托代理在我国南方城市和沿海较发达地区发展相对迅速,这与经济发展水平、人才活跃度有较大关系。我国内陆城市的不少中小企业和个人在观念上,仍受制于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约束。部分中小企业认为实行人事委托代理,在落实用人自主权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险,以档案、户籍等制约人才流动的手段就要失灵,能否留住人才,就完全取决于中小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个人实行人事委托代理后,尽管有了流动的自由,但对单位的依附关系没有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炒鱿鱼",有下岗失业的危机感。因而,部分中小企业和个人对推行人事委托代理的积极性不高。
  4、人事委托代理机构自身建设不足。
  人事委托代理机构自身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人才市场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完善,管理服务手段相对滞后,从业人员少,业务不熟练,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没有广泛的服务观念意识等。
  要实现人尽其才,充分發挥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主动性,采取一定措施,应对中小企业人事委托代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三、应对中小企业人事委托代理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人事委托代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人事委托代理工作的全面推广,采取一定应对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
  1、搞好人事委托代理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委托代理体制以及立法工作[5]。
  要建立全国性的人事委托代理制度,就必须得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法规作为规范和约束。加快人事委托代理立法工作,搞好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结合现有的人事委托代理的实践情况,进一步明确建立人事制度的基本原则。搞好人事委托代理制度的立法工作应注意两点: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理论推动;要有系统、具体的规范设计。
  2、提高人事委托代理服务的社会认知与认可度。
  社会对人事委托代理制度的认识、参与、支持是建立人事委托代理制度的重要前提。尽管人事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从总体上来说, 这项工作的社会认知与认可度不高。要解决问题,关键是进一步扩大人事委托代理服务的宣传。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机构要坚持灵活务实、逐步推开的原则,根据社会需要主动服务,采取宣传进高校、进中小企业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宣传人事委托代理服务的基本政策、服务内容和服务成果,以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和合力的形成,为人事委托代理的建立和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引入人事委托代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实施人事委托代理信息化,拓展代理业务[5]。
  据统计,通过人才招聘办理人事委托代理手续的约占代理总量的40%左右。市场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其核心内容。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入人事委托代理服务中,让各级各类的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彼此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激发各机构的活力,进行优胜劣汰。一是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联网服务。其形式包括人才资源信息共享、联合招聘、异地委托招聘、联合开发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新技术和新手段等。二是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机构与有关专家、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联系,提高人事委托代理科学化管理水平。三是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机构与被代理人建立起直接的网络联系。
  4、规范管理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机构。
  人事委托代理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试行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人事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和一些管理机构不符合法律规范。应成立一个行业性的最高权威机构,对众多人事委托代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规划、指挥和协调。明确人事委托代理的管理机构,能确保人事委托代理工作少出纰漏,节省开支,避免重复支出。
  四、结论与建议
  人事委托代理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传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但实现了各类人才人尽其才的目标,人事委托代理制度推动着我国人事管理向前发展。
  针对人事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的不足,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完善人事委托代理服务。各级政府、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要积极主动改变传统人事管理观念,加强各级政府和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搞好人事委托代理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体制,建立健全代理体制以及与人事委托代理相关的立法工作;各人事委托代理服务机构要注重自身队伍建设、注重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使我国人事委托代理步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丁忠利、邓国华,人事代理制的特征与趋势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2]中国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局,2010
  [3]王晓莉、汪健,推进人事代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4]郝永义,人事代理制度论略[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3期
  [5]付振河、孙平伯,试论人事代理制度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完善策略[J],商场现化,2010.09
  作者简介:喻见波(1982.03-),男,汉族,四川省眉山市人,长安大学2010级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学生的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但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
从化中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去年被评为全省普教系统的优秀集体。在这个基础上,全校教师认真总结教学、教育经验,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共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首先是教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
琴童父母经常面对一长串的问题而不知所措。例如学琴前会犹豫“要不要学琴”“学民乐还是西洋乐”“学习哪种乐器好”“钢琴还是小提琴”;学琴后,“是去老师家,还是请老师上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位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谕,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各种图片、文字、视频信息,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走天下”的教学模式,人
我国已经进入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一
据了解,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水平控制方面多采用计数抽样检验,很少采用计量抽样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抽样检验效益的提高。《中国质量》2011年第12期刊登的《现场检验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