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学是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在行动导向法的引领下,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通过行动学习、为了行动学习,而教师在行动中教学、通过行动教学、为了行动教学。结合《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特点,行动导向法有一套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如模拟仿真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而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实施行动导向法的正确路径,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改革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行动导向;课程实践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40111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58-02
现阶段《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弱,对设备的软硬件不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动手操作常造成各种设备故障,给教师课后设备的维护带来巨大工作量,导致老师不轻易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观看设备运行现象,进行理论的讲解分析;学生的PLC程序设计能力有限,教师只是讲解教材上的设备运行标准程序,而没有让学生真正调试运行学生自己独立编写的程序。而行动导向法的实施,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培养目标
按照行动导向的思想,核心课程是为岗位服务的,所以课程目标就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能够胜任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具有某种行动倾向的能力,即职业行动能力。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常用的自动控制技术,能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装调、维护与管理、维修、升级改造、设计、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全面性、跨专业性和行动导向性为典型特征,其实施过程吸取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行动理论的优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立足于项目,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协作和互助、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如何成为符合末来劳动人市场所需要的职业人。
(1)项目计划的制定
指导学生们分析各工作单元内的回路图,生产流程以及交予具体的任务,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在根据讨论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一个任务大约需要的时间以及工具设备等。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确定合理并且可以进行实施的计划。这样的话,学生就由单纯的听转变为主动的学。即使是有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以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肯定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去并且认真的完成分配的任务。
(2)项目计划的实施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改变以前先由老师进行加工图的分析,而后给学生讲解最后学生自己练习的方法。有关行动的导向教学,是让每个小组首先进行资料的查找,分组讨论,然后确定每一个任务的具体方案,再由小组的代表向老师对任务进行汇报,最后动手练习。每一个步骤中的资料信息,都需要以卡片形式来整理存档。这些学生也由被动到主动的进行学习,效果非常的好。通过这样的一种以学生作为主体,着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3)项目的考核评价
平时项目考核是对项目小组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标准制作详尽的考核评价表。学生按照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如果课堂上时间有限,也可以在平时项目考核时让学生用手机把每一个项目成果制作成精美的微视频进行展示,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考核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展示、表达等综合素质。另外增加一些加分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积极参加课余兴趣小组、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等均可进行加分。期末综合测试是对学生综合的行动能力进行考察,可以采用期末学生调试完成一台校内实训基地完整的生产线,交付给客户。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运用现实岗位工作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找对策,从而加深对相关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认识,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维护能力,教师应着手收集、设计生产线故障案例,案例必须是来源于企业真实发生的故障,虚拟的案例缺乏实际意义,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分析案例可以采用个人发言、分组讨论、集体辩论等方式。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各小组轮流上台发言,交流案例分析结果,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教师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案例中包含的理论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实训任务完成后撰写实训报告,对案例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概括。教师对实训报告进行评分,并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
3.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在教学学习中,教师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将来所从事的生产线操作、生产线安装调试、生产线维修维护等工作岗位创设了相关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事件的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解决真实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形成职业技能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教师设计情境、呈现情境、提出问题和任务、角色扮演等几个方面。
教师通过仿真实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突出仿真性,选用的设备必须是真实的或接近生产原型的,因此选用了亚龙YL-335B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备。学生作为技术工人在模拟企业里工作,接受教师交给的各项任务进行实践锻炼。这种模拟企业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三、結语
直接面向工作岗位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涵盖自动控制领域典型的知识和技能,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相关技能,具备跨领域、跨行业、跨职业的专业综合能力,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而探索先进的行动导向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对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帆,杨洁.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5(8).
[2]吴繁红.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35(33).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行动导向;课程实践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40111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58-02
现阶段《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弱,对设备的软硬件不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动手操作常造成各种设备故障,给教师课后设备的维护带来巨大工作量,导致老师不轻易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观看设备运行现象,进行理论的讲解分析;学生的PLC程序设计能力有限,教师只是讲解教材上的设备运行标准程序,而没有让学生真正调试运行学生自己独立编写的程序。而行动导向法的实施,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培养目标
按照行动导向的思想,核心课程是为岗位服务的,所以课程目标就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能够胜任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具有某种行动倾向的能力,即职业行动能力。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常用的自动控制技术,能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装调、维护与管理、维修、升级改造、设计、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全面性、跨专业性和行动导向性为典型特征,其实施过程吸取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行动理论的优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立足于项目,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协作和互助、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如何成为符合末来劳动人市场所需要的职业人。
(1)项目计划的制定
指导学生们分析各工作单元内的回路图,生产流程以及交予具体的任务,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在根据讨论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一个任务大约需要的时间以及工具设备等。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确定合理并且可以进行实施的计划。这样的话,学生就由单纯的听转变为主动的学。即使是有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以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肯定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去并且认真的完成分配的任务。
(2)项目计划的实施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改变以前先由老师进行加工图的分析,而后给学生讲解最后学生自己练习的方法。有关行动的导向教学,是让每个小组首先进行资料的查找,分组讨论,然后确定每一个任务的具体方案,再由小组的代表向老师对任务进行汇报,最后动手练习。每一个步骤中的资料信息,都需要以卡片形式来整理存档。这些学生也由被动到主动的进行学习,效果非常的好。通过这样的一种以学生作为主体,着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3)项目的考核评价
平时项目考核是对项目小组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标准制作详尽的考核评价表。学生按照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如果课堂上时间有限,也可以在平时项目考核时让学生用手机把每一个项目成果制作成精美的微视频进行展示,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考核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展示、表达等综合素质。另外增加一些加分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积极参加课余兴趣小组、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等均可进行加分。期末综合测试是对学生综合的行动能力进行考察,可以采用期末学生调试完成一台校内实训基地完整的生产线,交付给客户。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运用现实岗位工作中发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找对策,从而加深对相关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认识,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维护能力,教师应着手收集、设计生产线故障案例,案例必须是来源于企业真实发生的故障,虚拟的案例缺乏实际意义,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分析案例可以采用个人发言、分组讨论、集体辩论等方式。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各小组轮流上台发言,交流案例分析结果,互相启发,互相借鉴。教师根据分析结果指出学生分析案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案例中包含的理论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实训任务完成后撰写实训报告,对案例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概括。教师对实训报告进行评分,并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
3.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在教学学习中,教师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将来所从事的生产线操作、生产线安装调试、生产线维修维护等工作岗位创设了相关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事件的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解决真实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形成职业技能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教师设计情境、呈现情境、提出问题和任务、角色扮演等几个方面。
教师通过仿真实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突出仿真性,选用的设备必须是真实的或接近生产原型的,因此选用了亚龙YL-335B自动生产线实训考核装备。学生作为技术工人在模拟企业里工作,接受教师交给的各项任务进行实践锻炼。这种模拟企业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三、結语
直接面向工作岗位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涵盖自动控制领域典型的知识和技能,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相关技能,具备跨领域、跨行业、跨职业的专业综合能力,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而探索先进的行动导向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对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帆,杨洁.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5(8).
[2]吴繁红.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