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椎体裂的影像学表现及胚胎学基础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椎体裂是病因不明的先天性脊柱发育变异,在影像学上描述为侧位X光片上贯穿1个或多个椎体的纵行透光带,多在孕期超声检查中发现,了解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研究进展,对于产前明确诊断、孕期指导及胎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冠状椎体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胰腺癌CD8 T细胞浸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1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15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105)和验证集(n=45)。以病理免疫组化染色评价CD8 T细胞浸润,以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高浸润组和低浸润组,均为75例。生存资料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基于训练集术前静脉期增强CT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W
目的分析6例尼曼-皮克病(NPD)B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前后的胸部高分辨CT(HRCT)图像,探讨HSCT对肺部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临床确诊的6例NPDB型并进行HSCT治疗的患儿资料,男5例、女1例,就诊年龄为1岁2个月至5岁,中位年龄2岁1个月。HSCT后HRCT随访时间为7~20.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随访次数2~7次/例,共27次。由2名医师在主动脉弓层面、气管隆突层面、右膈面上层面对肺部病变(肺间质病变、气道病变、肺
目的探究深度学习算法(DLR)在胰腺低剂量CT扫描中改善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腹部胰腺增强检查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正常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34例,正常剂量组扫描管电压为120kV,低剂量组管电压为100kV。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延迟期扫描。低剂量组4期图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混合模型迭代算法(AIDR)和DLR3种方法重建图像,正常剂量组4期图像均采用AIDR重建图像,分别记为LD-FBP、LD-AIDR、LD-DLR、R
本研究旨在对ComBat方法去除脑静息态功能MRI影像指标的设备间异质性效果进行评估。首先收集2名健康男性被试在27个中心的28台MR设备的脑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并提取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指标。使用ComBat方法对ALFF和ReHo指标的设备间差异进行校正,针对每名被试,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ComBat方法校正前、后ALFF和ReHo指标在设备间的一致性。结果显示ComBat校正前两名被试的ALFF及ReHo在28台设备间、3个厂家间、同一厂家不同设备间的
本文报道1例右侧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合并VACTERL联合征。患儿女,1个月15天。胸部X线及CT示右肺下叶高密度影伴囊状含气空腔,增强CT示右肺下叶隔离肺组织由腹主动脉供血。上消化道造影示造影剂经食管异常通路进入右下肺,呈树枝状分布,管腔柱状扩张。同时患儿合并有脊柱半椎畸形、房间隔缺损、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
本文报道1例肠系膜区多囊性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瘤的CT表现。患者为70岁男性,CT表现为下腹腔肠系膜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以等密度为主,其内见多发小囊状、裂隙状及网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等密度区呈中度渐进性强化,裂隙状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周围系膜增厚伴渗出样改变。病理诊断为肠系膜区多囊性腹膜间皮瘤合并腺瘤样瘤。
本文报道椎管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该2例患者分别因双下肢无力伴小便失禁2个月余和右下肢麻木半年就诊,MRI上表现为与椎管平行的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最终术后病理诊断为椎管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本文报道1例酷似嗜酸细胞腺瘤的多发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患者女,50岁,右肾实质内可见4枚大小不等病灶,与肾实质相比,CT平扫示肿瘤外周实质部分呈等密度,中央均可见条状、放射状稍低密度(考虑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中央瘢痕未见明显强化,肿瘤外周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接近肾实质;实质期及排泄期肿瘤中央瘢痕逐渐延迟强化,排泄期呈高密度,表现为“反转”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多发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本文报道右侧海绵窦区B细胞性淋巴瘤1例。患者女,53岁,因右眼肿胀伴眼睑下垂1个月余入院。CT表现为右侧海绵窦一类圆形稍高密度软组织影,病灶邻近的蝶窦上侧窦壁骨质破坏;MRI表现为右侧海绵窦区包绕颈内动脉的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影,T1WI及T2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最终病理诊断为海绵窦区B细胞性淋巴瘤。
退缩模式是指治疗前后相比,肿瘤整体形态及三维体积的变化趋势。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可以发生多种退缩模式,主要包括向心性退缩和非向心性退缩两类。MRI是评估乳腺癌退缩模式的主要手段。乳腺癌的退缩模式与多种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并且在残余肿瘤范围评估、疗效及预后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