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时政热点材料 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ntin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讲述人类社会过去的实践活动,由于教学内容发生在过去,历史教学往往容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引入时政热点材料,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发挥时政热点材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夯实知识基础,促进历史学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由此看出,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而将教学内容与时政热点相整合,是其中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因为它既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加深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对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具有促进作用。
  2.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
  时政材料具有新、鲜、活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或多或少会了解一些时政热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材料,加以分析、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通过介绍“神九”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来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3.培养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上述《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青年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关心时政、社会的良好习惯,从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逐渐化作自己的日常行动。如结合古代史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设立三沙市将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建设,保护南海海洋环境,培养学生祖国领海疆域、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
  二、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时政热点材料,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教师要注重对时政热点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之余,历史教师不仅要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去丰富自己,而且要养成关心时政热点的好习惯,通过整理将其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信手拈来、无缝对接。如从2012年香港新特首梁振英的选举产生和就职,涉及香港回归、“一国两制”、首任特首等内容。材料种类可以五花八门,除文字外还可以是视频、漫画、照片等。只要教师做有心之人,不断积累更新时政素材,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2.利用时政热点材料,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在复习历史时,教师要关注热点问题。因为热点问题往往是中考历史命题的背景或切入点。将时政材料与历史史料相结合,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促进他们能力的提升。如下列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12月23日,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材料二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 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本材料题围绕今年的时政热点,以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为线索,从1942年到2012年,时间跨度长达70年,可以考查的知识点有:中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1972年尼克松访华(今年是40周年)等。同时涉及时政热点,即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为相互尊重、支持、合作及互不干涉内政。
  3.整合时政热点材料的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选择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时政热点问题。
  二是应符合历史教学特点。历史教学应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展思想教育、陶冶情操,不可花太长时间来介绍时政热点,否则将出现暄宾夺主、偏离历史教学目标的现象。
  三是引入方式不拘一格。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选用恰当方式引入时政热点材料。
  总之,历史教师要坚定信念,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将时政热点与历史教学有机整合,不断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以“情境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讨论解决问题—运用巩固问题”的思路进行编写的,它没有关注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既受实验教科书的影响,同时还受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尤其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些想法.  一、课堂问题提出要有合理性  作为
文[1]研究了两条抛物线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条件,然后拓展求得函数y=f(x)的图象关于某条直线(或某点)对称的图象的解析式的一般办法:设所求图象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为(x,y),求出点P(x,y)关于该直线(或该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用x和y表示),由于点Q一定在函数y=f(x)的图象上,因此点Q的坐标满足函数y=f(x)的解析式,从而代入、化简、整理,可以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即为所求函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有精确的内容,精湛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准的语言,精当的引导和精密的整合,还必须变化有致、和谐流畅的节奏来调度,方能使它像一首优美的乐章那样,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赏心悦目.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有节奏,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就在教学中的快慢节奏谈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