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j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在21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最欣赏并一直践行的是“无痕教育”。“给孩子空间”在我这不是口号,而是做法。最近,我通过给孩子空间,体验到等待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科技新闻播报”是我的科学课堂的开场白。设计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①让孩子们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②借此项目给那些不敢上台说话的孩子一个面对大众的机会;③通过轮流播报、提前准备好新闻稿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④3分钟内把一条新闻说清楚明了,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
  “科技新闻播报”进行了一个学期,孩子们很喜欢,也很享受。期间有少数孩子会忘记准备,但同时也有少数孩子会随时准备好新闻。在没有轮到播报新闻但在有人空缺时,获得額外播报机会的孩子会得到加分。
  每次有哪个孩子没有做好播报准备,我就会在他的名字旁边画个小点。学生小渊已经5次没有准备好了,我有点不高兴,指着他的名字,用半开玩笑的口吻说:“小渊,5次了哦,你的名字快被小点包围了,如果再不准备好新闻稿,我怕你‘透不过气’来哦(因为他的名字快被小点点围满了)。”小渊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下次科学课我一定准备好。”我选择信任他,没有过多的言语。
  第6次,小渊仍然不记得准备材料,这次,同学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他“不靠谱”,我也觉得他太不靠谱了。其他孩子告诉我,小渊经常不交作业,对其他学科也是。我听完只说了一句:“同学们,其他课的作业不交,不代表科学课的作业也不交,你们说对吗?”同时,我用坚定但又鼓励的眼神看了小渊一眼。
  下课时我请小渊留步,我问他:“小渊,6次都没有准备好新闻稿,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需要老师帮忙吗?”小渊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是我自己不记得了。”“看样子这件事情很容易忘记哦,我们来想想办法,看看能否有一个好办法可以提醒到你记得这件事呢?”我说。小渊说:“我会写检讨书。”我心里暗笑,看样子他被其他老师惩罚过:“哦,你喜欢写检讨书吗?”他回答:“不喜欢,很不喜欢。”于是我引导说:“哦,原来是这样。我不喜欢我的学生做自己很讨厌的事情。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小渊说:“老师,你今天为了跟我说话,忘记请值日生留下来了,就由我打扫科学室吧。”我欣然应允:“期待下次你的科技新闻播报。”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下次绝对不会忘记。
  但事实是,第7次时,他还是忘记准备。当我用信任的眼光望着他,请他播报时,他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没有发表任何评价。下课时,他主动说:“老师,今天我扫地。”“你确定这个方法有效吗?”“确定。”“好。”我没有陪他,只是叮嘱他搞好卫生后关灯、关窗、关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边劳动边内省。
  第8次,上课前小渊告诉我,他准备好了新闻稿。我私下表扬了他。上课了,我故意用调侃的语气说:“今天小渊会不会靠谱呢?”同学们竟然说“难”。看样子小渊不交作业是常态啊。我用会心的眼神望着小渊,小渊很自信地走上讲台,进行了他的第一次科技新闻播报。说实话,他的播报表现很一般。但我点评时首先表扬了他,小渊有点害羞又有点开心,或许他得到的表扬太少了。然后我提出希望“如果能够再简短一些,语气再自然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我也没有期待小渊会有第二次播报。但令我意外的是,小渊在下课后悄悄问我:“老师,我可以再播报一次吗?”我当然答应了。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小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每节科学课都准备好新闻稿,随时准备接替没有准备好的同学,新闻也越播越好,小渊在科学课堂里找到了自信。虽然他其他课的作业还有不交的习惯,但科学课堂的作业一定交,也因此他在期末考试获得免考的最高荣誉。
  课程改革也好,核心素养也罢。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我们一线教育者要追寻的主要目标。体验、获得主动感受,感同身受后才能转化为内在动力,才能内省,这是我们要引导孩子的关键。通过实践,我发现等待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我们等待孩子感受、内省、内化。以小渊为例,假如我在他每次忘记时加以批评,或许他最终也会完成任务。但这样的话,科学课堂的“科技新闻播报”就是一项他不喜欢的任务而已。我选择了等待,尽管这个过程有点无奈,有点漫长,也容易产生情绪,但等待后的花开得确实非常灿烂。至此,“科技新闻播报”活动达到了最佳效果、最高境界。同时,其他的孩子看着老师对待同学的方式,是不是也学会包容,学会给他人空间,学会等待呢?我真心希望如此。
  责任编辑钱昭君
其他文献
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是起点,学科的问题是基础,教师的问题是引导,师生对话是构建学生问题与知识情感系统之间的桥梁。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例,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驱动,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乐答善问的路径与策略。反思自己多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和启发让学生发现问题,形成良好互动课堂氛
对《Aharonov—Bohm效应和量子力学相位概念的一些问题——评曾谨言著(量子力学)卷Ⅱ第六次印刷第四章的物理概念》一文中有关A—B效应和相位问题的评述,按真实情况给予了说明.论
每一个清晨,总愿意站在校門口,迎接一个个活泼的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走进学校,他们亮亮的眼神、甜甜的问好声总能让我感到浑身充满力量,感觉自己存在的价值。一个家长说:“我的女儿说每天一进校门就能感觉到校长的味道,那是一种甜甜的味道。”哈哈……这不就是我要给孩子们在学校的感觉吗?  调入梅江区普育小学已经两年多了,当时感觉学校似乎缺少了什么。经过调研,和老师们经过几次的头脑风暴,发现我们的教育少了点温度,总
微作文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运用微作文,能保留学生瞬间的灵感。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微作文的形式记录,也是一种写作积累的过程,这种情感的积累是作文中抒发真情的源泉,有了这些真情积累,才能避免写作中的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达到有效的写作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写好了“小作文”,就能更好的写好“大作文”。 一、微中得趣,微作文让孩子不怕写作   “微作文”发端于微博,又叫微写作,其文体包括“微小
在深圳地区,中学初中阶段所使用的历史学科教材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在没有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之前,我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通过介绍或者视频展示当下最高新尖的科技成果,以及这些新技术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改变人们生活的。而在了解到威廉·大内的“Z理论”之后,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新的教学方法。  一、“无中生有”的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些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易解决的、但又让学生觉得自
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以人为教育对象,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一、通过化学史教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