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被淋巴瘤化疗患者接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病理挑选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院治疗的淋巴瘤化疗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两组,各35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对比依从性评分、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参照组毒副作用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改善淋巴瘤化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健康知识等,降低毒副作用发生率,保障临床应用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逐步加强自身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使国有资产可以发挥出应有 的作用。文章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概述; 其次,又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 问题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监管制度、权责划分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小儿高热惊厥患儿86例(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3例)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43例),观察患儿恢复情况、家属满意度、家属心理状态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惊厥消失、高热消退及住院时间少,家属满意度高,家属SAS、SDS评分低,护理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综合护理,能促进其临床症状消失,减少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高且心理状态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借鉴.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膳食改善计划的效果.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联合膳食改善计划,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与转铁蛋白(TF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膳食改善计划可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并提高患者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急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0例急诊脑卒中患者,随机抽取250例设为研究组,剩余25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为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护理,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0%比对照组76.00%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20%比对照组46.40%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急诊脑卒中
新会计准则执行下,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断趋于优化与完善,并显著提高了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与效率,但在企业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部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对新会计准则的把握不明确,新会计准则与企业的磨合程度不rn足以及新会计准则规范化价值取向对从业人员主观性的限制。鉴于此,文章从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企业会计报表数据核算的影响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对政策的解读、对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优化。
目的:分析和探讨姑息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晚期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40例晚期肺癌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姑息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护理疗程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在VAS评分方面,观察组:(5.62±1.04)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在饮食方面,观察组:(76.67±4.19)分,在作息方面,观察组:(78.21±3.99
目的:探讨饮食营养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探讨.方法:从我辖区医院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应用数字分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应用饮食营养护理结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遵守医嘱行为评分(情绪管理、科学用药、合理饮食、运动情况).结果: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遵守医嘱行为评分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饮食营养护理结合健康
数据时代下,病案统计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的价值逐渐凸显。医院信息系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病案管 理与信息统计更加复杂,需要协调临床、护理等部门的关系,得到各部门的配合。医院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形成的数据信息进 行深入挖掘,通过比较分析实现信息的价值。文章结合建立病案统计系统的意义,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给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带来 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病案统计工作的优化对策。
目的:研讨产后出血临床护理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区间为2018.05~2020.04,探究对象为本科室接收的产后出血患者,共计100例,按住院单双号进行组别的有效划分,可将其分为常规组(n=48)和干预组(n=52),接收常规护理者归为常规组,接收预见性护理者归为干预组,比对两组效果,如产后出血量、负性情绪等.结果:干预组产后2h、24h出血量相较于常规组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组比,干预组焦虑及抑郁情绪分值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产后出血临床护理中采取预见性护理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医院即将迎来一次生育高峰,而儿科护士作为生育的第一线护理人员,在应对此生育高峰时,将会可预见性的出现各种压力,如儿科工作量增加、工作内容的调整、工作时间的变化等,均可能为儿科护士增加压力.若无法有效、科学的应对此压力,可能导致儿科护理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针对儿科护士压力来源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即是本次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