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对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影响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其稳定性是保证术后良好视觉质量的重要保证。IOL度数计算准确性是术后获得满意屈光状态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又依赖于术前精确的眼内生物学测量及IOL计算公式的合适选择。文中对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的现状作一综述,希望对其有深入认识,并指导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5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屈光不正的患病情况,并了解屈光矫正前后,盲和低视力的患病情况。方法调查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同心县50岁及以上的农村人群进行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视力、眼压、验光、裂隙灯显微镜、免散瞳数字眼底照相等眼部专科检查。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5 493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5 046例接受并完成了检查,应答率为91.86%,在受检的5 0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HEMA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后滤过泡的形态,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60眼)PCAC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眼),研究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HEMA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前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
笔者对接触镜和接触镜护理产品的国际标准现状、体系、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比对分析,总结了该领域国际标准体系结构特性和发展规律,并对未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趋势给出了判断,同时给出了我国标准体系建设的借鉴建议。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作用是否完全可逆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就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55例(110眼,塑形镜组)、配戴单光足矫框架镜近视患者55例(110眼,框架镜组),随访2年。2年后塑形镜配戴者停戴至少30 d。框架镜组:检查患者戴镜前及2年后等效球镜度(SE)及眼轴长度(AL)。塑形镜组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对眼内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研究。选取2015年6~9月因慢性肾衰竭长期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8例(116只眼),应用Goldmann眼压计分别测量患者血透前后的眼压。根据血透前房角镜检查将患者分为窄角组、宽角组及虹膜新生血管组。测量血透前后上述患者尿素氮、肌酐、白蛋白。采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窄角组(22只眼)及虹膜新生血管组(3只眼
期刊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眼压控制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8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0只眼)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5 d后行Ex-press引流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新生血管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注射雷珠单抗3~5 d后的80例(80只眼)NVG患者新生血管完全消退,随访6个月,无新生血管复
期刊
目的对比分析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的损害情况。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初诊为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137例,按弱视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屈光不正性弱视81例(127只眼),B组为屈光参差性弱视56例(56只眼)。所有患儿经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采用同视机、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同时视、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对两组弱视儿童严重程度、
目的了解屈光不正儿童干眼症的特点,探讨屈光不正儿童干眼症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诊断为屈光不正的且符合干眼诊断标准的儿童270例按屈光状态分为轻度近视组、轻度远视组和轻度散光组,每组各90例,并对每组按自愿原则分为屈光矫正+药物治疗组,屈光矫正组、药物治疗组。对各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Schirmer Test(泪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