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寒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密度响应

来源 :东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单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态条件的差异,同时增密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对密度的响应,在黑龙江省不同生态条件的哈尔滨、兰西、富裕设置了品种和密度的交互试验.结果 表明:玉米穗位高、茎粗主要受区域生态条件影响.叶面积指数(LAI)空间比例分布受区域生态条件差异的影响显著,高产试验点玉米棒三叶以下所占比例最高.区域生态条件差异比密度差异对吐丝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要大.本试验条件下,哈尔滨和兰西地区调节密度的增产效应明显,适宜密度为75000株/hm2,富裕地区改良土壤为主要的增产途径.
其他文献
基于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建立2016年辽宁省14市及全省的春玉米、水稻、大豆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探究辽宁省粮食作物产量动态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辽宁省春玉米、水稻、大豆的单产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80%,其中在不同预报时间,水稻的单产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其他2种旱田作物且预报值较稳定.该方法可以实现辽宁省三大粮食作物的逐候产量动态预报,满足辽宁省省、市两级作物产量预报业务需求,为该地区及时、准确进行产量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实证性研究法与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产业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结果表明,当前乡村振兴模式存在青年配比不敷、农业色彩过重、后续发展乏力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冲突等缺陷,提出了思想振兴先导、智力振兴助力、文化振兴交融、资本入局支撑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玉米在萌芽期的抗旱性直接影响到田间的出苗率.本文利用PEG-6000的卷纸法建立玉米萌芽期模拟抗旱筛选系统,根据玉米自交系的芽长、芽重、主根长、根重、总鲜重、总根长及根表面积等性状的综合隶属函数,对248份玉米自交系萌芽期抗旱性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表明:新建立的卷纸法玉米萌芽期模拟抗旱筛选系统以20%浓度PEG-6000作为最适浓度.248份玉米自交系的萌芽期抗旱性存在广泛差异,最终筛选出31份抗型和45份中抗型玉米自交系,这些优异的抗旱自交系将为国内玉米自交系抗旱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