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很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变更或升格形成的。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仍然沿用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待于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使高职教育办出特色。
一、高职化学课教学的现状
化学在高职院校中的位置是部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涉及大量的化学理论知识,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论教学应该删减繁杂且后续不用的理论知识。就现状而言,目前高职化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过分强调够用原则,淡化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指出:“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而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有一种倾向是过分强调“够用”原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对今后继续学习的必要性。
2.各门课程相对独立,不能合理配置教材资源。一是长期以来,大学化学课程分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块内容,分别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教学时数为60~80学时。课程之间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教学内容重复、各门课程之间脱节。如化学热力学一章,在无机化学中涉及,但讲得不深、不透,学生理解困难,到物理化学中又有大量篇幅涉及,这样造成知识重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内容偏多,部分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补充现代化学的发展理论。
3.高职院校不少学生面对就业、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大部分学生沿用中学学习模式,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缺乏整理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方法也有待提高和改进,这方面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策略
化学教学长期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主动性差。在高职化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一是为改变学生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促进向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二是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中进行假设、求证和解决问题能力。
1. 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演示实验能够紧扣教学环节,以其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有效地配合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演示实验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的认识。但演示实验切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要鼓励学生多参与,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发现问题。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
2.改进教学方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到教与学的各个方面。而教学方法的改进,则不可忽视。例如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化学反应、实验现象处理成连续的、直观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启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设多媒体化学课堂教学课件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有一定效果,但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不仅限于“多媒体”,还有传统的如模型、挂图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改工作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最突出的要素。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教师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外,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几年来,我院从化工企业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以充实实践环节教学。此外,还通过派出专业教师到化工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从而形成了一支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由生产第一线选聘兼职教师:为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企业生产第一线选聘兼职教师,本着“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的原则,在保证不扩大人员编制、降低办学成本的前提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为此,我院在本市各大化工企业选聘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作为专业实训兼职教师,以确保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
高职化学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操作、去探究、去分析、去归纳,即注重课堂的“活”与“思”,让其“动”起来。同时师生、生生之间是互动交流的过程,是激励、激发的过程,有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有方法的引导。
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它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与扶持,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辛勤努力。笔者认为,只有牢牢抓住对应用型人才基本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条主线,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专业改革工作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德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改革试点工作要进一步深化[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2)
一、高职化学课教学的现状
化学在高职院校中的位置是部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涉及大量的化学理论知识,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论教学应该删减繁杂且后续不用的理论知识。就现状而言,目前高职化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过分强调够用原则,淡化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指出:“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而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有一种倾向是过分强调“够用”原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对今后继续学习的必要性。
2.各门课程相对独立,不能合理配置教材资源。一是长期以来,大学化学课程分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块内容,分别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教学时数为60~80学时。课程之间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教学内容重复、各门课程之间脱节。如化学热力学一章,在无机化学中涉及,但讲得不深、不透,学生理解困难,到物理化学中又有大量篇幅涉及,这样造成知识重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内容偏多,部分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补充现代化学的发展理论。
3.高职院校不少学生面对就业、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大部分学生沿用中学学习模式,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缺乏整理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方法也有待提高和改进,这方面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策略
化学教学长期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主动性差。在高职化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一是为改变学生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促进向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二是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中进行假设、求证和解决问题能力。
1. 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演示实验能够紧扣教学环节,以其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有效地配合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演示实验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的认识。但演示实验切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要鼓励学生多参与,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发现问题。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
2.改进教学方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到教与学的各个方面。而教学方法的改进,则不可忽视。例如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化学反应、实验现象处理成连续的、直观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启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设多媒体化学课堂教学课件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有一定效果,但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不仅限于“多媒体”,还有传统的如模型、挂图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改工作最根本的依靠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最突出的要素。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教师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外,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几年来,我院从化工企业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以充实实践环节教学。此外,还通过派出专业教师到化工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对现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从而形成了一支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由生产第一线选聘兼职教师:为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企业生产第一线选聘兼职教师,本着“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的原则,在保证不扩大人员编制、降低办学成本的前提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为此,我院在本市各大化工企业选聘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作为专业实训兼职教师,以确保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
高职化学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操作、去探究、去分析、去归纳,即注重课堂的“活”与“思”,让其“动”起来。同时师生、生生之间是互动交流的过程,是激励、激发的过程,有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有方法的引导。
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它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与扶持,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辛勤努力。笔者认为,只有牢牢抓住对应用型人才基本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条主线,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专业改革工作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德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改革试点工作要进一步深化[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