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90年第5期《略论魏晋玄学家的哲理散文》(蔡钟翔)一文的说明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本刊1990年第5期刊登的《略论魏晋玄学家的哲理散文》(蔡钟翔)一文,由于编校方面的疏忽,致使该文漏排了一部分文字。本编辑部除了就此事向作者和读者表示歉意,并以此为戒检查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之外,特将漏排的部分,补发于后。望读者阅读该文时注意,将第5期已发的和这里补发的衔接起来。
其他文献
<正> 我认为,文学的价值取向应该有一个社会历史条件的参照系,它也是价值取向立论的依据之一。因此,确定我们现阶段文学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主导的价值取向时,也应从我们现阶段的历史条件出发,即从我们的国情出发。 目前,我国的国民素质还很低,我们面临着文明与愚昧的矛盾,各种愚昧现象正在毁损建设与改革的成果,普遍存在的愚昧、文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严重障碍。这就是我
<正> 新时期文学展示了令人亦喜亦忧的轨迹。随着纯文学的衰落与俗文学的崛起、虚构文学的式微与非虚构文学(或称纪实文学)的繁荣,文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座标和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开阔了眼界,为当代文坛带来了活力。“高、大、全”时代的禁区、“为政治服务”的文学观念被打破,“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在更广阔的领域里、更深
<正> 学报的特色问题是近年来学报编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在谈到学报的特色问题时,大概都要谈到地方特色,因为地方特色是学报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特色,就是根据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与现实中,发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拓展开去,逐渐形成特色。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谈谈高校学报地方特色形成的原则。
通货失衡是货币需要量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相适应,达到了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程度。通货失衡不仅是国民经济失衡的重要方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运行失衡。通货失衡的可能性起于货币需要量与供应量的非统一性、货币需要量计算的不准确性、货币供应量形成的复杂性、货币需要量与供应量的相对滞后性、通货的易变性。通货失衡在我国现存经济条件下的典型形式是通货膨胀,这既是由通货、总需求及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决定的,又是由通货不足与通货膨胀各自的特点决定的。因此,我国防止通货失衡的重点,是防止和治理通货膨胀。
依据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宏观外汇管理可分为近期和远期方针。近期方针从现在到本世纪末,继续加强外汇集中管理;远期方针是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之后,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宏观外汇管理的最终目标,外汇宏观政策措施应主要针对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发挥中央银行的宏观控制作用,是搞好外汇宏观管理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确立中央银行在外汇宏观管理中的领导地位,运用计划、经济和法律手段,来强化中央银行对外汇的宏观管理。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西方的民主政治由倾慕转向了某种程度的批判。在揭露西方民主政治的虚伪性的同时,他主张,人权是时势和潮流造成的,民权不是少数资本家的专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应把间接民权同直接民权相结合并使权能分开。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有如下特点:站在“要祖国强盛”的基本立足点上,把爱国与革命、争取外援和维护祖国主权结合起来;主张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国要“取法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