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伴交界区韦登斯基现象心室起搏——房室夺获三联律1例

来源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y_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72岁。临床诊断:克山病,完全性房室阻滞。VVI起搏。附图A:未夹有QRS波群的P-P周期比夹有QRS波群的P-P周期长0.11s,平均心房率71次/min。R-R周期基本匀齐,心室率38次/min,P与QRS无关系。QRS时间0.14s,为左束支阻滞图形,提示右室性逸搏心律,为Ⅲ°A-VB。图B: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后示窦性心率83次/min,成对出现的心室起搏的QRS波群之后出现一次窦室夺获心搏形成三
其他文献
NGO的路要这样走 非商业性、非政府的各种社团组织,不但能够填充政府机关和市场组织之外的空间,而且是联系社区与政府的纽带;因而也是进行社区居民自治和社区社会工作中的一股不
一、积极发挥学会的社会管理作用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方针: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在联大发言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舞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使学会工作人员深深领悟到学会要作好工作,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书记处对中国科协所属学会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5年余加重二天就诊。体检:心事76次/min,可闻及早搏无杂音。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Ⅱ导连续记录见P—P间距0.84s,窦性频率68次/min,P′为房
一、命名、概念和基本图形 心电图的手风琴样效应(accordion-—like effect,或Concertina effect)可能最早于1940年由Ohnell氏提出,并予以命名。它通常系指QRS波群由宽变窄或
"学会从哪里来,属于谁,为了谁?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这是吴伟文教授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吴伟文是中国科协原办公厅副主任、调研室主任,现任北京市学会研究会副理事长.不久前,
心律失常是肺炎心衰并发症之一,掌握肺炎心衰失常的特点,合理治疗,对降低肺炎心衰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氏周期中由长的P—R间期逐搏缩短的现象被称为房室传导的倒文氏现象,又称反向文氏周期。而第一次P—R间期突然延长的原因经常是由早搏引起,且这种延迟会部分地持续到后面
不稳定性心绞痛(UA)过去亦称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先兆,以减少或予防AMI的发生率和死亡。本文选择1989年2月至1995年6月间,诊治UA患者78例,并均经数次发作时心电图(EKG)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