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许多创新产品都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的,这一过程可以用“A+B=C”来解释,即:有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A和B,在A上实现突破很难,在B上实现突破也很难,如果运用颠覆性技术将A和B进行跨界组合,生产出C产品,就能实现C的重大突破。比如云南白药牙膏就是将云南白药和牙膏进行跨界组合而成的。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通过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生产出比市场上的现有产品更简单、更方便、更便宜的替代品,能够产生新的消费群体。这就是哈佛大学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论。理论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通过“微视频=优秀课例+自主学习”的跨界组合,创新研究新型微型学习体——微视频。
一、研究背景
1.自主学习需要微型化帮助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常常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帮助和解决。受制于很多因素,求助并不容易。一是在课堂上求助是有限的。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大班条件下公开解决。对于个性问题,教师却很难满足每位学生的具体需要。自主学习的学生往往要求独立,如果打搅他的学习,破坏其学习状态,可能会导致厌烦、反感等情绪的发生。二是在课外求助也是有限的。请教的一般路径是打电话、发邮件、上网咨询、登门拜访等。如果咨询的是虚拟空间的“生人”,帮助的有效性很难保证。据调查,通常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中碰到困惑问题,如果求助无效,一般是选择放弃,即使勉强坚持下去,也只能是囫囵吞枣地学习。因此,自主学习需要微型化帮助。
2.课例光盘需要碎片化处理
各级教学研究机构和各版本教材编写组,为学科的各模块、各单元和各章节制作了许多优秀课例光盘,这些光盘有许多优点:一是优秀课例多为各学科名师之作,反映了优秀教师的思想和经验,能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有较强的示范辐射性;二是课例内容依纲扣本,贴近教学实际,有较强的适用性;三是视频媒体生动形象,有较强的直观性。但也存在许多缺陷:一是缺少个性,大多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二是缺少针对性,大多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发展需要;三是缺少及时性,大多不能满足生成问题及时解决的需要;四是缺少交互性,大多不能满足学习上的互动需要;五是缺少灵活性,容量很大、播放时间较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观看所有的内容。同时,因检索不方便,选择性使用也有所限制。因此,方便自主学习需要,优秀课例光盘需要进行碎片化处理。
二、理论基础
微视频建构中应用了跨界组合技术,即依据一般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一般需求,选择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碎片化处理,录制而成的微型化学习体。
1.概念
第一,功能上,微视频是“微助”和“助微”,即微型化帮助和在细节之处给予帮助。第二,内容上,微视频是“课例”和“资源”,即课例教学片段和辅助性教学资源讲解。第三,设计上,微视频是“短视频”“小视频”和“移动视频”,即播放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的,总容量定位在几十兆左右的,格式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
因此,微视频是以微型视频为载体的微型化学习体,是优秀课例的碎片化产物。微视频是优秀课例和自主学习的跨界组合产物,但绝不是优秀课例的机械分割。也就是说,如果将某节课的微视频累加起来并不等于碎片化母体,而且内容远比母体丰富、复杂。
2.特点
微视频主要特点有:(1)设计简约,制作简单;(2)资源精确,方法精当;(3)格式通用,浏览方便;(4)访问容易,检索简易;(5)任意使用,交互便利。
以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主题学习为例。假设学生自主学习时,发现不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教材上并没有系统地介绍判读方法。因此,他通过手机、PDA、MP4等视频移动端,输入“正午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就会检索出需要帮助的内容(表1为:高中自然地理模块知识点谱系的部分目录)。因为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学习,任何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任意获取学习信息和学习帮助。
三、创新意义
自主学习的实施意义在于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和“坚持学”,即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微视频建构的最大意义,在于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资源和平台。
1.微视频促进自主学习的必然性分析
(1)遵循心理学原理
微视频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是遵循心理学原理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学习。
第一,使用微视频,能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学生学习时会因害怕犯错而感到焦虑,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常常产生畏惧心理,甚至自卑心理。微视频能够为自主学习排忧解难,减小或排除阻力,使学生学习自信心得到加强,使学习动机得到维持,学习状态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得以持续。
第二,使用微视频,能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加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需要。微视频作为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激活了学生内心的独立探究欲望和自主需求,能够解决“难学”和“不能学”等心理问题,使学生表现出坚忍不拔、知难而上的积极心理。
第三,使用微视频,能使学生元认知监控心理能力得到加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和如何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微视频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
(2)促进课堂教学
第一,使用微视频,加强了学生课堂情绪的安全感。学生自主学习一旦受阻,会导致其畏缩不前。微视频开发了能够满足多样性和差异性学习需求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信心,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第二,使用微视频,促进了课堂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借助微视频学习,促进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形成了平等的态度,营造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伙伴关系,真正实现了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第三,使用微视频,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产生愉悦感。微视频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而适宜的自我效能感。借助微视频,也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很难实施自主学习的问题。 (3)促进学生发展
第一,关注弱势,有利于弥补个体差异。微视频为后天因素出现问题的学生群体,提供了分层设计的内容,对因先前知识的不足而影响学习的学生起到弥补作用。第二,满足强势,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微视频能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得到加强,特别是其中挑战性的质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创新型潜质特征。第三,突出全面,有利于个性化发展。借助微视频的自主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方法、时间、环境等的权利,丰富了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的内容又能满足其个性发展需要。微视频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资源、空间等学习条件。
2.微视频促进自主学习的现实性分析
得不到帮助的自主学习是枯燥的、粗放的、低效率的,学习热情在受阻或受挫的情形下,就会影响理解或识记知识,大脑输入的知识都暂存在短期记忆系统里,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微视频支持的自主学习,学生一遇困惑就能解决,使思维“活起来”,并处于一种“强烈的冲动”和“愤悱不止”的状态。微视频发挥了“微助”和“助微”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状态,取得最大限度的吸收和内化。
(1)促进课内自主学习
课堂上实施自主学习,常常有三种类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和“边学边教”,这其中的“学”就是自主学习,“教”多为老师的讲解。先学后教以自主学习为前提,解决的是因学生“学”不了而教师“教”不好的问题;先教后学以自主学习为目的,解决的是“教”而不足的个性化“拔高”问题和“教”而不会的针对性“补差”问题;边教边学以自主学习为“帮手”,解决的是当堂生成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的实际问题。微视频使自主学习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帮助成效显著。
(2)促进课外自主学习
课外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重要空间。课外的独立学习,需要强有力的学习帮助体系的支撑。第一,微视频为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学法指导体系,包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学看书、科学思维、合作交流和反馈调控等方法体系。第二,微视频还为课外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微型化的信息、资源和挑战性问题等。微视频充分满足课外自主学习的需要,保证了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方式。
总之,微视频的建构以促进自主学习为设计目标,成功地将颠覆性创新理论应用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成功地实现了优秀课例与学习方式的跨界组合,突破实现了优质资源的使用价值,突破解决了自主学习的瓶颈问题,使自主学习成为必然,也真正成为现实。
(胡唐明,泰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225300)
责任编辑:赵赟
一、研究背景
1.自主学习需要微型化帮助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常常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帮助和解决。受制于很多因素,求助并不容易。一是在课堂上求助是有限的。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大班条件下公开解决。对于个性问题,教师却很难满足每位学生的具体需要。自主学习的学生往往要求独立,如果打搅他的学习,破坏其学习状态,可能会导致厌烦、反感等情绪的发生。二是在课外求助也是有限的。请教的一般路径是打电话、发邮件、上网咨询、登门拜访等。如果咨询的是虚拟空间的“生人”,帮助的有效性很难保证。据调查,通常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中碰到困惑问题,如果求助无效,一般是选择放弃,即使勉强坚持下去,也只能是囫囵吞枣地学习。因此,自主学习需要微型化帮助。
2.课例光盘需要碎片化处理
各级教学研究机构和各版本教材编写组,为学科的各模块、各单元和各章节制作了许多优秀课例光盘,这些光盘有许多优点:一是优秀课例多为各学科名师之作,反映了优秀教师的思想和经验,能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有较强的示范辐射性;二是课例内容依纲扣本,贴近教学实际,有较强的适用性;三是视频媒体生动形象,有较强的直观性。但也存在许多缺陷:一是缺少个性,大多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二是缺少针对性,大多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发展需要;三是缺少及时性,大多不能满足生成问题及时解决的需要;四是缺少交互性,大多不能满足学习上的互动需要;五是缺少灵活性,容量很大、播放时间较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观看所有的内容。同时,因检索不方便,选择性使用也有所限制。因此,方便自主学习需要,优秀课例光盘需要进行碎片化处理。
二、理论基础
微视频建构中应用了跨界组合技术,即依据一般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一般需求,选择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碎片化处理,录制而成的微型化学习体。
1.概念
第一,功能上,微视频是“微助”和“助微”,即微型化帮助和在细节之处给予帮助。第二,内容上,微视频是“课例”和“资源”,即课例教学片段和辅助性教学资源讲解。第三,设计上,微视频是“短视频”“小视频”和“移动视频”,即播放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的,总容量定位在几十兆左右的,格式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
因此,微视频是以微型视频为载体的微型化学习体,是优秀课例的碎片化产物。微视频是优秀课例和自主学习的跨界组合产物,但绝不是优秀课例的机械分割。也就是说,如果将某节课的微视频累加起来并不等于碎片化母体,而且内容远比母体丰富、复杂。
2.特点
微视频主要特点有:(1)设计简约,制作简单;(2)资源精确,方法精当;(3)格式通用,浏览方便;(4)访问容易,检索简易;(5)任意使用,交互便利。
以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主题学习为例。假设学生自主学习时,发现不会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教材上并没有系统地介绍判读方法。因此,他通过手机、PDA、MP4等视频移动端,输入“正午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就会检索出需要帮助的内容(表1为:高中自然地理模块知识点谱系的部分目录)。因为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学习,任何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任意获取学习信息和学习帮助。
三、创新意义
自主学习的实施意义在于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和“坚持学”,即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微视频建构的最大意义,在于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资源和平台。
1.微视频促进自主学习的必然性分析
(1)遵循心理学原理
微视频支持下的自主学习是遵循心理学原理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学习。
第一,使用微视频,能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学生学习时会因害怕犯错而感到焦虑,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常常产生畏惧心理,甚至自卑心理。微视频能够为自主学习排忧解难,减小或排除阻力,使学生学习自信心得到加强,使学习动机得到维持,学习状态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得以持续。
第二,使用微视频,能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加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需要。微视频作为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激活了学生内心的独立探究欲望和自主需求,能够解决“难学”和“不能学”等心理问题,使学生表现出坚忍不拔、知难而上的积极心理。
第三,使用微视频,能使学生元认知监控心理能力得到加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能否学、学什么和如何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微视频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
(2)促进课堂教学
第一,使用微视频,加强了学生课堂情绪的安全感。学生自主学习一旦受阻,会导致其畏缩不前。微视频开发了能够满足多样性和差异性学习需求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信心,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第二,使用微视频,促进了课堂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借助微视频学习,促进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形成了平等的态度,营造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伙伴关系,真正实现了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第三,使用微视频,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产生愉悦感。微视频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而适宜的自我效能感。借助微视频,也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很难实施自主学习的问题。 (3)促进学生发展
第一,关注弱势,有利于弥补个体差异。微视频为后天因素出现问题的学生群体,提供了分层设计的内容,对因先前知识的不足而影响学习的学生起到弥补作用。第二,满足强势,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微视频能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得到加强,特别是其中挑战性的质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创新型潜质特征。第三,突出全面,有利于个性化发展。借助微视频的自主学习,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方法、时间、环境等的权利,丰富了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的内容又能满足其个性发展需要。微视频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资源、空间等学习条件。
2.微视频促进自主学习的现实性分析
得不到帮助的自主学习是枯燥的、粗放的、低效率的,学习热情在受阻或受挫的情形下,就会影响理解或识记知识,大脑输入的知识都暂存在短期记忆系统里,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微视频支持的自主学习,学生一遇困惑就能解决,使思维“活起来”,并处于一种“强烈的冲动”和“愤悱不止”的状态。微视频发挥了“微助”和“助微”作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状态,取得最大限度的吸收和内化。
(1)促进课内自主学习
课堂上实施自主学习,常常有三种类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和“边学边教”,这其中的“学”就是自主学习,“教”多为老师的讲解。先学后教以自主学习为前提,解决的是因学生“学”不了而教师“教”不好的问题;先教后学以自主学习为目的,解决的是“教”而不足的个性化“拔高”问题和“教”而不会的针对性“补差”问题;边教边学以自主学习为“帮手”,解决的是当堂生成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的实际问题。微视频使自主学习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帮助成效显著。
(2)促进课外自主学习
课外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重要空间。课外的独立学习,需要强有力的学习帮助体系的支撑。第一,微视频为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学法指导体系,包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学看书、科学思维、合作交流和反馈调控等方法体系。第二,微视频还为课外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微型化的信息、资源和挑战性问题等。微视频充分满足课外自主学习的需要,保证了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方式。
总之,微视频的建构以促进自主学习为设计目标,成功地将颠覆性创新理论应用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成功地实现了优秀课例与学习方式的跨界组合,突破实现了优质资源的使用价值,突破解决了自主学习的瓶颈问题,使自主学习成为必然,也真正成为现实。
(胡唐明,泰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225300)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