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永存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95岁的宋英和老伴姜美善已是家喻户晓,2012年1月6日,宋英老人在老伴去世后10个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捐出家中全部积蓄一百万元,与区慈善基金会、区委老干部局、金沙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成立慈善基金会,去帮助身边的贫困学生和困难老党员。捐赠仪式上,老人还表示已立遗嘱,百年之后将现在居住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变现后纳入慈善基金。可当人们走进宋英老人家中,却惊讶地发现,老人家生活十分节俭,家中使用的家具、电器都是破旧的,房子也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住进去后,就从没有装修过。这么多年来,老人从没请过保姆,没有下过馆子,一直保持着每顿饭两个菜的习惯。老人说,捐出家中全部积蓄,是她和老伴共同的心愿,“我的生活费够用了,把积蓄早点捐出去比较好,能早点帮助到有困难的人。”
  记者了解到,宋英和姜美善是一对老党员夫妻,1945年,他们一起参加革命,成为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从大军南下,一直在云南工作,直到1976年退休后回到老家南通通州。老两口没有生育子女,一直相濡以沫,勤俭持家。老两口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总有人比我更需要钱,省一点,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她用善良的爱心为社会无私奉献,用纯朴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老干部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光辉形象。她的义举,是“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又一生动典型,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跟着党走,一辈子心系群众。
  在南通当地论坛上众多网友发帖称赞通州“雷锋式”好交警陈忠林,迅速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们都亲切地称这名普通交警为“抱抱哥”、“护蕾模范”、“雷锋式”交警。
  “抱抱哥”陈忠林从通州刘桥中队调至城区中队工作,从此成为一名护学交警,守护实验幼儿园1000多名孩子上学、放学的平安。
  每天早上7时40分,是幼儿园开园时间。陈忠林都会提早20分钟到达,整理着装后,在幼儿园门口摆好护学岗的指示牌,等待孩子们的到来。通州实验幼儿园门前的那条马路很窄,两边是各种商业店铺,每天早晚,这里都站满接送孩子的父母,道路拥堵得没法走过一个行人,因为这事,通州公安“110”不知接了多少报警电话。
  自陈忠林来后,交通状况有了极大改观。他在实地察看后,向交警大队建议将这条路早晚时间改为单行道,从而确保车流量的递减。除此之外,在家长来接送孩子时,陈忠林都会主动过去打开车门,将孩子抱到指示牌边,然后统一带进校园,从而减少了汽车的停靠时间。久而久之,许多孩子来上学时,往往不要自己的父母抱进学校,非要等着陈忠林去抱,有时时间宽裕,陈忠林还会逗逗小孩,于是天真稚嫩的笑声便充满整个街道。
  每天经过陈忠林抱送的孩子有四五百名,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每次下雨,他几乎全身都会淋湿,老师实在看不下去,就给他送把伞,他总说,没关系,只要孩子安全就好。
  长年累月的交往,也让这名“抱抱哥”和小朋友们结下了深厚感情。在幼儿园上课时,老师请孩子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人,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警察,就是陈叔叔。每逢节假日,小朋友们在送给老师手工制作的小礼物时,都会多带一份送给陈忠林。在他们眼里,陈叔叔就跟爸爸一样亲切。
  “抱抱哥”陈忠林的孩子今年9岁,在实验小学上学。在护学岗上,陈忠林接送别人家的孩子无数次,却没有接送过自己孩子一次,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我想不是,他是一个最好的父亲,他给不了孩子任何物质上的享受,但却给了孩子巨大的精神财富。
  雷锋精神历经风雨,历久弥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我们需要更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重,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的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今日的社会进步,离不开我们社会成员的进步。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自己的思想,对于雷锋精神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进步,更是我们现在人们所要学习的重点。应该说,“雷锋”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努力式的付出,更应该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爱,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如花,用平凡的行动去影响他人,感动他人,愿社会和谐之花,也因雷锋这样的人而绽放的更加美丽。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