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公平问题,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学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我有幸听了几节支教老师的课,下面是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堂实录: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小白兔数蘑菇的情景图。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⒈操作、数数
(学生数两遍20根小棒,老师看着学生都是一根一根地数小棒)
师:刚才我们一根一根地数小棒,每次都要这样数,你感觉怎样?
生1:很麻烦。
生2:很累……
师:感觉很麻烦,那你怎么想?
生1:我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一看就知道是多少。
师:对呀,一根一根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小棒摆出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十几根呢?如果你一下子想不出来,可以和同桌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听?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在投影仪上摆出相应的摆法,并标上序号)
生1:2根2根地数。
生2:3根3根地数。
生3:把10根扎成一捆……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摆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摆法最好,一看就知道有十几根小棒。
生:把10根捆成一捆的好。
师:为什么把10根扎成一捆呢?
生1:两根两根或者3根3根地数,也要数好几次,比较麻烦。
生2:10根扎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10根了,然后就接着数11、12……
师:把10根扎成一捆,还要重新数吗?
生:不用,就有10根了。
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再数数旁边有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了。
⒉摆小棒,读数
师:现在用刚才想出的好办法来试试看,(用小棒摆出1捆加1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这么快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一共是11根。
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教师语速放慢)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还会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很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说)
师:现在老师再摆,(出示1捆加3根)这表示多少?
生:13。
师:为什么是13,谁能用刚才这样的话来说呢?
生: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
师:(又出示l捆加8根)现在有几根?
生:18
师:为什么是18?
生:1个十和8个一是18。
师:小朋友想一想,刚才老师摆十几根小棒都是怎么摆的呢?
生:先拿出1捆,旁边再拿几根。
师:对,先摆1捆,就是1个十,再摆几个一。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个十几,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学生各自操作后,教师指名回答)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
生1:17
师:小朋友们都看不见你摆的,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1个十和9个一组成……
师:现在反过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你摆的表示几?
生1:我摆1个十和4个一,你们知道我摆的是多少?
生2:14……
(小组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师:现在老师跟你们一起边摆小棒,边摆边数,从1开始。1、2、……10(当数到10时,教师故意停顿)
生:把10根扎成1捆。(教师笑着把10根扎成1捆,并往下数)11、12……20。
师:小朋友们,20根了怎么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学生想到了又扎成一捆)
师:为什么这样是20根?
生: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是20。
师:对,2个十是20。(板书:2个十就是20)
⒊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老师说出一些数,你能很快地用小棒摆出来吗?
生:可以。(一生在投影仪上摆“14”,其他学生在底下操作)
师:你是怎样摆14的?
生:1个十加4个一是“14”。
师:16在14的基础上只要怎样?
生:再加两根……是“18”“20”。
师:接下来小朋友拿出你的尺子,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
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个数是几?
生:14。
师:比16多1是几?
生:17。
师:19比20少几?
生:少1个。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老师提得更好?(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
师:很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小组合作,1人提问,其他小朋友回答。(小组内交流)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尺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跟老师进行抢答。
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学生问抢答)
(三)综合应用 .
师:小朋友,学校的运动会刚刚结束,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参加运动会的几位运动员,请看(10位学生上台,胸前贴着11—20各数)。 师: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数,表示什么呀?
生:号码。
师:有几位运动员呀?
生:10位。
师:看这些运动员上场,你感觉怎样?
生:很乱没有次序。
师:很乱,那怎么办呢?
生:给他们排队吧。
师:那你们说说按什么次序排队呢?
生1:按号码从小到大。
生2:按号码从大到小。
师:现在我们先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吧,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运动员互相矫正排好队)
师:哪个运动员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号码,是几号,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下面同学觉得介绍得好,就拍手表扬。
生1:我是13,是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生2:我是20,是两个十组成的。……
师:作为运动员,反应要特别敏捷,现在我们来给他们训练训练,当答案是你胸前的号码时,就请你举起手,说:是我。下面同学当裁判,对反应快的运动员拍手表扬。
师:比14少1是几?1个十和4个一是几?1个十和7个一是几?2个十是几?15的邻居是几?比18大的数是几?
师:小朋友们,你们对这些运动员的表现满意吗?
生:满意!
师: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向运动员学习,锻炼好身体,才能学习好。
师:小朋友今天学了11—20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看到过或听过?
二、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11~20各数。
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
评析: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播放小白兔数蘑菇情景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设置问题“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⒊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数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⒋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如在看尺子提问题时,学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然后下面裁判的评价、提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同时,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学生在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作者单位:王东泽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实验小学;宋军 湖南省永顺县毛坝乡九年制完全小学)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小白兔数蘑菇的情景图。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⒈操作、数数
(学生数两遍20根小棒,老师看着学生都是一根一根地数小棒)
师:刚才我们一根一根地数小棒,每次都要这样数,你感觉怎样?
生1:很麻烦。
生2:很累……
师:感觉很麻烦,那你怎么想?
生1:我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一看就知道是多少。
师:对呀,一根一根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小棒摆出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十几根呢?如果你一下子想不出来,可以和同桌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听?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在投影仪上摆出相应的摆法,并标上序号)
生1:2根2根地数。
生2:3根3根地数。
生3:把10根扎成一捆……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摆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摆法最好,一看就知道有十几根小棒。
生:把10根捆成一捆的好。
师:为什么把10根扎成一捆呢?
生1:两根两根或者3根3根地数,也要数好几次,比较麻烦。
生2:10根扎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10根了,然后就接着数11、12……
师:把10根扎成一捆,还要重新数吗?
生:不用,就有10根了。
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再数数旁边有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了。
⒉摆小棒,读数
师:现在用刚才想出的好办法来试试看,(用小棒摆出1捆加1根小棒)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这么快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一共是11根。
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教师语速放慢)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还会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很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说)
师:现在老师再摆,(出示1捆加3根)这表示多少?
生:13。
师:为什么是13,谁能用刚才这样的话来说呢?
生: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
师:(又出示l捆加8根)现在有几根?
生:18
师:为什么是18?
生:1个十和8个一是18。
师:小朋友想一想,刚才老师摆十几根小棒都是怎么摆的呢?
生:先拿出1捆,旁边再拿几根。
师:对,先摆1捆,就是1个十,再摆几个一。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个十几,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学生各自操作后,教师指名回答)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
生1:17
师:小朋友们都看不见你摆的,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1个十和9个一组成……
师:现在反过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你摆的表示几?
生1:我摆1个十和4个一,你们知道我摆的是多少?
生2:14……
(小组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师:现在老师跟你们一起边摆小棒,边摆边数,从1开始。1、2、……10(当数到10时,教师故意停顿)
生:把10根扎成1捆。(教师笑着把10根扎成1捆,并往下数)11、12……20。
师:小朋友们,20根了怎么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学生想到了又扎成一捆)
师:为什么这样是20根?
生: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是20。
师:对,2个十是20。(板书:2个十就是20)
⒊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老师说出一些数,你能很快地用小棒摆出来吗?
生:可以。(一生在投影仪上摆“14”,其他学生在底下操作)
师:你是怎样摆14的?
生:1个十加4个一是“14”。
师:16在14的基础上只要怎样?
生:再加两根……是“18”“20”。
师:接下来小朋友拿出你的尺子,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
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个数是几?
生:14。
师:比16多1是几?
生:17。
师:19比20少几?
生:少1个。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老师提得更好?(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
师:很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小组合作,1人提问,其他小朋友回答。(小组内交流)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尺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跟老师进行抢答。
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学生问抢答)
(三)综合应用 .
师:小朋友,学校的运动会刚刚结束,今天老师特地选出了参加运动会的几位运动员,请看(10位学生上台,胸前贴着11—20各数)。 师:他们身上都有一个数,表示什么呀?
生:号码。
师:有几位运动员呀?
生:10位。
师:看这些运动员上场,你感觉怎样?
生:很乱没有次序。
师:很乱,那怎么办呢?
生:给他们排队吧。
师:那你们说说按什么次序排队呢?
生1:按号码从小到大。
生2:按号码从大到小。
师:现在我们先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吧,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运动员互相矫正排好队)
师:哪个运动员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号码,是几号,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下面同学觉得介绍得好,就拍手表扬。
生1:我是13,是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生2:我是20,是两个十组成的。……
师:作为运动员,反应要特别敏捷,现在我们来给他们训练训练,当答案是你胸前的号码时,就请你举起手,说:是我。下面同学当裁判,对反应快的运动员拍手表扬。
师:比14少1是几?1个十和4个一是几?1个十和7个一是几?2个十是几?15的邻居是几?比18大的数是几?
师:小朋友们,你们对这些运动员的表现满意吗?
生:满意!
师: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向运动员学习,锻炼好身体,才能学习好。
师:小朋友今天学了11—20各数,在平时生活中,你在哪看到过或听过?
二、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11~20各数。
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
评析:
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播放小白兔数蘑菇情景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设置问题“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⒊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数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⒋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如在看尺子提问题时,学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然后下面裁判的评价、提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同时,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学生在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作者单位:王东泽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实验小学;宋军 湖南省永顺县毛坝乡九年制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