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人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的1/4,为人体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此外还有少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裸细胞(N细胞)、双标志细胞(D细胞)等,观察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它的测定也是临床血细胞分析的常规内容。
  关键词:淋巴细胞;增多;传染
  一、概述
  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的生理变化:.:与正常成年人比较,婴儿约高100%,4~10岁儿童约高15%,吸烟者约高15%,黑人种族约高15%,昼夜律晚上约高15%,高海拔约高14%,妇女月经期约高5%。药物影响对淋巴细胞计数增加的影响:对麻醉药成瘾者常有绝对的或相对的增加。秋水仙碱和烟酰胺可致淋巴细胞绝对增加。如用烟酰胺后4小时上升25%,24小时上升40%。灰黄霉素等则引起相对增加。氨基水杨酸可产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症。二硫化碳中毒时可轻度增高。氯磺丙脲致轻度增加,但无临床症象。左旋多巴致淋巴细胞增加伴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病理变化:(1)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百日咳时淋巴细胞有数常明显增多。(2)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时淋巴细胞常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可在正常值范围内。(3)器官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特别是于排异前期,淋巴细胞数常出现增高。(4)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时。(5)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导致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此时称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二、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lymphocytosis)是一种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少数散发于成人。1941年由Smith将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区别开来本病的特征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其中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轻且为非特异性,部分无症状或体征而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
  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是病毒所致。1964年Olson等自4例患儿上呼吸道中分离出腺病毒12型Horowitz在一次流行中从21%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一种与柯萨基病毒亚型A相类似的肠病毒EVU-16,而大部分患者血清中抗该肠病毒的中和抗体增加达4倍,但接种EVU-16至各种动物包括免疫失常的动物以诱致淋巴细胞增生,均未成功。曾作Epstein-Barr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系列抗体测定,均阴性。曾检测到Cox A、Echo 7、Cox B抗体,但无法确定系何一病毒所致。骨髓血、咽漱液及大便的病毒分离亦未获成功。很多学者从患者鼻咽腔培养出的细菌均未显示特殊意义。北京流行中患儿大便亦未培养出致病菌。文献亦未证实与寄生虫有关。
  很多患者无症状及异常体征,有临床表现者往往表现很轻或短暂。约<50%有低热,平均为38.9℃伴乏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其他尚有轻度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及食欲减退,一般仅持续1~3天,少数可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而出现腹痛,误为急腹症。极少病例可有脑膜炎症状脑脊液中有轻度细胞数增加,有瘫痪报道。在疾病初期有时可见红色斑丘疹,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各年龄小儿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变化较大在诊断本病时必须注意此特点。白细胞总数均值在出生时为18.1×109/L,以后逐渐下降。1~3岁为11.2×109/L,4岁时为9.1×109/L,8岁为8.3×109/L,16岁时为7.8×109/L。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值出生时为30%4~6天时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相近,以后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最高约60%,4~6岁时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又相近,各约50%,以后逐渐下降,至8岁后接近正常成人30%水平。如白细胞总数及小淋巴细胞均高出该年龄一定水平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上呼吸道及胃肠道症状,无全身淋巴结或脾大时应考虑本病可能。
  三、外围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le.异淋)是外周血中出现的一种形态变异的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正常人群的血液中偶见异淋,当大量病毒感染或某些原因时才会升高,一般大于5%有临床意义.当升高幅度大于10%以上对诊断更有价值。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机制:异淋习称病毒细胞、非典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或刺激性淋巴细胞;正常人血液中未见或偶见一般不超过2%.当淋巴细胞被病毒感染时,由于病毒与B淋巴细胞在不断增殖与复制过程中,被T淋巴细膪识别、激发抑制性T淋巴
  细胞(Ts/C)增殖,并自身发生转化,形成细胞毒性效应,出现在循环血液中大多为受刺激后异常增殖的T细胞和少许颇似B淋巴细胞而形成异型淋巴细胞。研究表明异型细胞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如甲型流感病毒、EB病毒、人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等或其它因素导致的感染人群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都会增多,尤其是儿童。
  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对疾病诊断的意义:外周血异淋增多对于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临床意义,异淋的检出率可提高对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确诊率;异淋增多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群早期筛查诊断有重要价值:感染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的患儿异淋的增高幅度比其它病毒要高,当异淋大于10%以上对于诊断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提供重要依据,异淋比值越高诊断IM越有价值,应当将异淋高于6%作为诊断IM的标准,这也许跟EB病毒入侵环境有关。
  综上所述,外周血异淋增多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筛查手段,在临床上可作为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指标之一,通过外周血异淋计数能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参考文献:
  [l]郁知非,血液病学[M],/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1.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5.
  [3]王凤计,曲垣瑞,血液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2007:48.
  [4]覃小梅,刘勇,陆颖.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忉,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5):2002-1883.
  [5]杨余,王梅英,张林,等.甲型HINI流感外周血检查特点分析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2):1454-1455.
  [6]魏扬.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患儿病原学和细胞免疫变化的探讨们.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6):362-363.
  [7]陆丹,胡兴文,曾菊,儿童EB瘸毒感染与异型淋巴细胞相关性的分析叨,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32-1733.
其他文献
摘要:从当代的临床治疗效果显示,中医护理对于是在中医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中医护理存在方法灵活,而且护理形式独特,受到了很多患者的欢迎。本文根据中医护理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中医护理在综合医院的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探析。  关键词:中医;护理;综合;医院;优势  一、前言  我国传统医学也就是中医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通过中医的方法解决了很多的疑难杂症,而中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养血安神中药联合银杏注射液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伴有焦虑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煎剂口服加银杏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照组单纯给予银杏注射液静脉注射,用药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8.13%(P<0.05),焦
期刊
关键词:面瘫;贝尔氏麻痹;中医病因和病机;针灸疗法;名医经验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中医称为“口眼歪斜”,表现为病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其病因主要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出现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或面神经受病毒感染而出现炎症、水肿。本人从事针灸临床二十多年,总结面瘫治疗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不足之处,以求斧正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120例胃溃疡患者,把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自拟益胃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观察两组治愈率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两
期刊
关键词:中药内服;穴位敷贴;小儿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其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严重,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危害。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药内服,穴位敷贴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60例,并与西药对照组59例进行了比较,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所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儿,随分为治疗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8m—7岁;对照组
期刊
摘要:白细胞增多是指血液中白细胞比例增高的德技现象,一般分析见于急性感染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类细胞的总称,主要认真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挂上正常值是4-10x10-12/ml,高于这个范围,称为白细胞的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完美慢性感染等各种不清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有用炎症的时候,血液,尿液里面的白细胞就会增加。还有一些血液病的白细胞也会增加。  关键词:白细胞;增多;急性心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妇科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2011 年2月至 201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 21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盆腔引流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等方面的数据差异。 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数据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的产科诱因以及发生肺炎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于我院出生后发生肺炎的新生儿37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胎龄、胎儿宫内窘迫率、剖宫产率、出生体重、胎膜早破率以及胎头吸引产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新生儿的胎龄、胎儿宫内窘迫率、破宫产率、出生体重、胎膜早破率以及胎头吸引产率比较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和C 反应蛋白和先兆早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50例先兆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时期足月产50例,同样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早产感染组和足月感染组、足月非感染组及早产非感染组表达水平,探讨相关性。 结果 :经过检测新生儿感染组的降钙素原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因高血压病症产生眩晕的临床实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是辨证方式进行高血压患者临床产生的眩晕现象的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中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常规的临床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效果的观察。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中医辨证方式进行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中医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