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最佳条件

来源 :实验教学与仪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1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教材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不清晰,在短时间内难以观察到反应的颜色变化.通过改进装置、计算硫酸铜溶液的最佳浓度、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该实验成功的最佳条件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用质量分数为2.5%的硫酸铜溶液,同时加入质量分数约为0.5%的氯化钠溶液做催化剂,2 min内就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其他文献
志愿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彰显为人民服务思想、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志愿精神体现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时代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特征.新时代,只有坚持以志愿服务法制化、机制化确保志愿精神弘扬的长期化,以志愿服务社会化、品牌化助推志愿服务精神弘扬的大众化,以志愿服务体系化、组织化实现志愿精神弘扬的高效化,才能更好地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中,可采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指导高三化学实验教学,通过教学“实验装置的构建与评价”,确立基于素养的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设计契合目标的任务,以课堂活动为抓手,开展课堂教学和评价,挖掘化学实验所蕴含的素养功能.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针对现阶段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广大生物教师期盼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采取生物实验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一线课改教学的实践和逐步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可以在不同班级和不同层次学生中不断尝试生物实验教学新模式.
2021年高考物理北京卷第15题是一道实验题,该题一改以往对于某一个实验的若干个环节进行挖空和设问的方式,而是以实验环节要素为线索,结合多个实验的某一环节进行设问和考查.这种考查方式不再将过多的分数分配给一个实验,拓宽了实验题的考查范围.同时,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实验操作背后所蕴含的本质原因,突出了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观察与思考栏目——观察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存在实验材料多且关联性差,操作步骤复杂等问题.以人工养殖的牛蛙后肢为实验材料,学生能高效地观察到蛙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关节的结构(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软骨),坐骨神经(神经系统)和血管(循环系统)等.材料的创新,简化了实验操作,提高了观察效率,深化了知识体验,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学生提出关于CaCO3作用的疑问.就学生提出的疑问,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影响叶绿素含量的因素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会被大量破坏,在碱性条件下或高温条件下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大.
知识的可视化被认为是促进有效学习的策略之一.随着图像化技术和电子媒体的快速发展,将抽象内容可视化的技术也在不断产生并逐步完善.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而言,可视化技术可应用于数据及结构、实验情境、教学反馈、知识体系可视化4个方面,能够有效促进课堂的多维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按教材所述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有污染、成功率不高.已往的实验改进集中于点燃方式、耗氧物质及度量工具的改进,不够简约.立足于教材原型实验,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可以对该实验进行简约化改进,取得非常好的实验效果.
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运用“变异理论”,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解题惯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思维高阶发展的重要途径.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与偏转的实验,采用传统的电子束虽然能够清晰展示电子束的偏转轨迹,但不能做到过程的可视化,实验效果一般.创新运用金属小球在自制的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中运动,真实再现带电粒子的加速和偏转过程,便于学生理解,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