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大的郑桂华教授根据文言文中所包含的信息类型,把文言文教学价值归纳为四种:重言、重文、重章、重道。浙江的一位老师则认为“教学文言名篇,通文、悟意、审美一个也不能少”。研究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对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本校举行了“成长杯”教学竞赛活动,四位青年教师执教了《〈礼记〉一则》一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一、重视“言文共生”
  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有“言”无“文”、“言”“文”割裂的问题比较严重。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在于文章中有较多的语言障碍。那么,教授文言时可运用一定的策略带领学生扫除“言”的障碍,以达到文意的贯通。同时,文言文还是作为文章出现的,可以通过“硬读”的方式大致了解文意,进而凭借文意,推断某些难懂字词的含义,把对“言”的理解放在学生建构文意的过程中,以言读文,因文解言,实现“言”“文”的互动共生。
  比如,某三位老师在讲解“虽”“旨” “嘉”等几个文言字词时,或要求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或联系已学知识,或运用“训诂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老师们对文言知识教学的定位是准确的,文言文教学不是让学生死记文言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文言知识的学习,读懂文言文并形成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文言知识的学习应放在整体阅读中,结合语境学习,因文解言。同时,有意识地将文本中的文言字词同学生以往接触过的其他文言知识作对照,尤其是同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进行参照,通过对关键字的理解,把对“言”的正确理解作为深度把握文章意义的阶梯。言文共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价值追求。
  二、重视“章法考究处”
  王荣生说:“文言文阅读的要点,是集中体现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所言志,所载道’。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章法”其实就是行文结构、选材剪裁之类。作者选择怎样的章法形式,与他所想传达的“志”和“道”是相对应的。而要辨明章法特点,必须结合体式来考虑。
  《〈礼记〉一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结构比较完整,论证透辟,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并注意采用多种手法来说理。所谓“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四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能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尤其是一位老师从“起承转合”这种文章基本结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类比引入、层层推进、得出结论、引用补证”的妙处,教给学生分析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章法考究处”在此得到了凸显。当然,此处还可以带领学生体会文章在论证时多用“对仗”的妙处,来体会文章富于气势、说服力强的特点。
  三、重视“炼字炼句处”
  “章法考究处”侧重于文章的角度,而“炼字炼句处”则侧重于文学的角度。文言文言简意丰,炼字炼句处有着丰富的意蕴。引导学生品味炼字炼句处的丰厚意蕴,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敏感度,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因此,炼字炼句处的品味,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之一。
  一位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炼字炼句处,举一例来说明。她在教学中运用“换字法”,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句话中的“弗”换为“不”,来体会文章语言的变化多彩,行文的摇曳生姿。
  四、重视诵读教学
  我国古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普遍采用诵读涵泳这一教学方法。诵读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此次教学活动,几乎每个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以及指导,尤其是一位老师以诵读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对学生在诵读中进行“读准字音、学会断句、了解大意”的扎实教学,我以为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遗憾的是,因为某些环节略微拖沓,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课的教学,但仍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然,本次课堂教学竞赛也还有一些遗憾。比如老师们课堂设计还可以更加精致一点,尤其是教师的语言还应更加简洁些。比如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如果老师们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提炼出文言文阅读方法——语境推断和词语印证等,课堂会更加有效。
  再次,文言文教学的价值还体现在文化层面,“渗透文化”也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价值追求。老师们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都对《〈礼记〉一则》及其出处进行了介绍,但如果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們祖先智慧的敬佩和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更多地渗透文化意味,就更好了。正如一位老师说:“如果通过一篇诗文的学习,学生对某位作家、某类文章、某种古代文化现象产生兴趣,那就是超额完成任务了。”当然,这是吹毛求疵了。
其他文献
阅读是接受信息,认知世界,拓展思维,获得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学生想要在文学素养上有所提高,阅读是最佳方法。因此各学校都在大力提倡,卖力宣传,营造氛围,但现实情况如何呢?只能说:中学生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当前的中学生阅读现状存在不少的问题,现整理如下。  一、阅读认知的差异  1.观念狭隘。长年推行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家长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要买也只买辅导书、作文书这些实用的,而优秀名著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深度语言创设情景,激励学生;以兴趣、体验为基本内容,评价为手段,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更新理念;教学方式;网络情景;兴趣;体验与评价]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改革,“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改的目的,这也是广大教师形成的一个共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
近年材料作文在高考中颇为流行,但对材料的审读立意却是难点。审题立意是写作的关键环节,也是第一步。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文章的观点、看法等。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审题立意方面的一些常见问题,主
作文素材的积累,应当是多来源、多种类型的。高考作文写作,原则上是自由的,是在一定主题下的自由发挥,这种自由发挥考验的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悟能力,对材料的组织与把握能力,以及合理的情感表达能力等等。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就等同于进行文章素材的积累。如同许多作家一样,他们往往利用一切机会积累素材,当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部属于作家自己的优秀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王平之《关于高中生语文写作素材
在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的学习动力需要激发和培养,因为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其学习语文的动力,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每项成绩的背后都有着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这种推动力也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加强。”这里,我主要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动力。  其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无外乎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内部诱因,另一个是外部
沙龙这个词最早起源于法国,指的是贵族们聚在一起,就感兴趣的话题抱膝长谈。目前,沙龙早已不是“贵族的游戏”,这种形式广泛流行于各行各业的人群中。  随着阅读在语文学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组织阅读沙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根据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传统的“听讲”,学生只能记住5%的内容;通过“阅读”学习,可以记住10%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通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主题图”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和使用。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往往令教师很难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把握。本文采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课例,紧紧围绕用好“主题图”,力求探索对“主题图”的利用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主题图”;有效教学]  刚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出示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数学知识学生兴趣较浓厚,效果也不错。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对情景图
[摘 要:本文首先总结了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随后探究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措施]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政治科目是主要的学习科目,也是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科目,所以教师需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力开展政治教学改革,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从读一本好书开始。这是对“整本書阅读”的意义最为精辟的阐发。阅读的重大意义、“整本书阅读”在阅读中的中心地位、“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已经获得语文教育界同人的普遍重视。笔者认为,小组合作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交流形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和阅读思考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
摘 要: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写出真实情感为话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真实情感 教学质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22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以往的写作教学是老师设置写作的题目,学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