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应对孩子的恶作剧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爸爸急着要上班,飞飞却把公文包藏了起来,任由大人怎么找,他都不露声色;趁大人没注意时,他把自己藏在衣柜里,吓得大人到处找;妈妈要去买菜,飞飞却把妈妈已经放好的钱袋偷偷地从购物袋里拿出来,害得妈妈白跑一趟;幼儿园老师反映,在幼儿园里,飞飞也经常把小朋友的画纸、图书藏起来……5岁的飞飞最近似乎爱上了搞恶作剧,这令大人无比头痛。
  
  
  分析:飞飞的行为其实是典型的“恶作剧”,即一种以开玩笑的形式去捉弄人、使人难堪的淘气行为。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一般富有创造性和想像力,他为了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来,需要动脑筋,这对智力发育无疑起到催化作用。恶作剧还可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因为这类行为的一个特点就是超越规范的界限,独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这种超越。由此可见,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智力发育是有好处的,我们不能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孩子。
  恶作剧行为往往是孩子无意间偶然的灵机一动,并不是其品德意识直接而真实的反映。但不重视它,任其发展,也将养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势必会伤害到别人,也不利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应从品德培养方面来认识孩子的恶作剧,分清原因,对症下药。
  
  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和大人一样,也非常需要情感的交流与鼓励。有些孩子因被冷落而感到孤单,就会故意调皮捣蛋,以搞恶作剧来吸引成人的注意,获得更多的关爱。对此,家长也要反思自己,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精神食粮”,多花时间和心思,主动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
  
  冷处理,熄灭孩子恶作剧的"热情"。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一般比较机敏,大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通常他们并无恶意,仅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逗人一笑。所以,面对孩子开玩笑的恶作剧,如在大人的衣服上贴纸条、把大人的东西藏起来等,家长不妨试用一下“冷处理”,不和孩子计较,不表现出任何情绪反应。如此反复多次后,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聊,慢慢就会没兴趣再搞恶作剧了。
  
  体验后果,让孩子长记性。孩子之所以爱搞恶作剧,是由于孩子往往在有意无意地捉弄别人的行为中体会到了所谓的“有意思”、“好玩”,而忽略了可能带来的危险或不良后果。为帮助孩子认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麻烦,我们可让孩子适当体验一下被捉弄的感觉,这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会好一些。比如,如果孩子经常把大人的东西藏起来,我们也可用相同的方式惩罚他,把他急需要的东西藏起来,任他自己着急,故意不理睬。通过亲身经历,他会明白,正像他不愿成为被戏弄的对象一样,别人也不喜欢他的恶作剧行为。
  
   积极沟通,把恶作剧变为“实验剧”。“恶作剧”中往往包含着孩子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性,比如,孩子往鱼缸中放烟头,他的目的也许正是为了探索鱼在烟雾中能活多久。对此,家长可和孩子积极沟通,要求他先把要搞的“恶作剧”内容用文字或口头表达出来,在审批并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变通”执行。如此一来,恶作剧则被引导为“科学小实验”。
  
  总之,当孩子爱搞恶作剧时,要认真分析恶作剧的动机并区别对待,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引导的要引导,该教育的要教育。同时要顾及场合,讲究方法,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其他文献
●原著/〔美〕 温迪·迈尔斯  编译/纳兰馨    女儿薇薇恩今年8岁了,是一个典型的“小公主”,她甚至连给自己倒杯牛奶都做不好。我是一位单身母亲,自然成了唯一可供她差遣的人。  上星期的一天,我突然患了感冒,还发起烧来。当我浑身颤抖着回家,第一个念头就是:见我这副模样,小公主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说实在的,我并没有对她能让我安静地多休息一会儿抱多大希望,更不敢奢望她能给我任何照顾,但她至少应该会为
儿子5岁后表现出来的不合作让我异常头痛,每次我叫他做什么事情,他要么就置若罔闻,要么就和你讲条件……   所有这个年龄段的男孩都这样吗?我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经常在小区和同龄孩子的妈妈交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妈妈,得知她和5岁的儿子球球相处得非常愉快,很少产生冲突。我问她其中原因,她说:“他要合作才能挣分呀,有了积分他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今年夏天他挣到了6000分,所以他爸爸带他去北京看
细雨绵绵、滋润潮湿的春天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各种疾病的传播带来了良机,猩红热就是其中一种。猩红热俗称“烂喉痧”,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在春季发作并流行,患病者多为儿童,尤以2~8岁的幼儿更容易被传染,所以家长在春季到来时应特别留心,积极认识并预防猩红热。    认识并诊断猩红热  猩红热原是由一种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这种病菌主要侵犯孩子的鼻咽部,特别是咽部感染程度更为厉害。孩子患病以后,表
儿子5岁,平日里娇生惯养,动得少,吃得多,渐渐成了个小胖墩,爬两级楼梯就气喘。为了提高他的身体素质,从来不晨起的我,咬咬牙带着儿子去晨练。  在河滨公园,有很多人跳扇子舞、舞剑、打太极拳。儿子一到那里就被花花绿绿的彩扇吸引住了,这扇子舞起来确实好看,我们两人当即决定学功夫扇。在公园里练了将近一年的功夫扇后,儿子的身体强壮多了,浑身的肌肉结实,个子往上窜了一头。学起东西来,也比以前快了许多。练功夫扇
     
情景1:亲子信任  蹦蹦是个两岁半的男孩,精力旺盛的他每天都要妈妈带出去玩耍。这天,妈妈尝试着让蹦蹦自己在封闭的游戏场所内玩,可是蹦蹦却哭了起来,害怕妈妈在自己看不见的时候离开。在妈妈的再三保证下,蹦蹦才一步三回头地进入了游乐场所,可是他再没心思玩耍,而是不停地向妈妈张望。  ●解析+支招——  两岁多的孩子尚处于对父母极度依恋的时期,这时尝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确实有一定困难。但只要家长坚持对孩子
[摘 要] 定点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十分常见,常以圆锥曲线为背景进行问题设计. 探究问题解法,总结解题流程可提高解题效率. 文章将以与斜率相关的定点问题为例,探究解法流程,开展教学微设计,提出三点教学建议,与读者交流.  [关键詞] 圆锥曲线;定点;解法;微设计;简算;思维
  
还有一个学期,大班的小朋友就要升入小学了。为做好幼小衔接,我在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记方面没少下功夫。我和孩子们签订“协议”:凡是能记住老师的要求并完成任务的幼儿就能得到奖励,如:请他当老师的小助手、兑换小礼物、当一天小班长;而没有记住我的要求的小朋友则要接受大家制定的处罚,如:不能参加集体游戏活动等等。一开始小朋友们的热情都很高,可没过几天情况就有些不妙,许多孩子常常忘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