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总黄酮对骨组织重建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hui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然而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骨缺损区域骨组织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诱导膜组、诱导膜+中药组,每组12只,均于右侧股骨中段截取4 mm骨组织后采用钢板固定,诱导膜组、诱导膜+中药组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旷置;4周后取出之前旷置的骨水泥,诱导膜组及诱导膜+中药组植入自体尾骨,术后诱导膜+中药组灌胃给予骨碎补总黄酮0.22 g/(kg?d),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取材.自体骨植入6周后,通过X射线片、组织形态学观察缺损区域新生骨组织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X射线片:诱导膜+中药组骨缺损区已形成连续骨质,髓腔结构形成,骨皮质重建良好;诱导膜组未形成完整的骨皮质,髓腔未完全形成,骨重建不连续;空白组仍可见清晰骨缺损区域;②组织形态学观察:空白组缺损区域无连续的骨质形成,其他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形成,其中诱导膜+中药组处于骨质塑形阶段,诱导膜组虽有骨质生成,但成骨不均匀,局部仍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③免疫组化染色:诱导膜+中药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诱导膜组(P<0.05),CD31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④结表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可以调控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促进骨缺损区的骨质矿化和重建.
其他文献
背景: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活性、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活性的细胞因子,对瘢痕组织具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目的:探索重组人干扰素α-2b作用于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效果,观察其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至对数增长期,采用0,5000,10000,20000 IU/mL重组人干扰素α-2b处理48 h,通过EdU染色观察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及迁移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
背景:国内外对于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的相关研究甚少,以往采用传统X射线平片检查方法,近年来通过口腔锥形束CT手段获取图像资料分析优势显著,不仅可以了解髁突影像学变化特征,而且可为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提供参考.目的:对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患者进行锥形束CT测量分析,评价在影像学成像方面的异常形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青少年(试验组)和80例无症状青少年(对照组),均于牙尖交错位进行锥形束CT扫描,使用Invivo 5.2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颞下颌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70例,根据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分为A组(34例,贝前列素钠治疗)与B组(36例,雷公藤多苷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踝肱指数(ABI)、最大步行距离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麻木、冷感及静息痛VA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
背景:糖尿病易引发全身多种器官发生病变,牙周炎是其并发症之一,牙周炎炎症程度越重,越不利于血糖控制.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索牙周炎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自噬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将实验组分为糖尿病组、牙周炎组和糖尿病伴牙周炎组,每组10只.高脂高糖喂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丝线结扎法构建牙周炎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腺组织中自噬及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自噬相
目的 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与传统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26例,分为A组(42例,采用传统双侧PVP手术治疗)、B组(42例,采用传统单侧PVP手术治疗)和C组(42例,采用PCVP手术治疗).记录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水泥分布优良率、渗漏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12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抑制剂)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首选药物,其通过选择性抑制PDE5的活性,减少cGMP的降解,扩张阴茎海绵体血管,从而维持男性勃起反应.目前,部分基础研究表明PDE5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影响皮肤细胞的信号通路,导致患者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此外,较多临床研究也对PDE5抑制剂和黑色素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估,但目前尚未得出明确一致的结论.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HIFU治疗的717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模型组(478例)和验证组(239例),收集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情况、月经减少情况,在模型组内分析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结果 模型组患者治疗前子宫肌瘤为(90.24±25.68)cm3,治疗3个月后为(38.45±7.45)cm3,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有效率为60.04%(287/47
背景: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与男性生殖不育密切相关,灵芝孢子长期以来被认为具有抗衰老、改善血糖水平的功能.然而灵芝孢子对糖尿病附睾的保护作用机制未见详细报道.目的:探讨灵芝孢子对糖尿病附睾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高脂高糖组(n=10)和模型组(n=20).正常组正常喂养,高脂高糖组和模型组大鼠饲以高脂高糖饮食.模型组大鼠在高脂高糖饮食基础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灵芝孢子组(n=10);其中灵芝孢子组大鼠灌胃
背景:肥胖发生率逐渐攀升,易引起多种继发性疾病,对此,学者们提出众多减肥干预策略,其中运动干预或/和低氧暴露对肥胖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分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脂素1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营
背景:脑电图是临床上检测及分析眩晕的一种常用手段,目前多采用单极或多级导联描记并分析脑电频率是否异常.但眩晕的脑电活动过程是异常复杂的,仅采用频率快慢分析的方法,很难对眩晕状态进行准确的分类和检测.目的:将机器学习与脑电信号分析相结合对眩晕状态进行分类,这对眩晕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无创的前庭功能调节技术前庭电刺激制造可逆的眩晕状态,刺激电流强度为1,2,4倍皮肤感知阈值,被试在不同强度电流刺激后需填写眩晕残障量表,根据眩晕障碍量表评估结果将眩晕症状分为不同的等级,以此作为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