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的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努力培养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优秀人才就成了相关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解读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由此阐释了改革和完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一系列问题。
[关 键 词] 移动互联网技术;软件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8-0026-02
移动互联网是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它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更方便、更快捷的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经过3G时代,现在已经过渡到了比较成熟的4G时代。4G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极为惊人,截至2015年8月,中国移动4G用户累计达2.3亿。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电子商务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很多商家都在努力开发移动访问或消费客户端,这无疑需要一大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由此,我国的软件技术专业如何适应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的形势,努力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成了软件技术教育者和相关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势下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势下人才需求现状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的缺口越来越大,大多企业比如网上购物商城即所谓的电商等都需要引进大量的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很多企业都有进军移动互联网行业打算,但苦于没有专门的人才储备,致使企业要么在移动互联网的边缘打转,要么出现严重的运转困难。笔者简单统计了一下大约有这样一些企业或行业急需补充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移动互联网开发的软件企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内容提供商、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特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外围企业,都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较大。4G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步普及以来,对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更大,每年都至少可以提供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势下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我国一些院校也及时开设软件技术等计算机课程,并为我国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受传统观念保守、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育严重滞后。很多院校开设的软件技术课程都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没有或很少与互联网技术相衔接,甚至移动互联网都没有被设定为专门的研究方向。较早涉足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的反倒是一些民间的互联网软件开发机构,他们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为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一些拥有软件技术开发专业或方向的院校,应紧贴时代发展和时代需要,积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力度。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势下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举措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当然也吹响了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号角。面对社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巨大需求,学校和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怎样改革和完善软件技术课程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学校应加大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支持力度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软件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完善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不仅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学校应在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拨付专款用于仪器设备的采购,积极建设和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2.积极引进专业优秀人才,坚持优秀人才“引进来”的思想,着力聘请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或学者指导专业建设。
3.坚持“走出去”的人才培育理念,加大对本校教师培训和深造的支持力度,为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尽可能提供便利。
(二)完善专业设置方向,紧密联系实际需要
为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软件技术专业设置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要尽力摒弃传统的、不和现实对接的教学思想,努力根据现实需要创新专业和课程设置,以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专业设置方向要明确。学校在对软件技术专业进行设置的时候,一定要以培养应用型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为导向,不仅要学生懂理论,更要让学生懂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由此在专业的具体设计上,培养目标务必明确,每门课程的设计都力求以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中心,每个实习项目都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出发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需要。
2.专业和课程设置体系要完善,重点要突出。在完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要增加专业核心课的分量和地位,同时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为培养优秀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在进行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时候,可重点建设移动网站开发和建设、移动应用或客户端开发、移动游戏开发等几个专业或方向,集中优秀师资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三)完善专业和课程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软件技术专业应以培养特色化、应用型、实践性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完善软件技术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推动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1.增加学生实践课时的比重。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学习机会,可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企业联合等方式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岗操作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等。
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努力构建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对评价相结合和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化评价方法体系。理论考试只记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即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强化实践考核有利于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结合,更能推动人才的培养和
输出。
总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技术专业一定会成为众多专业中的翘楚。但如果该专业故步自封、不紧密联系实际的话,也只能被市场抛弃。所以为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劲头,软件技术专业必须努力做出改变,尽力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2]李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9-220.
[关 键 词] 移动互联网技术;软件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8-0026-02
移动互联网是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它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更方便、更快捷的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经过3G时代,现在已经过渡到了比较成熟的4G时代。4G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极为惊人,截至2015年8月,中国移动4G用户累计达2.3亿。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电子商务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很多商家都在努力开发移动访问或消费客户端,这无疑需要一大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由此,我国的软件技术专业如何适应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的形势,努力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成了软件技术教育者和相关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势下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
(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势下人才需求现状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的缺口越来越大,大多企业比如网上购物商城即所谓的电商等都需要引进大量的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很多企业都有进军移动互联网行业打算,但苦于没有专门的人才储备,致使企业要么在移动互联网的边缘打转,要么出现严重的运转困难。笔者简单统计了一下大约有这样一些企业或行业急需补充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移动互联网开发的软件企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内容提供商、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特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外围企业,都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较大。4G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步普及以来,对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更大,每年都至少可以提供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势下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我国一些院校也及时开设软件技术等计算机课程,并为我国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受传统观念保守、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育严重滞后。很多院校开设的软件技术课程都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没有或很少与互联网技术相衔接,甚至移动互联网都没有被设定为专门的研究方向。较早涉足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的反倒是一些民间的互联网软件开发机构,他们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为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一些拥有软件技术开发专业或方向的院校,应紧贴时代发展和时代需要,积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力度。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形势下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举措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软件技术人才培养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当然也吹响了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号角。面对社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巨大需求,学校和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怎样改革和完善软件技术课程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学校应加大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支持力度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软件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完善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不仅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1.学校应在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拨付专款用于仪器设备的采购,积极建设和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2.积极引进专业优秀人才,坚持优秀人才“引进来”的思想,着力聘请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或学者指导专业建设。
3.坚持“走出去”的人才培育理念,加大对本校教师培训和深造的支持力度,为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尽可能提供便利。
(二)完善专业设置方向,紧密联系实际需要
为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软件技术专业设置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要尽力摒弃传统的、不和现实对接的教学思想,努力根据现实需要创新专业和课程设置,以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专业设置方向要明确。学校在对软件技术专业进行设置的时候,一定要以培养应用型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为导向,不仅要学生懂理论,更要让学生懂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由此在专业的具体设计上,培养目标务必明确,每门课程的设计都力求以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中心,每个实习项目都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出发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需要。
2.专业和课程设置体系要完善,重点要突出。在完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要增加专业核心课的分量和地位,同时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为培养优秀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在进行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时候,可重点建设移动网站开发和建设、移动应用或客户端开发、移动游戏开发等几个专业或方向,集中优秀师资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三)完善专业和课程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比重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软件技术专业应以培养特色化、应用型、实践性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完善软件技术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推动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1.增加学生实践课时的比重。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学习机会,可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企业联合等方式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岗操作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等。
2.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努力构建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对评价相结合和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化评价方法体系。理论考试只记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即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强化实践考核有利于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相结合,更能推动人才的培养和
输出。
总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技术专业一定会成为众多专业中的翘楚。但如果该专业故步自封、不紧密联系实际的话,也只能被市场抛弃。所以为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劲头,软件技术专业必须努力做出改变,尽力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2]李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