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音乐教育与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提出音乐活动可以发展人的创造性这一说法。有人举出爱因斯坦的例子,说爱因斯坦是一个杰出的创造性天才,同时在小提琴演奏方面也颇有造诣。南美有些国家曾作出关于此说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受过早期音乐熏陶的婴儿比未受过音乐熏陶的婴儿智力的发育早,对周围感兴趣,创造能力强。”1981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在人脑研究中揭示的人腦两半球功能的秘密,又为这一说法提供了科学依据。斯佩通过实验证实,人脑的左半球具有逻辑思维的功能。因为有人说,由于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与人的具体思维密切相关,而人的创造性高低与具体思维又有直接联系,所以说音乐可以开发人的创造性。
   从实践到理论,都证实了音乐活动可以开发人的创造性这一说法。但音乐活动究竟怎样才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呢?到底人的创造性是指什么?儿童的创造性与与成人的创造性是否一致呢?教师怎样利用音乐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有志幼教工作的人们进一步探索。
  一、关于创造性的理论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在关于什么是人的创造性这一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概括起来,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在给创造性下定义时,考虑的是创造的过程。凯斯特勒(A•Koestler)认为,创造性包括“双重社会化过程”,即以前的两种无关的“思想源泉”经过深思熟虑而联系起来,产生新的顿悟或创新。约翰•华生(J.Wasoon)曾经指出,人们通过操作词汇、转换词汇,一直到忽然想出二个新的句型来创作诗歌或出色的论文,这样就获得新的词语创造。
   第二种观点是考虑思维过程,给创造性下定义。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当思考者抓住了问题的本质特征,并找到这些特征与问题最终解决之间的关系时,就产生了创造和顿悟。
   第三种观点是用人来定义创造性。这种方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占统治地位,在今天创造性研究中仍十分受欢迎。吉尔福特在1950年美国心理学会的演讲中说:“从狭义上讲,创造性思维及创造者所持有的能力……换言之,心理学家要说明的问题是创造性人格(个性)。”总的来说,高创造性的人把自己描绘成利他主义但又不殷勤,好奇但又不自信,自主而不是顺从。
   第四种明确的定义是把创造性产品作为辨别创造性的标志,斯坦冈(M•Stein)指出:创造性导致了某种新颖的结果,这个新的产品是有用的,立之有据的或令人满意的,代表一种非同寻常的“飞跃”。
   还有的学者认为,创造性本身有一个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创造性的萌发形态是类创造,或称前创造,它是以创造性为目标的雏形,比如儿童的空想便是一类创造。真正跨入创造活动领域的是潜创造,即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而真创造则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狭义创造性成果的创造。
   以上诸种关于创造性的定义方法,基本上是针对成人来讲的。儿童不同于成人,他们并没有像成人一样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在给儿童的创造性下定义时应有别成人。
  二、教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应起的作用。
   音乐可以开发人的创造性这一说法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并且目前有许多世界闻名的音乐教学法与儿童的创造性培养关系十分密切。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改革也开始日益重视幼儿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我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要重视认识什么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如何借助于各种媒介材料、音乐材料,通过对幼儿音乐活动的恰当引导与鼓励,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在幼儿园中,所谓音乐媒介材料,是指能引发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各种物质材料。例如,能发声的废旧物;绸带、头饰、服装等音乐游戏的道具;各种乐器等等。对于这些媒体材料,幼儿有时只是觉得好玩,便去摆弄一下,教师所做的应该是鼓励幼儿去探索、去冒险。当幼儿敲打物体、摆弄乐器时,教师还要帮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辨别不同韵音高、音色、节奏等。教师可以适当教幼儿掌握简单的演奏乐器的技能,技巧,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幼儿探索,不要束缚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幼儿的不合常规的发明,教师应持欢迎的态度。如果有可能,教师可帮助幼儿创造简单的音乐作品,比如帮助幼儿敲击的音响、演奏的音乐组合起来,甚至可以排成能够演奏的音乐节目,使幼儿体验到创造者的成功的喜悦感。当然,教师对于幼儿的创造过程应更重视,而不应该只把眼光集中在幼儿的音乐作品上。
   幼儿园的音乐材料指的是歌曲、乐曲等教材。教师对于音乐材料的使用,我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将详细阐述。总之,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能够对自己的二作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打破常规,进行探索与冒险。这样做本身对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就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幼儿园“开放式”的音乐教育
   阿恩海姆认为:“音乐艺术的基础是感知,音乐教育是提高人的感知能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而这种感知能力是任何一个研究领域中的创造性思维都不可或缺的;同时,音乐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即知觉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又都是一种知觉思维。”而我国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一般教师都较注重幼儿外部表现上对音乐作品的掌握情况,而较少注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所遇到的音乐作品,缺乏让幼儿对音乐情感的自我表达,更不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那么何谓开放式的音乐教育?以下具体讨论这种音乐教育模式。
   (一)教育目的
   皮亚杰说过:“在一切形式的教学中还有三个远未解决的中心问题,而且这是非要解决不可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开放性的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是指孩子的一种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即通过教育,使孩子具有自信心、好奇心、创造性和冒险精神等创造性的人格,其次才是帮助孩子创造出作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创造性人格往往能激励孩子自觉创新。我在自己工作的幼儿园选择甲、乙两个大班做过观察对比,两班的幼儿在智力水平上相差无几,但甲班的教师重视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不拘泥于一些固定的情感表达形式,鼓励幼儿创新,根据自己的感觉走;而乙班的教师较重视幼儿的模仿性学习,要求幼儿在活动中跟着老师教的步骤走。一段时间后,当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听某段音乐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动作时,甲班的幼儿表现得很积极、自信,并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动作,而乙班的幼儿表现得就不那么积极自信,他们长时间地望着老师,希望从老师身上得到答案。当老师做出一个动作,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模仿教师,而不是自己做出自己的感觉动作。是乙班的幼儿智力水平低吗?当然不是。由于乙班的幼儿平时接受的训练是模仿性学习,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一种定势——老师教过的自己就会,老师没教过的就不会, 幼儿缺少创新的意识与习惯,因此,即使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也好像不会做。
   开放式的音乐教育,并不要求幼儿独立地创造出结构上比较完美的音乐作品。具体地说,幼儿的音乐创造性活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幼儿在游戏和活动时自发地哼唱一些曲调。
   2.幼儿改编或部分地改变歌曲的歌词或为歌曲填上新词。
   3.幼儿创造性地演奏打击乐器和能发声的器材。
   4.幼儿恰当地、创造性地用动作,表情等反映音乐。
   (二)音乐活动的气氛
   上文阐述了开放式音乐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应该怎样开展音乐活动呢?
   第一,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幼儿的自发创造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宽松的气氛最能激发人的创造性。孩子的自发活动中,更需要教师为孩子制造二种自由宽松的气氛。许多孩子在自己游戏时会不自觉地哼唱一些曲调,有的把这视为孩子的不守纪律的行为而横加阻止。实际上这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也是对孩子的自发音乐创造行为的扼杀。教师应该做的是不打扰孩子,甚至可以把孩子哼唱的曲调记录下来,然后唱给孩子听,问问孩子唱的是什么,长期这么做,或许能把孩子自发创造引向自学创造之路。
   幼儿教师对于孩子多种多样的自发性音乐创造行为应持鼓励的态度,并为他们提供必须的材料、场地、道具等,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使幼儿的活动始终存在着自由宽松的气氛,这对幼儿的创造活动十分有利。
   第二,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各种音乐教材。
  幼兒园的许多音乐教材,看起来很普通,但经过教师从不同角度加以利用,很可能成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好材料。例如,有的幼儿歌曲有好几段歌词,但每段歌词的意思大体相同,教师完全可以只教幼儿唱一段歌词,其余几段歌词让幼儿自己去编。有一首歌叫《颠倒歌》,第一段歌词是“小小老鼠森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蚂蚁扛大树,大象没力气,世界全颠倒,哈哈,你说多可笑”教师教幼儿学会了第一段,就可以启发幼儿,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创编歌词内容,这样比教师直接传授孩子要感兴趣得多,他们会有一种自豪感。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尝试过这一类型的教学活动。在教幼儿唱《小铃铛》这首歌时,不仅使幼儿会唱歌词。第一课时,我教会了幼儿唱这首歌。第二课时,我要求幼儿在这首歌每一乐句结束时,用拍节奏创造一个间奏。孩子自己创造了五种不同的节奏:(①x—| x—|②x x| x一||③xx|| ④xx 0xx—||⑤x x x x |x—||)。有的孩子拍腿,有的孩子拍肩,有的孩子摆手等等。第三课时,我要求幼儿仍在相同间奏处用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间奏。这次孩子的表现更是活泼话、多样化。通过这首歌,我从这三个层次上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了训练,明显地激发了幼儿们的创造性,同时也让幼儿更加接受这类的学习活动。一段时间后,与另一接受传统音乐教育形式班级的幼儿比较,我班幼儿明显更易掌握音乐的节奏,并能打出一些具有自发创造性的节奏。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例子很多。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相信我们都会发现许多利用教材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契机。
   第三、在教师的鼓励和提问下,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在创造性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鼓励也应是恰当的。在幼儿园中,教师应避免泛泛地使用“你真能干”、“很好”之类的夸赞之辞,而非内部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外部动机有时会损伤内部动机,而内部动机才能真正推动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因此,幼儿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奖励幼儿。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就直接指出该孩子好在什么地方,如:“你这次做得和大家都不一样,你过去从来不做,这次和别人一样完成了,这很好”等;做得如果不够好,教师可以鼓励他“再试一试”,或者让他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当孩子的回答与别人不同时,教师要热情接受孩子的创新。
   教师还可以专门提一些问题,让幼儿自由说出答案,说得越多越好。教师可以做一个反馈看,重复幼儿的答案,让幼儿自己和别的幼儿都明确这个答案,以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孩子的集中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也是十分心要的。
   以上这些活动的结果表明接受开放式音乐教育的儿童其创造性能力明显高于接受非开放式音乐教育的儿童。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中,通过开放式音乐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这种教育形式易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体现。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是一个整体,只要教师努力,这一整体中的各项活动都能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本文只是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领域进行一些摸索,希望这些经验和探索对幼儿园的其他活动领域能有一些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6例胆汁淤积型DILI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38,B=38)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德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的指导思想,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面广、量大,时间长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能够引
【摘要】高校语言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外语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阵地,语言实验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及效能的发挥,是摆在语言实验室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工作。笔者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经验及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从制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对提高和改善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管理    高校语言实验室是高校进行
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湖南邮政尽管已经认识到激励机制对营销体系的巨大作用,但又无法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营销激励机制。因此,分析湖南邮政包件业务营销现有问题,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状况的适用的激励机制对于湖南邮政包件营销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南邮政包件业务的激励机制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设计出符合公司现阶段情况和战略发展的营销激励机制,科
【摘要】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应学会适当运用一些心理学知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教学中,以心理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心理效应规律,能增进师生沟通。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教育心理学班主任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以心理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心理效应规律,能增进师生沟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学校教育目的看, 理想教师应具备
参加工作以来,自己一直在教学一线教书,接触了大量的学生.教过的每届的学生中,总能遇到一些的问题学生, 如有的学生整天错误频出,无所顾忌;有的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自信不足,瞻前顾后——怎样教育好他们,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因为这些学生的问题解决不好,则就会从根本上的影响自己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一段时间内,自己曾经很虔诚的向其他教师学习,但我发现自己学来的东西只是皮毛,在别人那里管用的经验,在我
“经济要发展,电力应先行”,电力工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现代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安全、稳定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关系到国
【摘要】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体育教师良好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同时,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本文分析当前体育教师语言习惯现状,从而提出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的途径:从备课中细化、落实;从反思中揣摩、提炼;从日常教学中积累、运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语言习惯培养    体育教学语言具有教学语言的“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智慧、传授知识的
为能很好地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全优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并适时抓住时机,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去讲解,去展示自己,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师生角色重新定位的变革,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我的教学和听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发展得很快,对环境也是有害的.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在水资源方面.因此,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