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德治思想再析

来源 :政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治国方略的角度,概述了儒家“德治”治国方略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孔丘、孟轲、朱熹对儒家德治思想的贡献,论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实践。本文认为,封建国家的统治者长期运用的是“儒表法里”,即表面上着重讲儒家的德治,而实际上仍然采用了部分法家的“法治”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某种程度上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对儒家“以德治国”这个概念必须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地肯定,也不可一概否定。分析治国方略的是非,当然必须联系国家的本质、类型。但各种国家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因而治理国家也就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应是治理国家规律的一个方面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已逐渐与政府管理实践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就整体而言,2011年度,行政管理学研究领域日趋细化,对一些重点问题研究不断深入,与时代特征结合更加紧密,对国外研究动态倍加关注,研究成果呈现丰富多样,向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体系构建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许多重要领域的研究上,目前还缺乏根本性的突破,特别是在对国外政府管理经验的研究方面,一般往往停留在介绍和引进层面,缺乏深入的辨析,对于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真正有效地实现西方经验与中国政府管理实践的结合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运用唯物史观对有关“公平正义”、“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等概念的不正确、不科学的观点和解读,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方面分别加以评析。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既要坚持它特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要使用它的准确概念和科学术语,澄清西方政治理论的误导话语。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中国经济发展使全世界刮目相看,然而,中国改革发展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利益群体结构失衡、权力运行失衡、社会心理结构失衡等深层问题成为我们构建公正社会面·临的现实性挑战。今后的改革必须由以利益为导向转向公平公正的价值导向,必须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为了推动政治学界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今年以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刊以新形势下政治学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为主题,向7位学养丰厚,有一定的学术建树和影响力的学者约稿,形成一组笔谈。这7篇文章,视角不同,材料丰富,观点精彩纷呈,表现出对政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强烈关注和深入思考。本刊希望通过这组笔谈,呼唤和推动从事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们,承担起历史赋予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即英文缩写OECD国家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治理大致经历了:以区域收入平等为目标的政府全面干预、以减少区域性失业为目标的重点干预时期、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区域治理三个时期。区域治理的模式也从自上而下的政府干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权力下放为核心的区域治理模式。但是对于区域治理模式的转变是否能够有效缩小区域差距,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基于26个经合组织国家从1996年到2009年的面板数据,从财政权力下放、行政权力下放、福利权力下放等多维度,重新检验权力下放与区域非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权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政府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宏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种机遇和挑战面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要有效地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入世”的挑战,就必须调整、转变、重构、创新政府的职能,以此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WTO规则的运作过程中趋利避害而获得最大的利益。中国政府职能的重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由单元取向向多元取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功能性向结构性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建构与再造。
期刊
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旨在保证人民能够通过真正有效的形式管理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客观上具有多样化。努力探索和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方面。
本文认为日美两国的行政运作及其文化环境各具特色,并且,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行政体制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一般而言,日本的政治环境较为强调协调和一致,其行政官员,专业性强,具有较强的精英主义意识;而美国的政治环境更为提倡竞争,其行政官员更具有政治责任感和竞争取向。这确实能反映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差异。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有关证据表明,日本的高级行政官员对政治因素的考虑往往不少于美国的高级行政官员,并不是仅仅关注于专业事务性问题;美国的行政官员比他们的日本同行对于政党
近年来各类团体发展迅速,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渐增。本文通过对当今团体现象和团体意识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指出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团体意识。文章重点分析和阐述了团体意识对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并且指出了培育团体意识时应该注意的误区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