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高中地理的几点建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已經贯穿到教师的教学当中,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侧重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运用,能够熟练使用地图,遵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将我们的地理教育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地理原理  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129-01
  自2008年新疆实施新课改已经有六个年头,本人通过两轮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深知如何面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教材教学的需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理念、目标,是中学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我校地理教学的现状是,初中义务段开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由于作为开卷考试科目,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中考不考地理,由于学习上的不连贯,这样就给高一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谈本人的几点认识,借此抛砖引玉,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首先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规律可循、有据可依、事半功倍。学习过程中要有制订相关计划、课前预习、课后练习、解决疑惑、及时作业、归纳章节小结、课外知识补充等有机联系的几个环节,本人认为其中下列三个方面比较重要。
  上课之前预习是能提前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多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基础不牢,而且高中地理每节课的知识点多且难度较大,不易当堂消化。这就需要学生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找出重点、难点,做好听课准备,以便更好适应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是整个学校的关键环节。有些学生上课不做记录,课堂上不主动回答问题,做笔记与听课不能有效配合,各种感官不能并用。学习被动的使其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学生课堂上更应紧跟教师思路,用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笔记。
  新知识学完之后应及时复习,做好相应练习。这样才能及时巩固前面学的新知识,提升自己理解、迁移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的方法是,每个单元结束后,归纳出本单元的知识点,罗列出比较重要的概念和原理,采取当堂课完成记忆。
  其次是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高中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生要注意在不同版块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必修一教材重点是学习自然地理。主要是对自然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规律的探索,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采用理科的学习和思维方法。通过学习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必修二侧重学习人文地理。即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人文社会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应注意观察周边事物的发展变化,积累生活经验;应学会快速了解课本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应建立联系观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必修三重点学习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表的判读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多读课本中的插图;应在各部分之间找到逻辑联系,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途径;应明确知识点的出处,便于快速记忆和实际运用。
  第三要仔细钻研教材,地理学习侧重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理解教材。
  注重消化概念。概念学习是中学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要将教材中的主要概念仔细梳理,逐一消化吸收。同时还要把特别容易混淆的重要概念罗列出来,加以区分比较。
  重视理解原理。高中地理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从基础知识抓起,踏踏实实学好每一个原理。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等。例如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等。掌握原理和规律,就能寻找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分析事物才有说服力并做到举一反三,在考试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把握“求同存异”。地理环境既有共性,也具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受太阳辐射影响,地球表面的热量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陆地上的自然带也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规律,大致可分为热带、温带、寒带,这是共性。但在实际分布中,由于受地形、海陆、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又出现了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等。
  积极仔细地寻求规律。在平时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从教材中归纳出普遍性规律。例如在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应将大气环流与洋流的形成结合起来,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让“死图”“活”起来。这些规律总结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是能够熟练使用地图,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害怕学习地理的重要原因。
  读图应该注重先后顺序:先读图的主题;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读出图的具体内容、范围等,观察要仔细全面;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和图文转换等。
  学会分类,地理图表可分为柱状统计图表、太阳光照图、景观图、地形剖面图等。注意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在图上落实,要多看图、多填图、多绘图,做到在图上再现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才能浮现出一幅形象而完整的地图,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提取我们所需要的各项信息。
  第五是循序渐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也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不可违反。
  地理的教学不是集中在某一个时段的,而是整体融入到整个教学的环节,重点、难点要心中有数。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注意方法的突破。课堂教学起点要低,教学的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基础后能力。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获得自信,从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还在进一步进行,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重视对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将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课件) 高中地理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3]高中优秀教案 地理  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5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福尔利和异丙酚分别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宫颈阻滞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微量泵注入0.2%福尔利
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保证灌区水利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是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分析了黄羊河水利灌区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灌
终身教育其中应包括人的生存能力的教育.职工再就业培训应当向终身教育的更高形态转化.要使劳动者不仅要进行"维持性学习",更要进行"预期性学习".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特
成人教育是与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入世后,势必对成人教育构成诸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给成人教育带来空前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要促进中国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
滴灌技术是一种对农作物进行精准灌溉的灌水技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实现了灌溉和施肥的同步进行,是目前最先进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之一。为全面贯
21世纪科技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急需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具有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要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处
[摘要] 目的 探讨去白细胞红细胞输注对预防血液病患者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的效果。方法 临床观察研究组63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患者和对照组52例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发生NHFTR情况。结果 研究组63例共输血226例次,发生NHFTR 2例次,占0.9%;对照组52例输血205例次,发生NHFTR 49例次,占23.8%;二者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01)。结论
随着外科手术方法的改进,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明显提高,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我科2001年7月-2006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25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