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当中,教师要树立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研究和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把美术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进行科学有效评价,达到教与学和谐发展的目的,培养出有艺术涵养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 新课程 美术教学 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为教育目标。初中美术是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啟迪学生的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新时期新课程的要求,探讨初中美术的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打破传统的理念,树立创新的教学思想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的思想,在教学中灵活转换角色。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中,因为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不当,造成学生形成机械性学习的模式,大多教给学生的只是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而在美学教育和艺术修养方面缺乏对他们较好的引导。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美术的趣味性和品味性中接受美和艺术的熏陶。
在创新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课和相关活动,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和意志品质产生影响,帮助他们树立高雅的审美观和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为了改变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教师打破传统观念是关键,确立起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二、优化教学的环节,促进师生互动
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人对美的感受、认识和创造的能力,从美和艺术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做到从教学的内容、方法、课堂环节、材料以及学习美术的思维模式和作品成果方面着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采取优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参与发挥他们的独特想象力,亲手制作美术作品,这样不但在他们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艺术修养,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教师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教学当中占主导作用。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老师单向灌输给学生知识,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在美术教学当中,恰恰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当引导的角色,而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在加强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时不能只是让学生做简单的临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功能的媒体设备进行课件演示,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引导和启发他们结合自身的发散思维,进行个性化创新创作和艺术体验。
三、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美术鉴赏
美术,它的艺术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艺术家们的创新性思维正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生活处处体现着艺术,艺术丰富着生活。中学阶段,正是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实践活动将为他们的智力开发和情操陶冶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感,从生活中学习美术,用美术的思维去体验生活,提升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比如,组织野外郊游写生的活动,让学生从生动鲜活的现实生活场景中去捕捉美术创作的灵感,用美术的审美思维去体验眼前现实生活的美好和精彩,这正是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所在。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当中,初中美术的鉴赏教学分成五个模块,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学目标的意义是重大的。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欣赏作品或参观画展,让学生能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画法色彩等方面进行鉴赏,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学当中,积极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升他们的美术创新意识的同时,使他们从对美术作品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论鉴赏层面将使得教学效果达到质的飞跃。对有美术特长的一部分学生来说,这将是激发他们为艺术创造的一个不可预知的推动力。
三、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美术能力
新课程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对美术有兴趣学习的同时,对他们的学生能力的评估也需要有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应从以往传统当中教训。例如,某些教师因为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和创作不满意而作出严厉批评或贬低,不但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导致了是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和分析他们问题所在和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导,对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鼓励,进而获取学生的信赖。在课堂教学环节和作业批改中,教师不但要做到注意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适时给予表扬或赞赏,结合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指导他们有效学好美术课程,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准确把握褒贬尺度,让学习好的学生不骄傲自满,让学习差的学生不失去信心。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的美术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树立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采取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得美术教学体现出时代性、人文性、情趣性、品味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特点,在教育创新中敢于打破传统思想与观念的束缚,这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促进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芦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美术的创新教育》,载《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2期
[2]李玉超,《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教育 》,载《新课程(教师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 新课程 美术教学 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为教育目标。初中美术是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啟迪学生的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新时期新课程的要求,探讨初中美术的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打破传统的理念,树立创新的教学思想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的思想,在教学中灵活转换角色。在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中,因为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不当,造成学生形成机械性学习的模式,大多教给学生的只是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而在美学教育和艺术修养方面缺乏对他们较好的引导。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美术的趣味性和品味性中接受美和艺术的熏陶。
在创新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课和相关活动,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个性心理和意志品质产生影响,帮助他们树立高雅的审美观和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为了改变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教师打破传统观念是关键,确立起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二、优化教学的环节,促进师生互动
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人对美的感受、认识和创造的能力,从美和艺术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做到从教学的内容、方法、课堂环节、材料以及学习美术的思维模式和作品成果方面着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采取优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参与发挥他们的独特想象力,亲手制作美术作品,这样不但在他们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了他们的艺术修养,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教师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教学当中占主导作用。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老师单向灌输给学生知识,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在美术教学当中,恰恰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当引导的角色,而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在加强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时不能只是让学生做简单的临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功能的媒体设备进行课件演示,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引导和启发他们结合自身的发散思维,进行个性化创新创作和艺术体验。
三、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美术鉴赏
美术,它的艺术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艺术家们的创新性思维正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生活处处体现着艺术,艺术丰富着生活。中学阶段,正是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实践活动将为他们的智力开发和情操陶冶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应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感,从生活中学习美术,用美术的思维去体验生活,提升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比如,组织野外郊游写生的活动,让学生从生动鲜活的现实生活场景中去捕捉美术创作的灵感,用美术的审美思维去体验眼前现实生活的美好和精彩,这正是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所在。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当中,初中美术的鉴赏教学分成五个模块,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学目标的意义是重大的。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欣赏作品或参观画展,让学生能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画法色彩等方面进行鉴赏,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学当中,积极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提升他们的美术创新意识的同时,使他们从对美术作品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论鉴赏层面将使得教学效果达到质的飞跃。对有美术特长的一部分学生来说,这将是激发他们为艺术创造的一个不可预知的推动力。
三、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美术能力
新课程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对美术有兴趣学习的同时,对他们的学生能力的评估也需要有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应从以往传统当中教训。例如,某些教师因为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和创作不满意而作出严厉批评或贬低,不但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导致了是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和分析他们问题所在和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导,对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鼓励,进而获取学生的信赖。在课堂教学环节和作业批改中,教师不但要做到注意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适时给予表扬或赞赏,结合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指导他们有效学好美术课程,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准确把握褒贬尺度,让学习好的学生不骄傲自满,让学习差的学生不失去信心。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的美术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树立创新的美术教学理念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采取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得美术教学体现出时代性、人文性、情趣性、品味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特点,在教育创新中敢于打破传统思想与观念的束缚,这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促进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芦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美术的创新教育》,载《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2期
[2]李玉超,《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教育 》,载《新课程(教师版)》 201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