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近几年的高考中,材料解析题还出现向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两大题型渗透的趋势,形成了材料式的选择题和材料式的问答题。可见材料解析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题型,具有极好的发展趋势。但学生对于此类题型却普遍认为“难”,这除了个别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审题和解题的技巧,平时又缺少应有的训练而造成的。为此根据本人几年的高考复习经验,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量化分析法
将学生平时训练和测试的结果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获得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有效信息,找出偏差值——未达标情况的统计量,在讲评时分析失误的情况和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以期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材料题是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题型,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很大,是量化分析的难点。材料解析题的分类主要有三种:
1文字材料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断材料;二是文学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对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2表格材料
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特点,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但是单纯的简单表格题是有局限性的,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是简单的表格本身反映不出来的,考生必须用课本知识来回答。

3圖片材料
把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历史地图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借用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课本知识来考查,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还要回到课本上去。
基于以上特点,在进行分析统计时,可设计材料解析题统计表,以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统计表如下
表中的题型归类是让学生能否正确把握题目的类型,即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片材料等方面归属,从答题能力要求角度属分析型、评价型、比较型、概括型等类型归属,以了解学生对题目类型的熟悉和把握程度。根据量化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确认学生主要失分点及失分原因,以便讲评课中进行矫正补偿。特别是对普遍性、典型性的缺陷要讲清楚,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缺陷和造成失误的根源,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到能力要求找出与测试目标的差距,以确定矫正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如前置性知识缺陷怎么办、思维失误如何才能避免、如何正确掌握审题、构思与行文等应试技巧、如何避免解题思路走入歧途等等。
二、举优法讲评前选几份材料题做得较好的试卷,从命题意图到材料题的审题、构思、行文等方面进行全面
的分析。对答题中对题意理解确切、构思细致严密、作答规范详略得当的试卷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提高。与此同时详细地指出答题中的不足之处,或取多道材料题的某几点进行综合评讲,达到取各人之长的目的。举优法特别要强调答题行文的规范化,做到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三、评点法讲评前选好一至二道材料题及学生的答题,印发给学生或投影在屏幕上,先让学生熟悉题目和答
案,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点而不评,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画龙点睛地适当启发,再由师生共同讨论修改。
四、比较法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直接找到答题的差距。比较法可分为两种:一是优劣对比,选择学生答题中同一类型作对比分析,如无较好的答题可以用以前的高考题或各杂志上的题目的参考答案作对比,指出优劣及原因何在,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后,提出修改意见;二是前后自比,用同一道材料题作修改前后比较,或让学生谈修改体会。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答题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的缺陷、思维的失误、解题思路的偏差、应试技术的匮乏等问题,以使学生明确错误原因和矫正方向。
五、自评法在批阅学生问答题时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或只作扼要提示。如在答题中不妥当需要修改的地方留下符号,让学生自己思考、修改;或在讲评时有针对性地作启发性的提示,然后让学生自评自改。
六、互评法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研究评议他们自己的答题案例,让有疑难问题的同学把问题提出来,大家集思广益,补救矫正。小组互评的程序一般应有个人质疑、互相释疑、校正错误、汇总疑点四个环节。教师则深入到组内去了解基本情况和典型问题。而后,由各小组的成绩较好的同学负责归纳大家的意见、汇总存在的疑点然后在全班发言,并趁机诱发学生间的争论,尽力营造争鸣气氛,使学生通过争辩得到统一的正确认识,总结出成败的原因。
七、现场讲评法针对学生问题解答中常见的知识、能力的缺陷,答题技巧、表达水平的不足以及审题、答题习惯不良等因素造成的综合症,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先打印一些贴近高考要求和根据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设计的典型性问题,投影在屏幕上,并请不同水平的学生口头审题构思,罗列答案要点轮廓,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或解题技巧。
一、量化分析法
将学生平时训练和测试的结果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获得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有效信息,找出偏差值——未达标情况的统计量,在讲评时分析失误的情况和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以期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材料题是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题型,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很大,是量化分析的难点。材料解析题的分类主要有三种:
1文字材料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断材料;二是文学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对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
2表格材料
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特点,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但是单纯的简单表格题是有局限性的,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是简单的表格本身反映不出来的,考生必须用课本知识来回答。

3圖片材料
把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历史地图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借用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课本知识来考查,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还要回到课本上去。
基于以上特点,在进行分析统计时,可设计材料解析题统计表,以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统计表如下
表中的题型归类是让学生能否正确把握题目的类型,即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片材料等方面归属,从答题能力要求角度属分析型、评价型、比较型、概括型等类型归属,以了解学生对题目类型的熟悉和把握程度。根据量化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确认学生主要失分点及失分原因,以便讲评课中进行矫正补偿。特别是对普遍性、典型性的缺陷要讲清楚,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缺陷和造成失误的根源,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到能力要求找出与测试目标的差距,以确定矫正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如前置性知识缺陷怎么办、思维失误如何才能避免、如何正确掌握审题、构思与行文等应试技巧、如何避免解题思路走入歧途等等。
二、举优法讲评前选几份材料题做得较好的试卷,从命题意图到材料题的审题、构思、行文等方面进行全面
的分析。对答题中对题意理解确切、构思细致严密、作答规范详略得当的试卷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提高。与此同时详细地指出答题中的不足之处,或取多道材料题的某几点进行综合评讲,达到取各人之长的目的。举优法特别要强调答题行文的规范化,做到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三、评点法讲评前选好一至二道材料题及学生的答题,印发给学生或投影在屏幕上,先让学生熟悉题目和答
案,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点而不评,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画龙点睛地适当启发,再由师生共同讨论修改。
四、比较法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直接找到答题的差距。比较法可分为两种:一是优劣对比,选择学生答题中同一类型作对比分析,如无较好的答题可以用以前的高考题或各杂志上的题目的参考答案作对比,指出优劣及原因何在,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后,提出修改意见;二是前后自比,用同一道材料题作修改前后比较,或让学生谈修改体会。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答题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的缺陷、思维的失误、解题思路的偏差、应试技术的匮乏等问题,以使学生明确错误原因和矫正方向。
五、自评法在批阅学生问答题时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或只作扼要提示。如在答题中不妥当需要修改的地方留下符号,让学生自己思考、修改;或在讲评时有针对性地作启发性的提示,然后让学生自评自改。
六、互评法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研究评议他们自己的答题案例,让有疑难问题的同学把问题提出来,大家集思广益,补救矫正。小组互评的程序一般应有个人质疑、互相释疑、校正错误、汇总疑点四个环节。教师则深入到组内去了解基本情况和典型问题。而后,由各小组的成绩较好的同学负责归纳大家的意见、汇总存在的疑点然后在全班发言,并趁机诱发学生间的争论,尽力营造争鸣气氛,使学生通过争辩得到统一的正确认识,总结出成败的原因。
七、现场讲评法针对学生问题解答中常见的知识、能力的缺陷,答题技巧、表达水平的不足以及审题、答题习惯不良等因素造成的综合症,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先打印一些贴近高考要求和根据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设计的典型性问题,投影在屏幕上,并请不同水平的学生口头审题构思,罗列答案要点轮廓,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或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