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l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促进网络发展的主要动因,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物联网,这一新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机械化中的推广应用,指出其在农机装备技术领域、气候智能型农业领域、农机化区划与农机现代化4S管理、农业机械化应急体系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情况,对于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3;F244-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10-01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促进网络发展的主要动因,从计算机到互联网再到物联网,这一新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是物联网的时代,物联网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利益的提高,还可以促进经济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农业一直是我国的经济支柱,尤其是随着农业生产逐渐机械化,农业的增长方式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农业发展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劳动力转移方向单一、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机工业水平低等[1-2]。但是,随着农业物联网的出现,农业机械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优势[3-4]。
  1 农业物联网概述
  图1为典型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连接物品和因特网的网络,一般它首先利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这些物品的信息输入到因特网中,然后利用因特网庞大的信息系统进行物品的买卖和交换,以达到对物品进行智能地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农业物联网,也就是将此种物联网应用在农业上,保证农业人员及时了解农作物每一时期可能的生长状况、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等信息,使农业生产、管理、交易和物流信息向智能化发展。农业物联网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展基层农业技术、提高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综合改革、提高农村的行政服务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
  2.1 農机装备技术领域
  物联网在农业上进行应用实际上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产状况,包括农作物的生产环境,如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气压和CO2浓度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内容,找到最适合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此同时,利用网络的智能化,查询并计算出植物生产的各项环境指标,以便农民进行管理,改善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量。目前,澳大利亚在农业机械设备上也应用了物联网,于是能识别莠草的喷雾器应运而生。此种喷雾器能够准确地找到莠草并及时进行处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我国的浙江工业大学也研究出了一种节水灌溉系统,它是利用传感器得到农作物所生存的土壤的湿度,并进行需水信息的判断,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综合各种信息和技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和产量。
  2.2 气候智能型农业领域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日前随着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农业生产也受到了破坏,产量大大降低,这就给我国的国民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农作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迫在眉睫,这就需要物联网来发挥作用,其对环境的感应能力可以及时对环境进行监测,提醒农民及时做好防护措施。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对各种灾害的防御能力,减弱农业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增强农民应对不断变化气候的能力。例如,在农业的水利水位上安装水位测定感应器,就可以及时进行水位信息的识别、采集和处理。
  2.3 农机化区划与农机现代化4S管理
  通常情况下,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要是不确定的,因为每年的生产要求不同,再加上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农机户配备和更换农业机器时常常会出现过多或不足的情况,这就影响了农户的经济收入。特别是在种植和收割时间短的阶段,农业机械保持合理的数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机器较少,就会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而如果机器过多,则会增加资金的投入。这时就会需要农业物联网来发挥作用,首先可以先了解作业机械的数量和位置,然后进行跟踪,以便于农业机械的现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机化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发挥农机机械的最大效用。目前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所采用的模式是农机4S体系,它是一种整机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位一体的农机特许经营模式。在这个使用效果比较好的农机经营服务模式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农作物的运输、销售、使用和回收等环节进行定位追踪,可以提高农作物的货物管理水平,减少储存成本,提高效率。另外,即使产品的某个环节有瑕疵也可以及时进行补救,降低损失,提高农机供应商的送货可靠性,提升农机用户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而且,因为跟踪系统的启动可以解决不合格产品带来的各种麻烦,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增加农作物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度,提高产品的使用效果。
  2.4 农业机械化应急体系
  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很高,但是由于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所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仍然是不稳定的,因此增强农业机械的工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将农业物联网技术和农业机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通过对环境进行分析,并以此信息成立灾害预警模型库、告警信息指导模型库,达到有效地预警灾情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及时进行灾情救援,如遇到自然灾害时,配备农业机械来降低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另外,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在灾情发生时,降低调配农业机械所造成的运输费用的浪费,减少抗灾救灾的成本,降低灾害对农业的损害[5]。
  3 结语
  自从1999年提出开始,物联网这一名词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尤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农业行业,使得农业发展朝着智能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梁宝忠.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J].现代农业装备,2012(8):8.
  [2] 王利民,丁仕华,凌小燕,等.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农机化,2012(4):6-11.
  [3] 吕敬堂,张富贵,方雷.《农业机械化管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农机化,2012(4):197-200.
  [4] 王利民,凌小燕,范学民.论我国农机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农机化,2012(6):3-8,40.
  [5] 厉维江,黄宗飞.统计调查方法在当前农机统计年报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农机,2012(6):13-15.
其他文献
高光谱数据的有效压缩成为遥感技术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非线性预测的高光谱图像无损压缩算法。针对不同频谱波段间相关性不同的特点,根据相邻波段相关性大小进行波段分组。为提高谱间预测性能,对各组波段进行最优排序。采用自适应波段选择算法对高光谱图像进行降维,并利用k-means算法对降维后波段的谱向矢量进行分类。在参考波段和预测波段中选取具有相同空间位置的上下文结构,在分类结果的基础
研究机器人导航中的路径规划问题,运用栅格法和图论思想建立环境模型,在该模型中通过蚁群算法进行路径寻优,提出用遗传算法的思想改进已有蚁群算法,即GAA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对首届“世界乒乓球总冠军赛”的顺利举行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该项赛事带来的启示,总结了电视传媒和体育赛事完美结合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根据二滩水电站监控系统的改造升级,结合新老监控系统的比较,着重从新监控系统的设计结构、硬件配置、通信设置、系统功能等方面介绍了新监控系统的功能优势与特点,供参考.
在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各地水电站并购如火如荼,选择优良资产并且妥善解决并购谈判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充分发挥项目并购的综合经济效益,现就集团公司开展的多个
介绍一种新的操作系统抽象模型——服务体/执行流模型(SEFM)。在该模型中,数据存储抽象与数据运算抽象相互分离,计算模型直接对应于物理CPU执行程序的过程。给出一个基于SEFM的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