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融合研究

来源 :农机使用与维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分析与探究“1+X”证书制度下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合的路径,核心是对接“1+X”证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等级标准,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标准内容,实施“三教”改革和书证融通引领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1+X”证书制度育人的效能.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经济日益提升,汽车逐步成为最为常见的出行交通工具,汽车检测维修等售后服务需求与市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为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对象.“1+X”证书制度因其在学生技能培养和学生专业证书获取等方面的优越性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模式,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探讨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与实现路径.
农业机械的电气系统承担着启动、控制、检测、预警、辅助等多重功能,对农业机械的高效运行影响很大,随着农机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农机中的电气技术应用也更加丰富.重点介绍了农机电气系统的特点与组成,说明了各组成部分的元件布置与工作原理,总结了电气系统常见故障与维修方法.
随着我国机械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制造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数控机床成为制造的主力军,数控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围绕数控机床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研究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维修措施,以此提高数控机床的维修水平.
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只对学生开展单一的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内容,而机械专业教学想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师就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知识,然而大多数学生学习这一课程时,均感受到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将其熟练应用于实际.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改革以往的教学内容,提高机械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此提高学生的机械工程设计能力,更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
以混合式学习为主要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对其展开了大规模的探索.结合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尝试将分层教学理论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法中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设计最佳翻转教学方案,以期促进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从课程角度,设计并开发课程的系列教学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
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综合性强、内容广泛的学科特色,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应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因为课时限制学生实践内容较少,很难使教学活动产生良好效果.因此,从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法三个方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探索.
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将面临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汽车职业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了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评价模式进行改革的总体目标,“1+X”证书制度是职业技能评价的新模式,对于落实人才培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智能网联汽车“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角度出发,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农业的蓬勃发展向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有关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建立成熟、完善的教学模式,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长期发展的优秀素质.从主动学、全面教、现代化技术等多个角度入手,建立更为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学机制.从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展开论述,分析了优化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可行方法,为有关教学提供参考经验.
主要介绍了现代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剖析了当前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就业导向下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创新能力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正是因为有了创新能力,人类才会有美好的今天与更加美好的明天.因此,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更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