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模型试验的含结构面异形隧洞的变形破坏研究

来源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洞交叉段稳定性受围岩结构面影响较大,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结构面影响机制的有效手段.针对模型难以制备的技术瓶颈,采用3D打印增减材技术制备含非贯通结构面的异形隧洞模型.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与内窥摄像头观测模型在单轴加载下的破坏过程,评估打印路径对隧洞模型破坏模式的影响,并研究结构面倾角对异形隧洞破坏机制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3D打印路径对隧洞模型破坏模式的影响较小,采用3D打印增减材方法制备结构面起控制作用的隧洞模型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含软弱填充物的非贯通结构面导致围岩应力向两侧岩柱卸荷,客观上保护了洞室,提高了隧洞的安全性;当结构面尖端距隧洞较远时,模型表现为贯通裂纹造成的岩柱失稳破坏,当结构面尖端位于隧洞附近时,模型表现为洞顶块体分离破坏;隧洞交叉段扩挖后形成的异形隧洞与常规隧洞的破坏机制不同,其拱结构效应明显减弱.
其他文献
介绍了以100 kg混合锰矿为基准,在物料计算的基础上,计算锰硅合金冶炼过程中的热平衡,为相关生产提供参考.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具体要求.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全面支撑毕业要求的能力目标.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笔者以“房屋建筑学”为例,尝试将BIM技术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应用于“房屋建筑学”的教学中,并进行了教学设计.该方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BIM软件建模的实践环节.
仿生结构钛合金植入材料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且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较为相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介绍了表面仿生结构和梯度仿生结构两大类仿生结构钛合金植入材料的研究现状,其中,表面仿生结构钛合金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沉积法、激光熔覆法以及复合改性技术等;梯度仿生结构钛合金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粉末冶金法、等离子喷涂法以及3D打印技术.表面仿生结构钛合金植入材料具有与骨组织类似的拓扑结构,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梯度仿生结构钛合金植入材料孔隙率从内向外呈梯度变化,具有仿生孔隙分布.
利用红外光谱法对四氯化钛(TiCl4)中的氧碳杂质含量进行检测,并成功将该检测方法应用于精TiCl4的在线检测中.在线检测系统样品池由2个腔体串联组成,光程分别是10 mm和40 mm,其中10 mm光程用于检测CCl4含量,40 mm光程用于检测COS、COCl2、CS2、C6 Cl6、Si2 OCl6、TiOCl2、SO2 Cl2、SOCl2、VOCl3、CCl3 COCl等化合物含量.样品池采用纯钛材质,窗片采用ZnSn材质,均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实践证明,该在线检测技术有效解决了精TiCl4检测过
介绍了利用除尘灰生产硫酸锰的目的 和意义,详细探讨了水浸泡、回转窑烧结、酸浸泡到压滤的过程,为工业上利用除尘灰生产硫酸锰提供方法.
采用球磨法将Ti60合金粉末与碳化硅纳米线(SiCnw)混合,通过放电等离子活化烧结工艺制备SiCnw/Ti60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研究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物相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Ti60合金中添加SiCnw后,基体晶粒尺寸显著减小,当SiCnw添加量为0.1%(质量分数)时,SiCnw/Ti60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较Ti60合金下降42%,抗拉强度提高2.7%,为1037 MPa.SiCnw在晶界处的均匀分布可起到钉扎效应,在拉伸过程中SiCnw承担了基体间的
从古建筑木结构的材料劣化损伤、材性衰退、柱脚节点、榫卯节点缝隙与性能、斗拱性能与构架性能等几个方面探讨古建筑木结构的承载机理.从宏观和微观尺度分析古建木构材料性能,建立构件层次的古木材性时变模型;提出木柱摇摆-抬升的力学模型及精细化分析方法;建立榫卯节点缝隙概率分布模型,构建榫卯节点模型及分析方法;分析单朵斗拱力学性能及斗拱层的协同作用;通过摇摆木构架的试验和理论分析总结节点摩擦耗能、重屋盖高位储能、构架长周期摇摆释能的综合抗震机理.
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结合粒子图像处理技术在模型试验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使用该技术研究桩基冲刷问题还需对其开展更多特性研究.基于熔融石英砂与正十二烷和15#白油混合液制备成透明砂土,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透明砂土的基本物理特性、休止角和起动流速.结果 表明:透明砂土的透明度除1~2 mm粒径组显著较差外,其余相差不大;各粒径组透明砂粒的容重相差甚小;干容重随粒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孔隙液体剪切速率与切应力表现为较好线性关系,属于典型的牛顿流体;液下休止角随中值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粒径组为0.1~0.2 mm的透明砂粒起
针对当前煤矿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煤矿物联网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分析,构建了煤矿物联网推广的Agent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煤矿物联网推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环境中采用物联网的煤矿数对物联网推广速度有显著的影响,物联网的初始安装成本和煤矿可以接受的吨煤物联网初装成本对系统稳定后采用物联网的煤矿数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采用物联网的煤矿数的增加,煤矿事故发生次数和事故总损失呈下降的趋势.
介绍了采用红外线吸收法测定钨铁中碳含量的方法,确定了测定钨铁中碳含量的分析条件,包括样品称样量、助熔剂加入量、仪器参数等,并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该方法简便、易操作,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