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子宫颈微小浸润鳞癌延迟治疗的孕期观察和母儿结局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j_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妊娠期宫颈微小浸润鳞癌延迟至胎儿成熟在产后治疗的可行性和母儿结局.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8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检查且孕前1年内未进行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孕妇进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宫颈微小浸润鳞癌(浸润深度≤3 mm)的孕妇在知情同意后选择继续妊娠,每8~12周复查阴道镜,可疑病变进展可再次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适时指导分娩,产后6~12周进行第1次复查阴道镜+宫颈活检,之后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记录母儿结局及随访情况.结果 TCT筛查孕妇共27 230例,病理检查报告宫颈微小浸润鳞癌17例,检出率为0.062%(17/27 230).15例孕妇在知情同意后选择了继续妊娠,其初次诊断孕周(19.3±5.9)周,孕期阴道镜检查2~4次,1例孕妇从孕22周随诊至孕34周经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诊断病变进展,提前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孕期进展率为1/15.分娩孕周34 ~ 40周,平均(37.1±1.8)周,平均延迟分娩时间(18.4±5.2)周.分娩方式全部为剖宫产术.新生儿全部健康存活.产后行CKC最终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Ⅰa2期1例,宫颈鳞癌Ⅰ a1期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3例.全部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2 ~ 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宫颈细胞学检查及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 妊娠期对1年内未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宫颈微小浸润鳞癌在阴道镜等手段监测下严密随诊推迟至胎儿成熟在产后再进行治疗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一、概述椎体转移性肿瘤、椎体血管瘤及椎体骨髓瘤等多引起局部骨质破坏,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和神经功能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1-4].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引起胸腰背痛的一个主要原因,患者易发生骨折,椎体为其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卧床休息3~6个月、口服止痛药和钙剂等保守治疗方法,部分患者疼痛症状可得到缓解,但长期卧床又可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褥疮等并发症出现[1-3
期刊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肿瘤,可发生在软组织、皮肤、肝、胸膜、腹膜和淋巴结等部位,原发于骨组织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仅有个案报道[1].由于此病患病率低,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在术前常被误诊,从而导致手术方式选择的失误.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
期刊
巨大儿的发生增加了孕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而且巨大儿成年后的健康也存在一定危险[1].孕妇肥胖是引起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2].肥胖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密切相关[3].载脂蛋白M主要参与前β-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形成,对HDL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4];而载脂蛋白AⅠ又是HDL的主要成分[5].本研究探讨孕妇胎盘组织中载脂蛋白M和AⅠ的表达变化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和《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主办,天津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2014年学术年会将于2014年3月14~17日在天津召开。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必经阶段,但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1]。因此,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TP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肝脏扫描中能反映组织、器官的微血液动力学状态。但由于CTP分析方法多样、肝内外影响因素较多以及辐射剂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随着CT软硬件设备的开发,诸多问题已得到解决,CTP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中
期刊
目的 探讨MSCT小肠成像(MSCTE)、胶囊肠镜(CE)和增强超声(CEUS)检查评分评价Crohn病(CD)活动度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内镜检查结合临床或病理结果确诊为CD,且Crohn病活动指数(CDAI)≥150分的108例患者纳入研究.108例均行MSCTE检查,其中48例同时行CEUS检查,60例同时行CE检查,并分别进行影像评分.同时测量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并结合临床表现
由《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部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联合承办的第九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定于2014年9月19至21日在上海召开。
期刊
目的 对比研究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基底节结构的体积,初步探讨TS发病的可能病理解剖基础.方法 搜集TS患者(TS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31例,行3.0TMR三维梯度回波(3D SPGR)扫描,测量双侧壳核、苍白球、尾状核的体积,并根据颅内容积的大小对测得的体积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t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S组左、右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的体积分别为(4.11 ±
患者 男,69岁.因右下肢突发疼痛3 h入院.体检:血压128/82 mmHg(1 mmHg =0.133 kPa),右下肢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右侧股动脉搏动可,右侧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患者有心房颤动病史10余年.结合病史及体检诊断为有下肢动脉栓塞.立即给予有下肢动脉DSA检查,见右侧股浅动脉中下段栓塞(图1),考虑直接导管抽栓或抽栓联合溶栓治疗导致远端动脉栓塞的风险较高,遂采用EV3公司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