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乡土 花开田园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农民诗书画艺协会会员,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乐山市教育学会美术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乐山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井研县美术家协会理事,井研县书法家协会理事,井研县政协书画院院士,井研县农民画研究院院士,井研县研城小学美术教师。
  曾荣获“四川省优秀美术教师”“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乐山市优秀教师”“井研县第一届名教师”“井研县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井研县第三届优秀青年”“井研县文艺创作先进个人”等称号,个人事迹被载入《井研县政协志》《井研县教育志》。
  其创作的中国画和农民画作品在韩国、北京大学、深圳和成都等地展出,并荣获全国三等奖、优秀奖、省级优秀奖和市县级一等奖等。多幅作品在《中国书画报》《四川日报》《五色土的浪漫》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被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中国农业博物馆和陕西户县农民画展览馆收藏。作品《劳动创造美》入选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品牌。其主研的农民画教研课题获乐山市一等奖,本人多次获各级“优秀指导教师奖”,美术论文获全国一等奖。
  农民画是现代民间绘画形式中的一种,该画种根植于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不断吸收乡风民俗丰厚的营养和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乡土气息浓郁、纯真质朴的审美特质,展示了或朴素、或粗旷、或刚健、或阳光的精神风貌。其夸张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稚拙的手法、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语言、真诚的表达,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土中见雅,拙中见美,亲和自然,大朴不雕,是农民人格与心灵、精神与愿望最本真的反映。
  作为身在民间、长在民间的农民画家,农村的生活经验、对自我意识的观照和艺术的自觉表达,让他们“画天、画地、画自己,画山、画水、画风情”,他们通过农民画特有的审美情趣、独特的艺术视觉以及传达出的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深深地感染着欣赏者,令人喜闻乐见,这也使得他们创作的农民画具有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起源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井研农民画,根植于井研本土民间艺术,吸收借鉴诸如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的创作经验,历经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发展而来,是一朵绽放在井研民间乡土之上的艺术奇葩。
  我的父亲饶绍清是井研农民画的创作者之一,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艺术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从小就喜欢上了绘画。后来,我进入了眉山师范学校美术班和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并参加了四川美术学院的函授学习。毕业后,我担任井研县研城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后来终于有幸成为了井研农民画创作队伍中的一员。回顾我的农民画创作之路,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欣喜、有彷徨,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浅陋的认知,现结合自身的农民画创作,简要粗谈:
  一、农村生活是农民画创作的不竭源泉
  农民画艺术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农民画的创作主体来源于农村,对农村生活非常了解,对农村的人事景物有情感共鸣,他们渴望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新风貌和新变化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感染着每位农民画家,给他们提供了许多创作主题。农村的生活基础往往能让农民画家们产生创作的需求和动力,让他们的创作有景可画、有情可依,远离那种空洞、照搬模仿和无病呻吟的无主题创作。农村花草树木、蔬菜瓜果、民居民宅、桥梁山路等景物,种菜植树、春耕秋收、婚丧嫁娶等生活农事,都为农民画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主题。我创作的作品《闻鸡起舞》就选取了农家庭院中常见的小景: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小鸡活泼玩耍。竹编的箩筐、簸箕,或放或挂。红辣椒、玉米和大蒜也随处可见。这些事物通过在画面中的有机组合,让画面的主体形象更加突出,表现了小鸡一家和美幸福的生活情景,名称上也与成语“闻鸡起舞”暗合。后来,这幅作品发表在《乐山日报》上,还参加了“四川省农民艺术节农民画展览”并载入优秀作品集。这次成功尝试鼓舞了我的创作热情,也为我今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艺术表现是农民画创作的美学体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于农村司空见惯的生活情景,创作者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感悟力和表现力,要对看似平凡的生活赋予新的、独特的意义。确立绘画主题应学会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身特质,再加上主观造型,做到以心造型、以情造型、以美造型,充分发挥农民画平面性、装饰性、夸变性的特点。在创作中要凭借主观感觉处理画面,不要受物理属性的限制,通过构思、构图、着色、勾线和调整,力求做到艺术形象完整、表现方法多样、创作情感真挚、个性特征鲜明及审美情趣高尚,从而体现农民画创作的艺术价值。
  以我创作的《吉祥如意》为例,通过这幅作品,我想表达人们对吉祥如意这一美好愿望最本真的神往,同时抒发出農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作品画面表现了一个忙中偷闲的女主人在拨弄红樱桃,似乎正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愿孩子的父亲在外吉祥如意。身边的一对儿女在相互逗乐,拨浪鼓发出的欢快的声音,引起了小猫的注意,线团和彩球滚落一边。吃草归来的山羊、绵羊也围在了主人的身旁,身后的五彩花更是簇拥四周,画面中强烈的情感与轻快的氛围交织出了美好的生命图像。
  该画通过有大有小、有正有侧、有坐有跪等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萦绕四周的家禽家畜和层层叠叠的花卉组织画面,充分发挥中国画颜料在生宣纸上浸润的特点,力求点线面相结合,同时综合运用色彩平涂、渐变与冲撞的技法,通过点线与色块的交渗、碰撞,给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美感,表现了一种祥和幸福的现代农家生活。整部作品主题的确立、形象的选择、色彩的运用以及后期的制作均在不断调整中完成,在此过程中,农民画的山野之风、形式美感和独特魅力不断突显。后来,该作品参加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主题展”“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并被选入《五色土的浪漫——中国农民画精品集》《井研农民画特色与技法》和《乐山教育》专集,还发表在《四川农村日报》上。   三、创新力行是农民画创作的发展潜力
  艺术创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只有以创新思维来审视农民画创作,敢于突破固有的创作模式,在艺术观念、形式、内容等方面大胆突破,才能不断提高农民画创作水平。井研农民画虽是吸收借鉴了其他地区的农民画的创作经验,但它在绘画工具材质的选择上有别于其他兄弟画乡。井研农民画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借鉴中国画用笔、用墨和重彩畫用色的成功经验,利用中国画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在宣纸上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的优势,通过“随类赋彩”和“随意赋彩”来体现农民画色彩浓郁的特点。井研农民画结合井研丘区的特点和自身的发展实际,在摸索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作为井研农民画创作队伍中的一员,我坚持在创作中研究并运用最贴切有效的表现方法,如我创作的《劳动创造美》就在生宣纸上运用了中国彩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描绘了农村青年在劳动时的情景。或许是因画面情景感人、表现手法别致、主题表现准确,此画被中宣部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品牌”。
  四、与时俱进是农民画创作的不懈追求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已进入新时代,现代社会和新农村正在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给当代的农民画家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创作求变、求新无疑成为新时期农民画创作者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艺术追求和目标。农民画家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懈努力,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尝试创作,避开农民画创作的单一、呆板和重复,从而使其呈现出多样可变的良好态势,让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牧童吹短笛,田园舒画卷”,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朋友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我创作了另一幅农民画《美丽新农村》: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的新曲,显得那么悠闲、自信和快乐。身旁的小狗时而奔跑,时而回头看看小主人。母亲河——茫溪河流淌在草坪与山野之间,家乡的学校、新居在树木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这是新时代和谐社会对家乡人民的回馈,浓缩反映了十八大以来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这幅作品翻新过去的《牧歌图》,增加了新的元素,通过平远法构图和色彩对比法突出主体形象。此画后来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画精品展”“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 和“中国梦乡土情井研农民画展”,并被陕西户县农民画博物馆收藏,被选入《金色田园——井研农民画》和《中国梦我的梦》画集。我最近创作的《红红火火》及“中国梦农民画”“禁毒农民画”和“廉政农民画”等一系列画作都是表现新时代新思想的新尝试,不仅契合时代的新风尚,也适应了时代的新要求。
  “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也挥洒丹青,创造生活也创造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民画家要坚持文化自信,永葆创作激情,坚持特色表现,反映劳动生活中的感悟,讴歌民风民情民意中的真、善、美,根植乡土,花开田园,多出精品力作,尽好农民画家的天职。
其他文献
钱磊  四川省诗书画院(四川省畫院)专职画家、展览部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书记副会长,四川当代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法国蒙彼利埃荣誉市民,美国科学艺术学院教授。
像摁汽車的嗽叭一样  我要按下自己的嘴巴,轻声告诉自己  伙计,你不要辜负  坐进你心里的那个人  你不要迷留原地而忘记前行  也许往后的道路并不平坦  沿途也没有好看的风景  但是,我一点都不能偏离那人的心愿  除非他的目的达到  我就一直不会选择停歇
石晔  1995年出生于山西,现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四川美协会员。作品曾入选第二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四川省第八届新人新作美术作品展、第三届四川省版画家提名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9四川省優秀美术作品展、第三届四川版画提名展暨2019年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学术邀请展、第七届四川省青年美术作品展、首届“大美四川”美术作品展等,曾获得“翰墨颂
摘要:优秀的文段从形式上是妙词佳句的组合。小学生写作,处在写作的基础和发展期,积累、运用词汇尤显重要。在传统的写作训练课基础上,建议设计为写作教学服务的积累词汇和区分词义的词语训练课,感知和运用词汇的主题说话课,品词和品句的文段鉴赏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词汇 应用  引言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影响学生写作的因素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学生写作能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与伯明翰学派,作为大众文化艺术理论中的两大代表学派,前者烈如“火”,后者柔若“水”。法兰克福学派坚持文化高雅和通俗的绝对二分标准,站在精英主义的学术立场,认为大众文化艺术不同于纯正艺术的理想模式,而把对现实批判的特权归属于高雅文化,认为大众文化艺术具有高度意识形态化和同一性的特征,必然产生剥夺大众创造性思考的后果。伯明翰学派的学者们则把文化的内涵放在一个更宽泛的落脚点上,并抹掉精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汉语中两类不同的宾语化现象,其中“哭长城”和“吃食堂”是这两类结构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两类结构特点的分析,认为以往学界对两类“处所宾语”结构的理解存在偏差,两种结构是两种不同途径的宾语化现象,不能和“受事宾语”混同。  关键词:言语交际容错机制 言语交际容错阈 编码拟误 语言文字规范化 网络语言  一、引言  最近在网上流行起这样一群词句:郁闷、话说、沙发、板砖、东东、版猪、斑
主管单位:资阳市雁江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资阳市雁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资阳市雁江区作家协会  孟基林  MENGJILIN  《品读雁江》主编。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资阳市雁江区文联主席,省作协和摄协会员。先后创办主编《资阳报》《资阳人》月刊《三贤文艺》《蜀人原乡》等地方文艺刊物;首创性地开展了“资阳人”头骨化石复原创作工作,率先提出打造“蜀人原乡”
陈万福   笔名万法,桃花源里人,渊明笔下客,四川成都人。中国美协会员,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四川中国画研究院画家,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成都詩婢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省客家画院画家,四川孔子教育基金会文化大使,四川省国际合作投资促进会战略智库文创专家。   长期从事首日封、邮戳、产品包装等平面设计工作,设计代表作有:《陶行知全集》《华君武全国漫画巡展》首
编者按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永垂不朽的生命力传承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在这传承的道路上,中国书法家们任重道远。作为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蜀地历来多书家,谢季筠就是其中一位,谢老幼承家学,先后拜刘孟伉、罗祥止、丁鹤、陈无垢诸先生门下,其书法艺术得到了坚实的深筑。除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谢老在书法传承这条道路上一直默默耕耘
世上那么多的人,我可不想全放进心里  我可不想,他们鱼儿一样在我心海游动  我怕人多体重,让我泛不起一丝波澜  我怕人多序乱,让我排不出誰后谁先  如果他们不想上岸,我又不能心生礁石  多余的一个一个撞死  只有让他们成为卵石睡在心底下好了  亦或,成为浮萍漂荡在心的表面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