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__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很多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会将重点放在知识的理解上,这就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虽然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也是基于实践的,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与其一味地讲解,不如利用陶行知理论去开展教学.故本文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陶行知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职教学;陶行知理论;运用思考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其提出的教学理论十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其理论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各项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重视陶行知的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陶行知理论之生活即教育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就是基于此.在当前中职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生活实践是脱节的,导致其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会出现知识与生活脱节的情况,学生无法快速理解、掌握知识,从而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产生了影响.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理论的运用十分重要.那么教师要怎样将其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呢?
  首先,教师应充分将生活的基本特征应用于生活化教学中.因为相较于高中阶段的数学,中职阶段的数学知识要简单一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贴近一些.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将生活场景模式化,并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与探索中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负负得正”时,想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一知识点,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完全理解这一知识点.因为“负负得正”这一知识点与学生前面学过的知识有很大的冲突,所以很多学生在一开始接触时无法掌握复数的含义,从而导致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出现了阻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创设蜗牛找食物的情境,从而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引入课堂,突破教学重难点.情境1:一只小蜗牛来到了野外,为了生存下去,小蜗牛每天都在努力地找寻着食物.它一直向右爬行,如果小蜗牛的爬行速度为每分钟2 cm,那么在爬到第3分钟的时候,小蜗牛会在哪个位置上呢?
  情境2:如果小蜗牛现在爬行的方向是向左,爬行的速度仍为每分钟2 cm,那么小蜗牛爬行到第3分钟的时候会在哪个位置上呢?
  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完全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并对负数和正数之间的关系和含义有了一个深刻地了解,从而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具体来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借助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明星入手,导入数学知识,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某天晚上某明星在某市举行演唱会,小明、小芳、小红都想要去看演唱会,但是演唱会的门票太难买了,她们三个人一起在网络平台上抢票,也只抢到了一张,于是她们决定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去现场看演唱会并录制视频.抛硬币的方法是这样的:两枚硬币抛掷一次,如果两枚硬币都是正面,那么就是小明去;如果两枚硬币一正一反,就是小芳去;如果两枚硬币都是反面,就是小红去.这一场景的创设,有效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陶行知理论之社会即学校
  社会相当于一个大学校,学生除了在其中可以学习到一些知识外,还能让自身的能力得到培养.很多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只重视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注重德育的渗透,使得学生出现了情感匮乏、封闭自我、态度冷漠等情况.虽然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其在德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借助生活实践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完“概率”后,教师可以组织本班学生对本校学生进行挫败感调查.因为挫败感本身与学生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调查活动不同于做作业,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会积极主动地对本校学生进行挫败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50%的学生挫败感源于成绩不理想,有20%的学生挫败感源于同学之间的矛盾,有12%的学生挫败感源于教师和父母的批评,有18%的同学属于其他情况.调查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应情境,让学生明白在遇到挫折时应该怎样去面对.比如教师可以从社会中引入一些励志的名人事迹,还可以引入一些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而让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将其当成生活给自己的小考验.
  三、陶行知理论之教学做合一
  在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是很重要的.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会将学生束缚在教室和教材中,没有将学生的探究欲与实践欲激发出来,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进而不愿意去学习,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高.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数学思维的束缚,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探究欲和兴趣激发出来,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证明“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的时候,很多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一般会利用分割线将四边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去证明,此时,教师应在肯定学生做法可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对分割四边形的方法进行探寻.比如图1(1)中,在四边形ABCD外任取一点O,连接OA,OB,OC,OD,则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AOD的内角和 △DOC的内角和 △BOC的内角和-△AOB的内角和.图1(2)中,在图中找到了两条裁剪线,直接将其裁成了三个三角形,最后减掉一个平角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图1(3)中,过点C作边AD的平行线,交AB于点E,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CE于点O,则∠DAE=∠CEB,∠ADO=∠DOC,所以,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DOC的内角和 △CEB的内角和.在这样的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而且数学创新思维还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知道,数学的实践性、知识性很强,所以课堂教学的目标从来都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实践探究欲,从而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不断探究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自身运用数学知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一边学一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例如,在教学“概率”的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会觉得这些知识太难了,可能会丧失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娱乐活动“玩飞镖”引入课堂.这个飞镖游戏并不是看哪名学生射得准,而是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比如图2中有两个飞镖盘,学生随便射,如果两次射中的数字和为12,那么这名学生能获得一等奖;如果两次射中的数字和为10,那么这名学生能获得二等奖;如果两次射中的数字和为9,那么这名学生能获得三等奖.那么,这次娱乐活动获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呢?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学生快速地给出了答案:P一等奖=1[]36,P二等奖=1[]12,P三等奖=1[]9.虽然学生只是将理论上的概率求出来了,但是实际上的答案与其是有所偏差的.针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讨.因为学生对游戏是没有抵抗力的,所以在听到要玩游戏时,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概率,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发现,实际结果与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或高于理论答案,或低于理论答案,玩的次数越多,就越接近理论概率.这样一来,学生就在做的过程中将理论概率和实际发生的频率的关系理清楚了.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理论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可以让学生接受一定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本文提供了三种运用陶行知理论开展数学教学的方法,教师应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才能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过教无定法,运用陶行知理念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只本文中提到的三种,但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有一个深入地了解,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陶行知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梅芳.在数学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追寻与思考[J].现代阅读,2011(12):148.
  [2]王贵存.“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2017(34).
  [3]秦晓鹏.“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1):24.
  [4]王东群.“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华章,2013(9):2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科研人员为主体的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时代党组织建设创新重要性分析及科研人员党组织党建创新共性及个性问题研究,探索通过“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党建方式,激发党员“双引领”作用有效发挥,提升党组织管理水平,为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愈加精准化、长效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党建创新;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与管理;高校;科研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中职校发展的生命线。本文分析了中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为例,基于“PDCA”循环理论,将学生的全面质量提升贯穿于四个环节中,即对标岗位,校企共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确立与施行、评价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数据分析与反馈改进,构建出全过程、全方位、数据支撑、动态改进的闭环“PDCA”循环体系。体系既形成了中职校人
【摘要】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成了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既然无法改变“被动学习”的教学局面,促使学生尝试以“半主动”的方式回应教学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数学授课质量.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展开论述,思考如何结合有效追问,把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向更深入的层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深度思考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承担着为学生的理性思维、基础运算技能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与很多重大的科技进展都息息相关.一个具有缜密数学思维的人,是一个理性的人,是一个拥有极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人,也是一个能够冷静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反应灵活的人.新课标的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也对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
小学数学拓展课的选材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以人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等内容为素材,在对其进行补充、完善
摘要:素养本位下语音板块与绘本阅读的融合教学,从视角切入、目标拟定、方法习得和训练取舍维度,探索如何寻找真实感、捕捉新鲜感、提升满足感和增强纵深感,实现以“读”启“音”,以“读”促“音”,以“读”融“音”,“读”“音”育人。  关键词:素养本位;语音教学;绘本阅读;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B-0068-04  小学英语语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越发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要通过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加快主体知识构建,因此互动教学成为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建立互动师生和谐关系、教与问要有机结合、创设课堂互动情境和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四个方面入手,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技巧.  【关键词】高中数学;师生互动;技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积
【摘要】我国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改革,高中教学也逐渐加大了对数学文化渗透的教育,更加侧重于学生主体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数学知识记忆.本文根据数学文化相关概念,结合高中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价值及体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渗透策略与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与方法  高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跳出固有的教学思维圈,根据新的教育标准重新定义高中数学教育,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