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丹之本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在《阴符经》中曰:“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合发者何也?先天之一炁!故先天一炁是结丹之根,证道之本,更是检验修道是否有成果的试金石。老子曰:“道生一”,这个“一”便是虚无大道所分化出的先天一炁。“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得其一,万事毕”,指的就是先天一炁。先天一炁是先天之绝对,没有对待,不生不灭,亘古永恒。它也是宇宙大道与万物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大道衍生万物,万物回归大道,都必须通过它才能实现。
  但庞杂的道书中有时常将先天一炁混同于后天对待中的元气,真气,阳气……诸多名词中,概念混淆令学者摸不着头脑。现在全世界都在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连中国人都迷惑于这些似是而非的名词中,更何况外国人呢?所以我认为道书中“气”的诸多名词应需要归纳与匡正。“气”应分为三类,这样才能更加清晰条理化,使后来的修道者有所遵循而免入歧途。
  1.外气:即体外的呼吸之空气。
  2.内气:体内的元气、真气、精气。
  3.道炁:超出阴阳对待的宇宙大道之“先天一炁”。
  这三类气的划分,实则也是三种不同等级能量的区分,更是修道实践中的三个阶段的区分。
  1.外气:通过呼吸空气中的诸多能量元素,再配以动作引导,刺激丹田及人身诸要穴,生精、积精和疏通经络以达到康健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目的。这便是修道中的初级功——气功。人要想修道则必须先补漏体。精气不足浑身是病,何谈修道?故后天之漏体必须得恢复到先天童贞,故《黄庭经》云:“自古神仙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这是道家特有的思想,命基不足何论心性?故气功的作用就是恢复健康,祛除疾病再积累生命的物质基础“精”与“气”!很多练功者为什么苦修多年而无成就,就在于“积精累气”而不足!无论是佛家、道家、儒家,还是印度的瑜伽及武术都必须从气功的习练开始,通过有为来达到无为,才能达到高层次而有所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
  特别是加强呼吸之间停顿的锻炼,进入“息道”的修持才可以较快地进入到空静的禅定中,其意义是巨大而不可轻视的。
  修道中很多人往往认为呼吸、吐纳这些外气是有为法,是打基础的初级功,故常常很轻视,这是极其错误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修道谈何容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说到“调息”,有些人就只认为是让呼吸平稳、顺畅则可,这是极其幼稚的,倘若调息真如此简单,那还叫什么“功”,还叫什么修道呵。这里边的玄机非过来人是无法知晓的。所以我常劝那些人去认真学习一下密宗的“宝瓶气”,就会有所体验了。
  气功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对修道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和贡献,所以不要“谈气色变”。为无知的“气盲”们所左右,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误导!当然那些没有“医理”、“道理”的胡编滥造的所谓气功动作及巫婆神汉不包括在此之列。
  2.内气:静极而生动,“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指的就是人生命动力的内气。血液的运行,营养的运化,新陈代谢的更替,无一不是内气的作用,“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学佛者,整日枯坐,身上毫无一点内气信息,故道家批评他们为“枯禅”。《道言浅说》云:“枯坐,固非道也,当以气激行于周身关窍内乃可,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所以说内气是修道的初步成果。
  在道学中内气是炼精化气坎离相交的结果,又称之为小药。修道中的“精”,虽不是生殖的后天之精,但又绝对和性能量有关联,故肾根无欲而举正是采“阳气”的关键时刻,古人称之为“活子时”。如果性欲不控制造成漏精,那么大道永远是修不成的。“坎中之阳”即生命中之真阳;“离中之阴”乃生命中之真阴。由于生命中这一真阴真阳的运动才产生了生命的运动。这一切对没有练过功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这种内气是目前科学仪器检查不出来的。好在中医理论中常讲“元气”、“阴阳二气”,对此人们又不陌生,还能勉强接受,再加上中医的医疗价值不容抹杀,所以中医才从“巫术”、“封建迷信”、“不科学”的厄运中逃脱了出来,争取到了“中西医结合”的地位。而对修道,很多人则还不理解,还不能正确对待,动则扣以封建迷信的大帽子。
  道家讲“炼精化气”,精是人体中内分泌的各种激素的总合。据现代科学证明,人体已发现了二三百种激素。在练功中将其气化便会形成生物能量的生命之气,从而去补充人体能量的消耗。所以道家常说“炼精补脑,长生不老”。脑垂体是主管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脑越健则生命力越强!修道实际上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内气”究竟是什么物质?数十年来很多科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大家约定俗成地认为“内气”是一种包含“电、磁、光等诸种成分的精微能量”,它属量子层次,具有粒子与波的二重性,印度瑜伽称之为“灵力”、“灵能”。究其实质,还有待科学进一步地去探讨和证明。它循经络而行,以滋补人体整个生命的需求。“气是添年药,神是续命芝”,自古以来早已是医、道之共识。
  “内气”是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而外放去治疗疾病,对此世人又称之为“发放外气”。我曾给一位知名科学家通过内气外放进行治病。开始他是以科学家极其严谨的考察态度对待我,甚至是持否定的态度来审视我,但由于朋友介绍我不便推辞,故只好硬着头皮发功治疗。通过一次次地发功实践,最终他极其诚恳地说:“我原先和报纸上一样,是否定外气(内气外放)存在的,因为我是搞科学的,没有在实验室经过大量的数据测试,我是绝不会轻易下任何一个结论的。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气功是真实的,外气是存在的。”原因是他一次次亲自体验到了外气的作用。
  我1992年与1994年代曾到保加利亚和泰国给外国的朋友们发放外气来治病(义诊),前后约半年时间,有上千人次,可以说没有发现一个人感觉不到外气的存在。敏感型的人一次发功即有效,遇到不敏感者无非多发几次功而已。他们都从怀疑者变成了尊崇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为此,我也感到很欣慰。   外气的发放是必须先得内气,然后再用意念通过经络及穴位发放出去。如果没有内气的基础一切都必须免谈。因每个人的功力不同,其发放外气的作用也不同。遇到否定外气存在的人,我常讲毛主席在《实践论》中的一段话:“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得自己尝一尝。”要想知道“内气”和“外气发放”,那你必须先练练功,自己亲身体会一下再说。不要睁着眼睛去胡说八道,去抬杠,因为你没有实践,你就没有发言权。靠批判别人而想出名那是小人之行径。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不会因为几个人别有用心的嚣叫而毁灭。蚍蜉撼树,可笑其不自量矣!
  “内气”、“真气”、“元气”、“阳气”实际上都是一回事。尽管它是后天中的阴中之阳,可是在总体上也没有跳出“后天”阴质的范围。故它们仍是“后天之气”。
  所以修道首先要懂得两对阴阳。人天是一对阴阳,天属阳,人属阴。而后天的人身阴质中又分阴阳,气属阳,神属阴。修道乃逆修,修道得必须先将人体后天中的坎中之真阳与离中之真阴相合生成内气,即自身的先天一炁。再去合天的那个“纯阳”先天一炁,才能结丹。因此,务必要区分开后天之阳与先天之阳的不同,方可正确指导自己修道。而修道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拿内气当作先天一炁。内气,在体内中自动转来转去便认为是通了丹道周天,结果是不但结不了丹,而且又徒增了很多烦恼与危害。由于“内气”不是最根本的先天一炁,很多修道者窃以为喜便认妄为真,任意引动,上下流动以求通“周天”,以求开“天顶”,结果是气冲大脑,得脑溢血而亡。所以我们修道者必须要引以为鉴,要明白这个道理。还有的对“内气”的产生过于追求,致使产生“阳亢”,阴阳失调,而得了心脏病和肝癌诸病。所以,一个修道者必须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了一定的“度”,否则都会产生危害。这就是道家常讲的“火候”问题,意念过重,就是火候过大,所以“阳气”虽好,但也不能“亢盛”,否则就要犯孤阳之病,后果不堪设想。清朝黄元吉先生云:“无论行、住、坐、卧,总将一个神光下照于丹田之处,务使神抱住气,意系住息,神气恋恋两不相离,如此聚而不散,融会一团,悠扬活泼往来于丹田中,如此日积月累,自然真气冲冲,气固一身内外,而河车之路通矣,若非真机自动,漫将此气死死用意上翻,鲜有不烧灼一身精血,变生百怪诸症者。”办任何一件事都不能过!要注意真理再前进一步就是谬误。这就是辩证法。
  3.先天一炁:当自身的“精”、“气”不漏,而达到“精满气足”后,才能进入空定并在真空深定中产生先天真气,正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也。所以在性命这一对矛盾中,尽管心性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心性的修为,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但如果没有命功的基础,这无疑是一座空中楼阁,早晚是会垮掉的!所以性命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而互相依赖的!我们绝对不能犯片面性的错误。很多修佛者为什么不能达到三身成就,原因就在于只修心性不修丹,不修命功所致!一句话,他们不懂辩证法而去机械、教条地理解“万法唯心”这名话。先天一炁它是超越了形而下到达形而上的,是精神与物质合一的统一体。此炁非凡气,故为了区别于“气”,古人们便以“无”与“心”来组成炁字。即“灬”是“火”之意,而“火”又属于“心”,故“灬”乃“心”之意。“无”、“心”即是空静,寓意先天一炁是在大脑空静的条件下产生的。正如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物质?是精神?是现象?是信息?难以明言!在人体内先天一炁则是神与气的统一态,真阳真阴的合一态,故陈樱宁先生云:“脑髓中所储蓄之放射力究竟是什么东西?这就是丹经上所谓先天一炁,虽是物质,但非科学家所指定的物质;虽似乎是精神,又不是哲学家所表示的心灵。这个东西,介乎于心灵和物质的中间。”
  “先天之炁自虚无中来”,先天一炁的产生只有在虚极静笃中才能实现。黄帝在《阴符经》中曰:“人但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因而制之以至静之道。”正如南怀瑾先生云:“心念空多少它的功能就发动多少,真空生妙有就生多少。除此无它!”所以禅定是道炁产生的先决条件。无论是自身先天一炁的生成,还是人天合一的宇宙中的先天一炁入于体中,都必须要在空定中才能实现。按道家术语,即在“天心”的状态中才能完成。
  《金仙论证》云:“何以谓之先天,当虚无恍惚之时,不觉真阳自动,阳物勃然而举,此即先天之炁也。”也即老子所言的男童“无欲而竣”之意。这里用最浅显的形象语言,说明了先天一炁乃神气相合之产物,是生命之本能。南怀瑾先生在谈到先天一炁生成时又说道:“这时候身心的感受没有了,肉体也不呼吸了,心电图不会起伏,完全平静了,这时候是‘先天至阳之炁’,所以无形无相,女的不管你多大年纪又回到十二岁之前的样子,男的又回到童子之身。”在空定的寂静中使神与气相合,恢复自己生命中的原始根本态。然后再以一己之先天之炁去感召宇宙中的先天一炁,达到人天相合,大丹则成矣。故《五篇灵文》曰:“先天若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能变通,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激之而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先后二天之气如谷之应声。”
  金丹之生成与人的生命产生道理是一致的。《寿世传真》曰:“人才受胎,便享天地之气与人身之气,以类感类,合化以成人身。”
  宇宙的发展顺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即道分化出“一炁”,“一生二”即先天一炁又分化出阴阳、神与精,“阴阳二气”乃太极也。“二生三”阴阳交合又生出“气”。“三生万物”精、气、神三者交合而生出万物。这是顺生。而修道则属逆修,通过修道中的炼精化气小周天,坎离交而实现“三归二”,再通过炼气化神的大周天,乾坤交而实现“二并一”回归“先天之一炁而结丹”,然后再通过“炼神还虚”九年炼神(阳)“一还零”而得大成。最后练虚合道“空归无”虚空粉碎,人道合一而成仙。人体中先天一炁与宇宙中先天一炁相合才能结成大丹,故黄元吉云:“外盗天地之元阳,只觉丹田浑浩流转,天地之气流行于一身内外。”先天一炁,既从自身虚无空静中来,也从宇宙中浩然的先天一炁中来,缺了哪一方面都结不了金丹。有一种观点说“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就只是自己进入空静,便会产生先天一炁,而否认先天一炁会从虚空中落入人体。这一点我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先天一炁入体有特异功能者是可以看到的,其现象便如五彩之光由天而降,直入体内。《玄机直讲》云:“内丹成,外丹就。”外丹指的就是宇宙中的先天一炁入于体中!“养得炁满神全,金光出现,昼夜常明,如是则吾身内丹就,而吾身外丹亦发相矣。学者于昼夜常明之时,方可采吾身外之炁,配我身中之雌雄以得金丹入口”。很多修道者对我说:“佛理也学了,功夫也练了,已能入静了,下一步我究竟如何去修?”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不明白“先天一炁”的这个道理,才会如此迷茫。在道家来说,先天一炁是结丹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佛家来说,是明心见性的前奏,不得先天一炁,你是不会见性的。先天一炁是联系“大道”与“万有众生”的唯一桥梁。   先天一炁,道家又称之为乾坤相交的大药。只有得大药才能形成丹道周天,也即大周天而结丹。而坎离交内气的周天,只能是凡气周天,是小周天,是结不了大丹的。所以,内气的周天,又称为浮阳周天。这二种周天,修道者不可不察也。否则认假为真是修不成正果的。所以必须在修道中把握住一个原则,坎离交小周天只能生“气”;而乾坤交大周天方可结丹。《五篇灵文》言:“脉住气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炁自虚空中而来,是先天母炁而伏后天子炁……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炁归之,虽然外来,实则内孕。”《道言浅说》也说:“以虚空为藏神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两忘,神炁融合,不觉恍然阳生。”唯有深定之中方才能尽快得到先天一炁而成就丹道的大周天也。
  先天一炁虽说是形而上的,不生亦不灭的,无形、无相、无念的绝对,但“当真一之炁发动时,在恍惚杳冥之中,似乎还有个被感知的东西存在,可是这只是先天一炁的影子而已,绝非先天之炁的本身”。那么身体上能连带伴随一些什么效应呢?
   1.“炙热”
  道家称之为“丹田火识,两肾滚烫”。
  佛家称之为“身发大汗”,“暖热无比”。
  密宗则称之为“拙火”,一个练功有素者其热度可以烤化周围20~30米的积雪。
   2.“光亮”
  道家称“目含金光,通体晶明”。佛家称“炯然朗照,光焰万里”。
   3.“雷震”
  “先天一炁”的产生,道家又称之为开玄关窍,正阳活子时。《唱道真言》云:“玄关者,万家咸寂,一念不生,忽而有感,感无不通,忽而有觉,觉无不照,此际正是玄关也。”张紫阳云:“雷声隐隐震虚空,电光灼灼寻真种。”禅宗曰:“啐地折”,“爆地断”,“雷震开顶”。卤门开顶,周身百窍皆开。佛家的顿悟也便是指此而言。
  总之,先天一炁是宇宙中的超能量,是道的载体。无论学佛还是修道,练功修持都必须得经过外气——内气——先天一炁这三个阶段的进步才能得道。得先天一炁者便能结丹,而后才能生死操之在我而不由天。所以先天一炁是证道之关键!这是中国的老祖先对整个人类的贡献!
  南怀瑾先生常说“要向佛家学理论,要向道家学修持,要向儒家学做人”。三家各有所长,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必须要得到这个“先天一炁”,才能有所作为!在道家叫得先天一炁而结“丹”,而在佛家则叫顿悟而明心见“性”,“性”者丹也!古人云:“六根清净,方寸澄彻,便是金丹”,“佛性不异于金丹,本来真性即是也”。这个空静光明的东西就是“丹”,就是“性”,也就是道!只是各家名词与说法不同罢了。其实质意义是一致的。修道是一项很艰难的事业,既要有高尚的理想,冲天大志,又要有坚韧不拔之毅力,还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丰富的学识。“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不在意),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所以古人评价他们是“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修道乃大丈夫之所为,其尘垢粃糠犹能陶铸尧舜”。高尚的他们与俗人是两个层次的两类人物。故陆游也说:他们是“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那种远离人世名利的寂寞孤独,是他们的向往,也只有他们才能承受,并引以为乐,而普通人只能是望其项背,讥讽而已。那么一个真正的得道者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庄子曰:“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餐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他们是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似浮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造福于全人类,不图回报的真正自由人。故庄子称他们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在千余年前,吕洞宾对世人的不悟就曾感叹地写诗道:“叹世凡夫不悟空,迷花恋酒送英雄。春宵漏永欢娱促,岁月长时死限攻。弄巧常如猫捕鼠,光阴犹似箭离弓。不知使得精神尽,愿把身尸葬土中。”
  在人欲熏天的浊世,这一切不更值得我们警惕自省吗?……
其他文献
牙膏是生活的必需品。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早已由单一的清洁功能,发展到具有护理、修复、保健、消炎杀菌、辅助治疗等多功能。  牙膏的分类 目前,牙膏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洁齿型,即传统型,仅仅起清洁口腔作用,目前黑妹、中华牙膏中还保留了这种型号。第二类是保健型,分为中药型和化学型,这一类产品最多,像中药型的槟榔保健牙膏、田七药物牙膏、两面针中药牙膏,以及添功化学抗菌剂氟化物的高露洁、佳洁士、黑人等品
"林妹妹"挺可爱,很善良,但不能不批评她太愚昧了    2007年5月29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有"反伪斗士"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在南宁放言:"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何祚庥还声称:"中医90%是糟粕,10%是精华!"  何祚庥如此炮轰中医,马上引发各种争论与质疑,也让一度火爆的中医存废讨论再次升级捍卫中医者将何祚庥比作抡起板斧乱砍一气的李逵,批评他的此番言论有失公允与严谨,是"无知表现
他出生在保加利亚,十来岁时,已经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土耳其民族的血。  他问父亲,为什么我们不回自己的祖国?  父亲说,还不到时候。  13岁时,父亲将他送进举重馆。由于道路坑凹难走,父亲一路背着他。到了举重馆,父亲说,孩子,等你练好了,爸就带你回家乡。  他第一次接触举重器械,在教练的指导下,试举了几次,因动作不到位,扭伤了手腕,再抓器械,彻骨地疼。  回到家里,他对父亲说,爸,我不练了。  父亲
清明时节,草木萌发,花红柳绿,阳光和煦。但是,春天里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对于养生来说,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应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荠菜便是清明节之后,宜吃的时令蔬菜之一。  食用荠菜在我国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自古以来,荠菜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中医养生专家认为,荠菜是药
俄近年将石油每桶27美元以上的超额利润统一收取,设为社会稳定基金,已达2000万美元储备。水电价格的便宜,切实保障了基层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最近,我随浙江省台州代表团来到曾经的"红色"中心莫斯科,我们此行的目的,是经贸交流、投资洽谈,共建友好城市。接待我们的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程国平公使说,因俄国现在社会和经济秩序欠规范,需要政府合作作保障。你们开展友城活动,既抓住了中俄贸易的要害,又拓展了
老友来访,赠我养生要诀“一二三四五”,听来挺风趣,也有教益。尽管这些个人养生体会的提法和阐述不一定都很精确,但细细揣摸,其内容对老年人,尤其是离退休老同志还是很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  一个目的——为了身体健康  这是人到老年的主要任务。老年生活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的进行,万不可不顾健康而过分追求其它。老年人只有坚持把身心健康搞好,生命质量提高,做到老而不衰,精神焕发,行动自如,有为有乐,才
牡蛎又名海蛎子、蛎黄或生蚝、蚵,属贝类动物。牡蛎的肉在古代曾认为是“海族中之最贵者”,作为人类的一种食品,中外历史上早有记载。《五什俎》中写道:“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南方之牡蛎,北方之熊掌……”把牡蛎和八珍中的熊掌并称。在国外,人们食用牡蛎的记载更早,可以追溯到纪元前,如古罗马帝国的宫廷,曾派人到沿海一带采买新鲜的牡蛎,供国王和王公贵族们享用,他们把牡蛎誉为“海中美味——圣鱼”;拿破仑东征西战,在
庞大的浙江民间游资近年来不断渗入房地产业的各个环节,一旦中小房产公司资金链断裂,“蝴蝶翅膀”扇动的可能是一连串似乎在产业上毫不相关的民营企业。    春风并未如房产商所愿,紧随楼市“新政24条”光临杭州。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五届浙江省房地产博览会上,观望气氛依旧浓烈,购房者期望的“打折会”没有出现,而开发商期盼的新政作用下,楼市的回暖也没能实现。  一场被视为“新政24条”市场“试金石”的房博会最终变
黄帝轩辕氏被后世的华夏子孙尊为“人文初祖”,就是说他是中国各种文化的始祖。传说不但他精于“长生久视”之道,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子孙也都寿享百岁,黄帝之子少昊活了一百多岁,少昊之孙帝喾活了106岁,帝喾的儿子尧更是活到116岁。据考证,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其农民、猎户、渔民等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而黄帝及其子孙却都活到116~120岁,简直是不可理解的奇事。  传说黄帝率领北方各民族的联合大军,在河北
邓铁涛,98岁,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终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临床以内科见长,擅长诊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其他疑难病症如硬皮病、红斑狼疮、肾病等。  年近百岁的邓铁涛,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睿智,幽默风趣,可谓“萌老”一枚。  论治病,从事中医工作的他以内科见长,擅长诊治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