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抽象与具象的交互中让学习发生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6339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由具象到抽象,逐渐认识本质的过程。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讲,由具象到抽象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学生在具象与抽象相互转换的渗透中需要一定的支架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本期的两个课例应用个性化教与学系统促进有效学习,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看见了学生对“曹冲称象”科学原理、“周长变化”数学意义的感悟和思考。
  冉美玲等老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成功化解识字教学中“集中教学难度较大,分散教学单调琐碎”的矛盾,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有效。
  (1)化单调为生动。课例在学习“秤”“议论”等生字词时,充分利用学习系统小白板、图片插入、插入视频、载入音频及遮罩和聚光灯等功能,让学生认识秤的各种形态及演变过程,直观感受“议论纷纷”的动态场景,从而增强课堂趣味性,促进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并且对重点生字的笔顺笔画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直观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在生字书写结束后及时拍照上传反馈,方便教师整体把握学生的书写情况,并进行及时反馈,对书写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和展示,对书写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全班订正,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单独指导。
  (2)化抽象为直观。曹冲称象的过程步骤较多,并且涉及物理的浮力知识和数学的等量代换,这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到其中的巧妙之处。在学习中,恰当应用学习系统视频插入、动画播放、局部显示等功能,让学生直观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其中的原理,为之后的复述降低难度。同时,打破教室的限制链接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阅称出大象重量的其他方法。通过资料的筛选和交流,并且结合时代背景,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曹冲的方法之精妙,油然而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有效进行了思政教育。
  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动手操作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经之路。传统的实物操作模式,很难有充分的操作空间和足够的操作物资,并且不利于集体展示和重复展示,从实物演示到符号表征缺乏必要的支架。钟沛育等老师带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在探究活动中,强化和理解概念的本质,从而促使学生深度理解和广泛迁移。
  (1)构建可视课堂,发展核心素养。在学习环节,学生因为动画的吸引,迅速进入状态,有选择地进行自己喜欢的探究活动,调用资源进行反复试验和实践;在展示环节,对学习平台平移、拖拽等功能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表达,极好地完成了交流。学生经历操作、比较、归纳、概况、总结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平面图形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初步感知学习几何的基本方法,完成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链接。
  (2)优化反馈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课例设计了4个不同层次的练習,应用学习系统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且通过点对点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扫清障碍。由于能够得到系统的实时反馈和教师、同学的及时帮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加强,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他文献
谭杰是《篮球》杂志的总编,40岁那年他为了翻译一本关于长跑的畅销书--《耐力》,通过亲身体验《耐力》中的训练方法,成就了一场知与行的体验。这是因为谭杰认为,对于全民健身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数据管理与分析部分被设计为选择性必修模块3,与“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两个模块并列,作为高中学生升学的学习内容之一。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该模块进行解读。  新旧课标中相关内容的异同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中,“数据管理技术”就是5个选修模块中的一个。新旧课程标准对本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凝练了四个维度的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本质和育人价值,其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很多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脑海中没有相关的表征,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信息社会责任是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新教材提倡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挑选典型事例,设计学习任务单,跟踪学习过程,指导迁移学习成果,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和策略,下面,通过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背
“数据管理与分析”是针对数据管理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而设置的选择性必修模块,也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第三个模块。教学前要弄清本模块的内容结构及教学要求,教学时从数
自周以真教授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以来,关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多。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有何独特性?计算思维的内涵多元,有何本质特征?除了程序设计,如何在非编程模块的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探索:非编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模式  程序设计是培育计算思维的沃土,因为学生可以主动构建自动化规则,使用明确而有限的指令将解决问题
2021年5月13日,巴斯夫修补漆业务部在上海举行的年度经销商大会上,邀请其价值链上的所有合作伙伴共同探求新形势下如何从源头上降低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的最佳途径。2021年
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迈出关键一步。宁高宁同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使用智能技术与设备。但作为中小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智能技术与设备的层面,而是应该努力成为智能技术与设备的创造者,在理解、设计和建造一个新系统的创造性过程中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发展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计算思维。编程教育作为计算思维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发展路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质量。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一谈指向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条目中明确指出:“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这句话点明了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做法,相应地,要把写教案转变为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学习要以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剖麻雀”中习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与方法;三是要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