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这是一个教师教研、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专题。设计一堂好课的标准可以列出许多,然而,笔者认为设计好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设计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为什么要设计好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理由1: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虽然中小学教材的内容都是一些学科基础知识,但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汲取了部分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知识拓展性和研究性。总体而言,教材内容涉及的面是比较广的。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教材内容突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主线,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生活等各个发展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理清教材的头绪,牢牢抓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中心内容,正确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化多为少,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理由2: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中小学生每周要上30节左右的课,分别有9至13门不等的学科课程要学习。除了有大量需要掌握的知识外,还有一些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外去查寻资料,探索研究并得出结论。因此,中小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减负增效,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就要设计好每堂课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有效地掌握知识重点,理解知识难点,并且自己逐渐学会把握知识重点,提高学习能力。
  理由3:部分教师还不能准确地把握新教材。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的编写以先进的课改理念为指导,打破原有的传统学科体系,教材呈现方式焕然一新。在配套资料还不齐全的现状下,部分教师还不能适应新教材,准确地把握新教材的脉络,进而在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上有偏差,给新教材的教学带来一定影响。笔者曾经听过一堂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教师上的7年级新教材历史课《两宋新格局》,教师把“杯酒释兵权”设计为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实际上,“杯酒释兵权”只是北宋初年重文轻武国策中的一项措施,政治和经济的新格局才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此可见,正确设计好一堂课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在二期课改新教材推广的前提下,更加需要教师不断的关注和提高。
  
  二、怎样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堂课的重点:主要是指这项知识内容既集中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反映教材的中心思想,这项内容对一堂课教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堂课的重点往往集中在一课教材的某个段落里,影响或者带动着其他知识的生成与发展。
  一堂课的难点:主要是指这一课中头绪较多或者较艰深、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学生难以自行理解掌握的知识。一般而言,难点大致可以分为3种内容:第一种,以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难以理解的内容。第二种,必须由几堂课联系学习才能完成的内容。第三种,包含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的内容。
  相对说来,确定难点比确定重点更为困难,因为难点在教材中是不直接呈现出来的,需要教师仔细了解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结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和解读教材,经过分析才能确定的,不能以教师的主观判断作为确定难点的依据。
  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有时重点和难点也会交织在一起,出现一个知识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现象。以七年级《中国历史》第17课《两宋新格局》为例,教材叙述了北宋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国策的内容和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和农业、手工业、海外贸易的发展等内容,其中重文轻武国策,“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政治新格局的形成,有效地加强了宋朝的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对两宋政治、军事影响巨大。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形成了经济新格局。经济新格局不仅在宋朝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影响了元明清三朝的经济发展。所以,重文轻武国策,“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两宋新格局》的重点。但是,重文轻武国策另外一面则造成了宋朝军力不振,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不能取胜,形成了两宋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辨证理解“重文轻武”国策的作用与影响是《两宋新格局》一课的难点。
  
  三、设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方法1:二次开发教材。教师要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正确确定重点和难点。根据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地整合、合理变动教材的顺序,发掘教材中内含的知识线索,使得教材内容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
  方法2:补充相关内容。教师围绕重点和难点,补充能够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相关内容,把重点和难点细化、简化,使教学过程更为具体、深入、明确。对于非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时可以适当精简,概而述之,以突出新教材以点带面的编写意图和学习要求。
  方法3:保证讲课时间。教师在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时要在讲课时间安排上给予确实保证,使重点和难点部分得以讲深讲透。当然,教师也要知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并非仅取决于讲课时间的长短、补充材料的多少,而是在于对问题关键处集中而透彻的讲述。
  方法4:并用多种学法。教师还应该采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如指导学生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自编自演课本剧,收集资料用多媒体演示等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自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其他文献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作为一种主观感受,表现比较短暂,具有较强地情景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喜悦、愤怒、烦燥等,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探究人心理的晴雨表。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绪教育。平时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原因,及时疏导,并善于把识别、控制、调节情绪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人人都有良好的情绪。  一天下午的写字课,我刚走进班级
期刊
有一位政治家说过:“欲受尊重,就要让别人感受到你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可“距离”在现在中往往是生分的代名词,虽然常言说:“距离产生美”,也阻挡不了人们向往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渴望。在物理学中,分子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在微观上就体现了距离的中庸之道,分子力在当距离远时可以忽略不计,当达到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分子力会逐渐增加,可是当分子间距离太近时,会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而且随着距离进一步缩短,排斥力会越
期刊
教师的精神状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广大学生所必须天天面临的一张脸,一颗心;意味着孩子们精神成长过程中的参照系和精神构件。如果教师的心天天饱满,天天灿烂,这将成为学生们终身的美好记忆而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或曰:即使我心情不好,面对学生时也要笑容满面。很好,必须这么做。但一次两次可以,但这种面具状态能保持多久呢?其实很容易就会露出本来面目。所以我们不鼓励教师在学生面前表演肤浅的快乐,而是真诚地传递快乐
期刊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英语一直有讨厌的心理,害怕英语课、害怕背英语、甚至不喜欢英语老师,不喜欢上英语课。然而,学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问题也是我们无法不去面对、解决的。作为老师,我们只能而且也应该考虑如何去改变自己,如何让学生觉得英语很有趣,乐意上英语课,并把学英语当作一件乐事?    一、施成功教育,激发兴趣    1.学唱英语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即使是只考二十分的学生也有这种欲望。所以,开
期刊
刚过午饭,校长室门口站着二位学生,他们不敢喊报告,也没有离开,双方用眼睛对着,都示意对方先进入校长室。我看到了这一情况,就招呼他们进来,我知道,他们肯定有一些无法解决,或无法解脱的事,这些事在他们看来,班主任老师是无法解决的,只能找校长了。  二个孩子都是初一五班的,一高一矮,高的叫张力,瘦瘦的,矮的是钱隆,一个可爱的胖墩,他们活象专业剧团刻意挑选的一对相声演员,神态显得有点夸张,全然一副欲说又不
期刊
新一轮的课改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满堂灌的传统授课制和小组合作教学,前者是教师表演,学生做观众,局
期刊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笔者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摸索,对于有效教学也算有一些心得和体会,特整理如下,以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传授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但同时
期刊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属于人教社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讲到被动扩散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及主动运输,小字中提到了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材中的内容相对简单,对于物质的出入方式比较容易分析,但在具体解题中还有许多问题存在。  例1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一)回答:   (1)A代表 分子;   B代表__________;   D代表______
期刊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师工作的最大障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形象”一般,缺乏感召力;二是教育内容不实,夸夸其谈,甚至文不对题,缺乏说服力,易产生抵触情绪;三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吸引力;四是教育肤浅、缺乏新意,不能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与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学生甚至会觉得你只是肤浅,不听你说教;五是教育情感差,缺乏凝聚力。为了抑制学生的逆反心理,经过长期的班主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要求,归纳起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关于写作教学的高度问题:表达内心里真实的东西。强调写真情实感,说真话,抒真情。二是关于写作的角度问题:让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加强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三是关于写作的尺度问题:针对不同的文体把握相应的尺度,一篇好文章要把握怎样的尺度,改好一篇文章需要把握的尺度等,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写作技巧和规范的训练。   针对新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