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第二个宝宝的时候,很多妈妈最担心的往往是怕小的生下来,半夜每俩小时就起来哭哭啼啼,影响大的睡觉。我当时就特紧张,万一小的晚上每俩小时哭一次,又是换尿不湿,又是喂奶,又是拍嗝,这样影响老大睡觉了,怎么办?
于是我做了一个比较冷血的决定,把老二的房间设置在了一个离我们卧室隔着10米远的,一个遥远的房间。而老大继续睡婴儿床,单面栅栏拿下,贴在我们的大床边。
打老二出生后,他就独自睡在那个遥远的卧室,晚上哭天抢地,他妈我都基本听不见,等他妈听见了基本就是被他爸踹醒的。
没有多久,“奇迹”发生了,老二40天大的晚上,他一觉睡到第二天9点育婴师刘姐来上班。刘姐看他在睡,就轻轻关上房门,去洗奶瓶消毒东西去了。到了10点,刘姐真心无事可做,闲得自己都难受的时候,再次轻轻推开房门,只见我家老二在床上自己笑哈哈地跟天花板玩呢。当时刘姐管他叫“小喜猪”,惊呼没有见过这么乖的孩子,睡醒了都不哭不闹的。我当然有点小嘀咕:估计这孩子伤心了吧,哭了一个月,妈妈也不来!哭累了泪都干了,他那耳朵背的妈才来,还是被奶涨醒的……
这比那头10个月才开始睡整觉的老大来说,我不得不思考反省一下我自己了。
老大是一哭就抱,一哭就喂奶,其实最后造成一个婴儿自己觉得特别好用的独有的反射信号,而这个信号确实是我一手给养出来的。虽然明星马伊俐很批判这种做法,但是我作为一个莫名奇妙,然后又歪打正着的亲身经历者不得不说:孩子来到世界上白纸一张,后面如何画,也都是你自己画上去的,所以别等到孩子3岁了,5岁了,7岁了,再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来比去,不如比比你自己和别人家的妈,有什么大的分别吧。
比如:我有个高中同学青,小时候她家孩子经常和我们老大玩,而且玩得很合拍,越合拍就越约在一起玩。后来,我们家就很少在国内了,即使在国内时间都特别短暂,就没怎么见面。
等到我家老大5岁,青的孩子6岁的时候,安排时间大家聚一起玩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我家老大是个大嗓门,青的孩子却小声细语,当时的我真不敢去批评我孩子,话都不敢说一句,灰溜溜地、强颜欢笑地呆在那里,脸是无地自容的,心是默默地捶着自己的小心脏的:“你啊你!你自己的大嗓门,最终影响到孩子了啊!” 当时如果手能伸到背后的话,真能从后面扇自己后脑勺两巴掌!
很多人都发现:一个妈生的孩子,俩孩子完全不一样。是的,在第一个孩子身上越觉得失败的事情,就会变本加厉地在第二个孩子身上玩命地避免。而老大永远是个小白鼠,老二是获益者,可是,奇怪的是,老二也不完美,老二又来了新问题,新课题,新研究……
总不能再生个小三吧?
请叫我跑题妈……
其实我就是想说:要当两个孩子的妈,都是头一次,大家不要紧张!也送给所有的“强迫症”妈,咱首饰盒衣服搞整齐就好,养孩子,放轻松!放轻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第三遍留给你自己心里重复吧!真没必要太按书从事,按量养孩,用心去感受孩子,毕竟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心到了,其他顺其自然吧,否则太累太累。
于是我做了一个比较冷血的决定,把老二的房间设置在了一个离我们卧室隔着10米远的,一个遥远的房间。而老大继续睡婴儿床,单面栅栏拿下,贴在我们的大床边。
打老二出生后,他就独自睡在那个遥远的卧室,晚上哭天抢地,他妈我都基本听不见,等他妈听见了基本就是被他爸踹醒的。
没有多久,“奇迹”发生了,老二40天大的晚上,他一觉睡到第二天9点育婴师刘姐来上班。刘姐看他在睡,就轻轻关上房门,去洗奶瓶消毒东西去了。到了10点,刘姐真心无事可做,闲得自己都难受的时候,再次轻轻推开房门,只见我家老二在床上自己笑哈哈地跟天花板玩呢。当时刘姐管他叫“小喜猪”,惊呼没有见过这么乖的孩子,睡醒了都不哭不闹的。我当然有点小嘀咕:估计这孩子伤心了吧,哭了一个月,妈妈也不来!哭累了泪都干了,他那耳朵背的妈才来,还是被奶涨醒的……
这比那头10个月才开始睡整觉的老大来说,我不得不思考反省一下我自己了。
老大是一哭就抱,一哭就喂奶,其实最后造成一个婴儿自己觉得特别好用的独有的反射信号,而这个信号确实是我一手给养出来的。虽然明星马伊俐很批判这种做法,但是我作为一个莫名奇妙,然后又歪打正着的亲身经历者不得不说:孩子来到世界上白纸一张,后面如何画,也都是你自己画上去的,所以别等到孩子3岁了,5岁了,7岁了,再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来比去,不如比比你自己和别人家的妈,有什么大的分别吧。
比如:我有个高中同学青,小时候她家孩子经常和我们老大玩,而且玩得很合拍,越合拍就越约在一起玩。后来,我们家就很少在国内了,即使在国内时间都特别短暂,就没怎么见面。
等到我家老大5岁,青的孩子6岁的时候,安排时间大家聚一起玩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我家老大是个大嗓门,青的孩子却小声细语,当时的我真不敢去批评我孩子,话都不敢说一句,灰溜溜地、强颜欢笑地呆在那里,脸是无地自容的,心是默默地捶着自己的小心脏的:“你啊你!你自己的大嗓门,最终影响到孩子了啊!” 当时如果手能伸到背后的话,真能从后面扇自己后脑勺两巴掌!
很多人都发现:一个妈生的孩子,俩孩子完全不一样。是的,在第一个孩子身上越觉得失败的事情,就会变本加厉地在第二个孩子身上玩命地避免。而老大永远是个小白鼠,老二是获益者,可是,奇怪的是,老二也不完美,老二又来了新问题,新课题,新研究……
总不能再生个小三吧?
请叫我跑题妈……
其实我就是想说:要当两个孩子的妈,都是头一次,大家不要紧张!也送给所有的“强迫症”妈,咱首饰盒衣服搞整齐就好,养孩子,放轻松!放轻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第三遍留给你自己心里重复吧!真没必要太按书从事,按量养孩,用心去感受孩子,毕竟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心到了,其他顺其自然吧,否则太累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