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提升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来源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辩论是不同观点之间的语言交锋,辩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开设辩论课、将辩论融入课程教学以及举办辩论赛等方面探讨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路径.
其他文献
“产出导向法”是一种旨在改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外语教学理论.本文尝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展示基于这一理论的语法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并就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英语语法课堂中的实现提出了建议.
在推进体育产业、实施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形势下,民俗体育小镇模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基于广西南丹歌娅思谷民俗体育小镇的案例分析,研究民俗体育融入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提出以下策略:用制度保驾护航,建立完善小镇发展的动力保障体系;以主流文化强基,注重民俗体育文化项目的挖掘和培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推进体育小镇可持续发展.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运用,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高中古诗文教学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出生命的灵光和智慧的火花.
翻转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教学过程进行翻转,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其知识结构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动态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以天津农学院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翻转课堂模式在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了翻转课堂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思政”符合公共危机治理的潜在要求.通过明确公共危机发展及治理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求,针对潜伏阶段、萌芽阶段、生成阶段、爆发阶段、相持阶段、消亡阶段分别重点精准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功能、预警功能、沟通功能、动员功能、激励功能、重建功能,能够赋能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玉林师范学院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开馆之前即着手选拔、培训与演练学生讲解员.学生讲解员培养对象由工作小组考核确定,三年间已选拔了三批学生讲解员队伍,并初步建立了相关规章制度.学生讲解员培养对象确定后,由专业教师主持藏品历史文化知识、博物馆知识、讲解技能、礼仪规范、综合素质诸方面的培训与练习.学生讲解员的培养,有效地缓解了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讲解员不足的状况.与此同时,学生讲解员在实训中也使自身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增强了服务地方的意识和综合能力.由于学生讲解员培养制度建立不久,还存在学生讲解员来源较为单一、规
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其角色定位是否正确,关系着其在家庭中的权利、义务及行为模式,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待儿童的方式方法和行为态度等,进而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探讨父母角色定位的具体内涵,分析其对儿童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引导家庭中的父母正确定位角色,培育出拥有健康人格的儿童.
红色旅游是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的旅游形式,是旅游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沉浸理论”,从感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探讨了旅游者沉浸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间的关系.在红色旅游过程中,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关注旅游者个体差异、有效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丰富红色旅游活动内容等,不断增强旅游者在红色旅游活动中的沉浸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方式得到有效认同.
艺术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优化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提升培育以德为先、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育人效果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渠道.当前,艺术院校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中正遭遇着“本领不足”的现实困境,这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际,从更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途径入手,提升艺术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真功”.
富金壁、牟维珍两位先生所著《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汇考》一书把“逐利”训释为“争取胜利”,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逐利”的释义为“追求战利品”,而在其重排本中改为“争取主动胜利”.基于《史记》这本著作,通过对《中国基本古籍库》和《中华经典古籍库》中“逐利”“争利”“赴利”“趋利(趣利)”“求利”的检索及释义分析,“逐利”可以训释为“追求或争夺战利品”,而训释为“争取胜利”则值得商榷.“利”并无“胜利”这一义项,与“胜利”这一义项相对应的是“胜”,这也说明“逐利”中的“利”不宜训释为“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