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踏频率对千根草构件性状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来源 :草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开发和利用野生乡土草坪草种质资源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探究其耐践踏性大小及对践踏频率的响应差异,设置轻度(每月3次)、中度(每月5次)、重度(每月10次)3个践踏频率,每次模拟践踏20下,通过测定构件性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性物质及光合色素含量,分析践踏对千根草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 显示:1)叶性状对践踏的响应顺序为叶片数>叶长>叶面积>叶宽>叶厚,茎性状对践踏的响应顺序为二级分枝数>最长茎长>总茎长>一级分枝数>节间长,根性状对践踏的响应顺序为主根长>不定根长>主根直径>侧根数>不定根数.2)轻度践踏可促进叶面积和二级分枝数增加,中、重度践踏限制了根、茎、叶的生长与更新.3)践踏显著影响茎和叶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P)含量(P<0.05),茎对践踏的生理反应及抗性强于叶,茎和叶协同形成耐践踏性的生理基础.4)千根草通过显著增加叶绿素(Chl)含量(P<0.05),降低践踏导致叶片数减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维持Chla/Chlb相对稳定的比值,为千根草生存、生长及抗性提供物质基础.综上,千根草通过构件塑性和生理代谢应对践踏胁迫,重度践踏频次下可存活,宜在汀步草坪建植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法,利用CIRAS-3光合仪测定巨菌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分析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3-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ZT)对干旱胁迫下巨菌草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15%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未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巨菌草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Pn、Tr、Gs和WUE显著降低;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IAA、ZT发现,25 μmo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23个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品种(系)的指纹图谱,以实现对一年生黑麦草新品系\'川饲1号\'的准确及快速分子鉴定.1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04条谱带,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为0.613,变幅为0.392~0.822;香农指数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911~2.061和0.407~0.838,平均为1.325和0.650.聚类分析表明:23份材料聚为三大支,第一大支包括新品系\'川饲l号\'及其5个亲本群体,其中\'川饲
优良抗旱禾草品种的筛选是高寒地区沙化草地快速恢复的重要前提.本试验以高寒地区草地恢复中主推的6种禾草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盆栽干旱胁迫试验,分析了6种禾草品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水分状况、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等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6种禾草的抗旱性.研究发现:干旱胁迫抑制了6种禾草的生长,均表现为叶片组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升高,除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 Qingh
为筛选适宜于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品种,2018-2020年在成都平原地区对4个高丹草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及干草产量进行测定,其中产草量进行了3年测定,其他指标为第1年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4个品种的7个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在生长特性方面,\'蜀草l号\'、\'冀草2号\'的株高最高,\'JC-009\'的叶片数、分蘖数、叶宽及干草产量最高,茎叶比最小.应用灰色关联度对4个高
综述了嘉宝果的主要营养成分、生理功效和加工利用的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展望了嘉宝果的研究和开发趋势,可为推动我国嘉宝果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为确定饲草谷子(Setaria italica)调制青贮的最适生育期,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118\'饲草谷子为供试品种,分别在其灌浆期、乳熟期和蜡熟期时收获,调制成小包装青贮饲料,厌氧发酵60 d后,对比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组成.结果 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青贮饲料中的干物质含量逐渐增加,然而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呈降低趋势,乳熟期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2)青贮后,乳酸菌的数量有所增加,其中乳熟期处理组数量最多,各处理组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霉菌、酵母菌和一般好
为构建高效表达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工程菌,本研究以牛瘤胃液中微生物全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方法得到eg片段,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MG36e中获得分泌型表达载体pMG36e::eg;将测序正确后的重组质粒电转导到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 NZ9000)中,得到L.lactis NZ9000/pMG36e::eg重组菌株,将发酵上清液通过10%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丙酮沉淀法浓缩蛋白后,用刚果红染色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
本研究以福建典型的红壤丘陵山区锥栗(Castanea henryi)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供试样地分为面积0.3~0.5 hm2的若干试验小区,全园清除自然杂草后,设置撒播鼠茅草(Vulpia myuros,VM)籽、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VV)籽、黑麦草(Lolium perenne,LP)籽、紫云英(Astragalus simicus,AS)籽和园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CR)籽5种生草栽培,以及清耕(CT)和喷施草甘膦(GS),共7
研究旱地雨养农业区间作系统对土壤水分和根系形态构建的影响对进一步理解间作系统高效高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不同玉米(Zea mays)(郑单958M1和豫玉22 M2)和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中黄24 S1和中黄13 S2)以2行大豆2行玉米种植比例进行间作(M1S1,M1S2,M2S1和M2S2),研究间作对作物产量、作物根系形态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探讨根系形态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M1S1间作的产量高于其他间作.M1S1间作玉米的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重密度分别较M2S1
将新鲜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稻(Oryza sativa)秸粉和玉米(Zea mays)粉按质量比70%:15%:15%混合作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复合纤维素酶3组添加剂,以未添加为对照,研究不同酶制剂对绿狐尾藻混合青贮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未添加对照相比,添加酶制剂可显著降低绿狐尾藻混合青贮的pH和氨态氮/总氮(P<0.05),显著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复合纤维素酶处理组感官评分和V-Scor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