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三万斤的甜椒咋种的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qxq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畝产三万斤的甜椒咋种》
  本片主要向观众讲述了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的几位甜椒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坐果少、畸形果、长不大等问题。栏目记者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找到乡土专家张涛,请他为问题户一一解决难题。张涛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种植甜椒拿高产的经验和技术,总结为三个关键词:不浇空水、控温控湿、主干留果。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请您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看看张涛是如何让甜椒亩产三万斤的。
其他文献
江西省九江市从政策、资金、信贷、项目等方面入手,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市本级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1100万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技改扩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农产品品牌创建等;创新金融支农制度,给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涉猎了当时的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化学等许多科学领域。为了弄清哈维刚发表的血液循环学说,他亲自从肉店买回猪肺、猪心,动手做解剖。有人问他:“你现在在读什么书?”他让人看看手术台上的心肺、动物脑袋,回答说:“这就是我的书库。”这个人就是笛卡儿。正是这种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精神,使他在许多科学领域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神学到科学的转变    1596年
如今,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打电话,也可以查看新闻资讯。在农业领域,手机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新农具,帮助农民朋友解决遇到的生产问题和销售问题。本期节目以一款手机软件为例,针对养殖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和讲解,教养殖户朋友们如何利用手機软件进行猪的买卖、饲料购买、线上给猪看病以及解决畜禽的买卖和养殖技术问题。
方应明,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人,在全国劳动模范方继生影响和带动下,开始种植葡萄。自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部、省级葡萄生产技术创新创业培训,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如今成为丁庄村葡萄种植大户,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父亲的执着,让他做出无悔的选择  1998年的冬天,方应明从部队复员回到了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由于在部队的表现出色,他可能被选拔到镇政府部门做一名机关干部。然而,当他走进村庄,发现黝
栏目名称: 《农广天地》  栏目宗旨: 传播农业科技经营知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节目形式: 以演播室主持人串场的外拍专题类节目。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各地区和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饮食风味流派历史悠久,派别众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小吃更是风味独特,争奇斗艳。  孟凡贵是大家熟知的相声演员,也是一个美食家,自称“大馋人”,经常在天南海北寻找各地的美食
沼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还含有对蒜生长起重要作用的硼、铜、铁、钙、锌等微量元素,以及大量有机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应用沼液浸蒜种能增强蒜种抗逆性,明显减少病虫害,从而提高蒜的产量和品质。  将大蒜种子装入透水性较好的塑料编织袋内,扎紧袋口。一般每袋装10~20公斤,袋中留出一定空间,以备种子吸收沼液后膨胀。在出料间口横放一根竹棒,取绳子一端系于竹棒中部,另一端绑住种袋,将种袋吊在出料间中部的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联合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织开展“110”网络扶贫创新活动,目标是打造一批网络爆款产品,培育一批扶贫达人,培植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网络扶贫新模式。活动通过自愿报名、专家遴选,確定10个核心示范县和100个辐射带动县,以推进新媒体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帮助这110个贫困县营销特色农产品或推广乡村旅游产业,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2020年8月11日,在全省瞩目的“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现场推进会上,江苏省建湖县中农网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吴成伟与江苏省建湖县钟庄街道古桥村党总支书记董桂娟签订了“村企合作协议”。吴成伟表示,将以“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为新的起点,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积极进取,谱写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社会化办学的新篇章。  江苏省建湖县中农网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于2018年成立,系
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和“五个一批”的扶贫方式,产业扶贫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举措。产业发展是实现贫困地区真正脱贫并且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地方区域财富的创造和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待于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近年来扶贫工作的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
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凤山区,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满族村寨。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0.74万亩,山地5.4万亩。共5131口人,其中4161人是满族。1992年大梨树村成立了丹东地区第一家村级党委,现有党员197人。2017年,全村集体固定资产超5亿元,社会总产值15.5亿元,村可支配财力28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大梨树村先后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