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解海洋壳寡糖和褐藻寡糖对鲢鱼糜热稳定性、化学作用力及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f1986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1.0%、0.5%的酶解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CO)和酶解褐藻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鲢鱼糜品质的影响,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酶标仪对鲢鱼糜冷冻稳定性、冰点、热稳定性和化学作用力进行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对肌原纤维蛋白(MP)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鲢鱼糜中添加1.0%和0.5%的CO和AO后,CO组鲢鱼糜比AO组有更好的冷冻稳定性,且0.5%CO组效果为佳;CO组鲢鱼糜的冰点与CO含量呈正相关,而AO组呈负相关,CO组鲢鱼糜的可冻结水含量降低,AO组鲢鱼糜可冻结水含量升高,均与添加的寡糖含量呈正相关;AO和CO组鲢鱼糜热稳定性提高,且经1.0%含量寡糖修饰后的鲢鱼糜样品热稳定性较强;0.5%含量寡糖修饰对鲢鱼糜蛋白质离子键具有保护作用,但寡糖修饰对蛋白质的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两种寡糖与肌原纤维蛋白之间均为静电相互作用,且改变了MP的二级结构;荧光光谱分析显示,CO更容易使色氨酸(Trp)埋藏于疏水基团中;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发现,经寡糖修饰后酪氨酸(Tyr)易暴露.研究表明,两种寡糖均改变了鲢鱼糜的性质与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1.0%组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中CO能更好地维持鲢鱼糜的冷冻稳定性组.
其他文献
为研究低温下鱼类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揭示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系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体质量300 g)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通过持续降低水温,提取耐寒型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Zhongyang No.1”)和野生型暗纹东方鲀肠道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系的暗纹东方鲀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但丰度不同;“中洋1号”肠道微生物的OTUs、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小于野生型暗纹东方鲀,经过长期低温驯化的“中洋
为了解淡水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于2018年6—9月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2个养殖池塘进行定点采样,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池塘内微型浮游植物(粒径>3.0μm)和超微型浮游植物(粒径为0.2~3.0μm)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为5.25~9.79μg/L,超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为0.62~2.03μg/L,超微型浮游植物对总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为9.8%~17.2%,显著低于微型浮游植物(82.8%~90.2
海盘虫Haliotrema sp.病是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养殖生产上主要致死性病害之一,为深入了解该病,本研究中从2016年6月—2019年6月对池塘养殖的双斑东方鲀海盘虫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形态学观察、几丁质结构特征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虫体进行鉴定与分析,并观察病鱼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该病春末夏初和秋季易发,发病时病鱼主要症状为缓游于水面,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色苍白,体形消瘦,尾鳍、臀鳍缺损,鳃丝上有大量海盘虫虫体,鳃片黏液多,肝脏、脾脏充血;病原虫体经形态
基于藏东南亚高山地区原始暗针叶林顶级群落——急尖长苞冷杉林,对其叶片功能性状在海拔梯度上(3800~4300 m)的变异特征及各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4000 m,急尖长苞冷杉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叶体积及叶片相对含水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7±0.20)cm2、64.19±22.69、(0.029±0.011)cm3、(83.76±11.98)%,而叶组织密度最小,为(0.32±0.14)g·cm-3;与其他研究相比,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比叶面积[(66.81
通过挖掘4个马尾松蔗糖磷酸合酶基因(PmSPS1~PmSPS4),探究SPS基因在马尾松中的表达特性及功能.利用马尾松转录组数据挖掘SPS基因,对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马尾松不同组织、高低产脂种质和低磷胁迫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从马尾松针叶中克隆获得4个SPS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1701~3243 bp,编码566~1080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PmSPS1和PmSPS3同属A亚族,PmSPS2和PmSPS4同属B亚族.
为探究叉头框转录因子Foxl2基因(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2)在斑鳢Channa maculata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出斑鳢Foxl2基因,利用qRT-PCR解析Foxl2基因在雌雄斑鳢1龄成鱼组织、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外源性激素诱导后雌雄斑鳢性腺中Foxl2的表达变化,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性腺不同发育时期雌雄斑鳢血清中的雌性激素(estrogen,E)总含量,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性腺中Foxl2蛋白表达的细
为探究普通油茶杂交亲本选配和授粉树配置对果实性状的影响,以4个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12个组合的杂交果实,分析杂交组合可配性和杂交果实性状变异,估算配合力,探讨杂交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闽43\'闽60\'为母本的杂交组合、\'闽50\'闽54\'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的平均亲和指数较高.杂交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00%~59.58%之间,单果籽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单果鲜籽重,种仁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12号杂交组合在单果鲜籽重、单果鲜籽率和种
要成功运营孵化场取决于是否拥有健康的种鸡、干净的孵化场、清晰科学的生产流程等,孵化场的卫生条件差可能会导致种蛋的孵化率和出壳雏鸡的质量下降,也会影响家禽生产链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本文阐述了如何防止病原体侵入孵化场、如何避免发生交叉污染或病原体在场内的流行,以及如何抑制微生物污染在孵化场内进一步恶化,为确保出壳雏鸡获得最佳质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为研究毛竹林下套种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后竹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传统经营毛竹林为对照(CK),在毛竹林下,设置3种基质(A.100%砻糠、B.50%砻糠+50%竹屑、C.100%竹屑)套种长裙竹荪.结果表明:A、B、C三种基质套种长裙竹荪后,毛竹林出笋数、成竹数和新竹胸径均显著高于CK,其中,出笋数分别提高了16.63%、12.50%和37.50%,成竹数分别提高了22.70%、22.70%和31.77%,新竹胸径分别提高了11.93%、25.55%和12.38%
为了解松木山水库浮游植物现状及其富营养化程度,于2019年4—12月按季度在该水库设置7个位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现存量和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木山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4种(属),以绿藻门Chlarophyta居多,占总物种数的51.49%;全年有12个优势种,90%的优势种为蓝藻门Cyanophyta物种,假鱼腥藻、隐球藻和拉氏拟柱胞藻的优势度位居前三;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在库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季节间有差异且可划分为2种群落类型,即春夏秋季聚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