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吃的鱼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童年住的小街上,有一座桥,老家方言念作shàn shī桥,关于它的名字,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善人施舍修的,应读善施桥,也有人说修桥者劝人常三省吾身,故应读三思桥,也有说因为桥两头有三座茅厮(厕所),故而得名三厮桥。在几个名字里,认同最后一个的,似乎最多。足见恶趣味更易于流传,也不是今天才有的。
  在桥边临河的小院里,住着洞洞娃一家,全家五口,爸爸妈妈和三兄弟,洞洞娃排行老三,和我年纪相仿,与我交往更多一点。
  洞洞娃的爸爸是一家单位的炊事员,做得一手好菜,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火龙窜进锅里还不慌不忙炒菜的厨师,就是他。这对厨师当然只算是寻常小技,而对于只看过蜂窝煤炉咕嘟菜的我,惊为神人。
  洞爸最拿手的菜,就是独鱼。
  “独”是老家方言的发音,如果按老字典,应该是左边一个“火”,右边一个“笃”的繁体写法,电脑字库里似乎没有,所以就用同音字代一下。具体方法,有别于煎炸焖蒸煸水煮和煨炖等传统做鱼技法,介于干烧和软烧之间。这是多年后我凭记忆乱猜的。童年的我当然不懂这些,只知道洞爸做鱼的时候,空气中的味道,以及院子周围小猫小狗的表情都不一样。
  那时候,善施桥下的河,还是可以抓到鱼的。洞洞娃三兄弟,都是捉鱼好手,无论是撒网,扳罾还是用虾筢,都能把鱼捞起来,大的卖钱,小的送猫,独留中不溜的七星麻鱼和桃花斑,剖洗干净,交到洞爸手上,不出十分钟,便满院生香,变出一锅美味的独鱼,热气腾腾摆在饭桌中间,全家人喜气洋洋,一人一个空碗,嬉笑着吃鱼,用手拎起一条鱼,筷子夹住两边,轻轻一捋,白花花的鱼肉就翻卷着落入红灿灿的汤汁中,端起碗来,饭一样扒入口中。吃完了,往汤里捞上一把白面,稀里哗啦一阵吸吃,整个院子都洋溢着一股幸福气息,色香味形声,全有。
  但这样的场景没有维持太久。
  在洞洞娃和我差不多十岁那一年,一场无妄之灾夺走了洞爸的生命,那是一场无法不令人生奇的灾难,甚至充满了搞笑色彩——那天中午,洞爸忙过之后,像往常一样泡杯茶仰躺在马架子上睡午觉,一辆汽车从他面前经过,轮胎硌起一块石子,子弹般飞溅起,直入他张起的嘴中,堵住咽喉,憋闷而死。这事成为外西街百年来几大未诀谜案,人们至今说起,仍啧啧称奇。
  洞洞娃没爸爸了。
  那座充满香气和笑语声的小院,像被人掐了线的电视机,顿时没了气息。
  不再有热火朝天的炒菜响动,不再有喊端菜抬凳子的吆喝,不再有妖怪的手那样看不见摸不着却挠得人鼻子和心眼发痒的菜香,不再有四时准点流着口水来守嘴的小孩和狗狗……
  不再有独鱼!
  最后这一条,是最关键也最要命的。洞洞娃三兄弟和他妈妈,都离不了这一口。
  现实的情况是,爸爸的所有菜,菜谱上都有,惟有独鱼,是他自创的,用了哪些佐料,腌烧程度如何,以及汤汁中究竟还有些什么?火候如何把握,没人知道。
  世上的事,奇就奇在,越是得不到,越容易心心念念。
  在父親去世一个月之后,洞妈和她的三个儿子,决定做一锅独鱼,以此来怀念洞爸,并开始新的生活。
  那天,善施桥下的鱼,似乎也愿意他们如此,成群结队进了他们的网,小半天就装了满满一盆。太大的和太小的,都重新放回河里,只留巴掌大的七星麻鱼十多条。
  最先拿炒勺的是洞妈,她站在锅前沉吟了半晌,转身把勺子给了老大。
  老大鼓起勇气走到锅前,端起鱼,又放下,拿起菜刀,又不知该切啥,一脸求助他看老二。老二的表情,比他更无辜。而老三洞洞娃,则一脸羞愧地埋头往炉下添柴,烧得一屋子乱烟。
  大家突然都想哭。后悔父亲在世时,没有认真看过他炒过一回菜,老父亲在厨房里奔忙的身影,像空气一样透明。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父亲会以那么突然的方式与他们告别,像熟视无睹的空气突然消失。
  早知如此,就该多看一眼做菜时的父亲,至少知道那些可口的菜,是怎么样来到我们的嘴边,其间又走过了什么样的路程?
  那天,生起的炉火灭了几次。一家人在炉前回忆父亲独鱼的细节,有没有加藿香?酸姜是先放还是后放?勾芡时加没加面粉?糖汁和醋哪个先放?还记得老头往里加了鸡蛋清,但是在哪个节骨眼放?
  几个人努力回忆,分歧、争论、摸索、探讨,最终煮出一锅又咸又腥焦煳不均的混合物。
  那是世界上最难吃的鱼。
  之后很多年,他们一直努力回忆,并向许多师叔和前辈讨教,虽然不再是一锅浆糊,但从来不敢叫它独鱼。
  再后来,他们就不再捉鱼捞鱼了。
  善施桥下的鱼,并没因为他们的不捞,而延缓灭绝的命运。直到最近几年城市改建,桥与河也都消失了,变成一条林荫路。
  我每次从那里过,都会想起洞爸和洞洞娃,以及那一锅世界上最难吃的鱼……
  (于俊明荐自《微型小说选刊》)
其他文献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具有集体性的特点。民俗文化舞台化,在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同时,也强化了民族的集体精神。区域民俗文化舞台化,能够起到传播文化艺术、提升区域形象、发展社会经济、提升综合实力等作用。并且,这也可以让区域民俗文化与时代潮流互相融合,促进文化与时俱进,丰富民俗文化的时代内涵。
道家文化追求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道家思想对山水画家有很大的帮助。山水画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是技法还是个性,都惯于从道家思想中寻求灵感。在我看来,道家哲学挖掘人的个性,是艺术家在创作中需要全方位学习的内容。
我从伍嘉恩《明式家具经眼录》中看到过一把黄花梨波浪纹围子玫瑰椅。这把玫瑰椅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波浪纹式的纤细直棂,装人椅背框与扶手下的空间,仿佛流水的曲线,让人看到自然界的无声运动。中国人把流水融进家具,那样不动声色,又天衣无缝,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它并不是为博物馆打造的陈列品,而是作为一件普通家具,被置放在最日常的生活空间里。
我国至今已建成比较完整的税务行政处罚体系,但从国际比较看,现行处罚标准在轻重程度、确定程度、可减免程度.法定程度等方面还有明显的改进空间。完善我国税务行政处罚标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调整处罚标准,做到过罚相称;二是细化处罚准则,严控处罚裁量权;三是引入自愿披露制度,激励违法者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四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实现处罚标准的全面法律化。
在普遍焦虑的时代,也有文字像铁,坚定,锋利,而下沉。像羽毛,有高蹈之心。像一片荒野兀自生长,枯荣皆勃勃然。它自愈,并具治愈能力。思虑清澈,才坚定。有舍弃、有不在意,才能不管不顾前行。方向明确,才能不焦虑,不张皇。抛弃竭力掩饰的虚假、虚伪和虚弱,语词有了加速度,直奔核心,成为核心。
有句话叫作“破镜不照”。破了的镜子就不要再照了。不要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努力向前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原地止步也毫无意义。不要停留在原地,快快迈出下一步--禅里也有这种积极的精神。反省,不是要求你去做自我批评。只是要你冷静地回顾自己。失败了,当然要好好分析失败的原因。一定要把教训铭记在心,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你要我把黄鹂和绿荫两个要素组成诗?黄鹂,绿荫,结合起来,你得有一棵树,乔木,多叶,而且在夏天。这样一棵树并不难找,虽说滥伐没有节制,飞禽还是不愁没有家。黄鹂是像婴儿一样娇嫩的鸟儿,全身没有一粒风尘,为了诗,柳树垂下柔软的枝条,密密如帘,掩护它的襁褓。我没见过黄鹂在地上行走,也没看见它站在光秃的高枝上顾盼,为了诗,它拨开柳帘,探出上身,唱一首歌。柳帘的一片深绿衬托它的嫩黄,它一身的嫩黄又衬托着红色的长喙,黑色的眼睛,那画面,只要见过,不会忘记,它不是为了画,它为了诗。
紧随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改革发展脚步,新牌坊加油站成为一座能加油、能充电、能换电、能洗车、智能化十足的加油站3.0试点站,同时也是仅开业一年多的万吨站。未来,结合新牌坊加油站的创新理念,打造综合能源销售服务商或将成为中国石油重庆销售突出重围的关键所在。
Hybrid combinations of Eucalyptus have increased due to expansion of plantations into unconventional areas and to the search for higher quality timber.However,most of these species have difficulties surviving in vitro cultivation.Active chlorine and seal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