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辩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探索

来源 :名师在线·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和思辨密不可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也不可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辩论和思辨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辩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辩论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想,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鉴于辩论对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作用,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既要深度研习教材内容,积极寻找辩论的题材和内容,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另外,想要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还需要研究课堂中辩论活动的组织形式,并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其中。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辩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48-02
  引  言
  辩论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辩论前收集资料,主动获取知识;在辩论过程中各抒己见,语言交锋;在辩论后总结、提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组织辩论活动,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包括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及把思考内容通过话语表达出来的辩论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辩论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深度分析教材,根据学情确定辩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推进和践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并致力于借助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以期助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和发展[1]。而要想真正实现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教师还需要深度分析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辩论题材,以此促进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时,教师发现学生的观念分为两派:一些学生认为课余生活应由自己安排;另一些学生则认为现在自己还是未成年人,课余生活应由父母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将本课辩题确定为:正方,“课余生活由自己安排好”;反方,“课余生活听父母安排好”。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辩论。持正方观点的学生纷纷表示,自己总会长大,不可能永远依赖父母或长辈安排自己的生活,应学会自己选择、自己安排,这样才能真正成长;而持反方观点的学生则表示,父母的社会经验丰富,也很了解我们,课余生活听父母的安排会更合理。经过一番辩论,最终学生达成共识,应学会自己安排课余生活,但是可以借鉴父母的社会经验。课堂辩论的效果良好。
  二、深度研习辩题,注重搜集整理资料
  对于小学生来说,辩论是一种相对比较陌生的形式,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地接触到辩论。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析题,明确辩题的含义及内涵,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辩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发展[2]。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骄傲祖先灿烂文化”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中的愚公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愚公应该搬家”的问题来进行具体的辩论。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辩论更加有效,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帮助学生读懂故事,使学生了解该故事的背景。只有在充分了解故事背景的大前提下,正方辩题及反方辩题才会有意义。其二,应根据辩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材料的搜集,除收集本方观点的资料外,还应收集对方观点的资料,了解对方观点的理论支撑。其三,应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帮助学生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拓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表达
  为了实现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教师不仅应对现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丰富和扩充,采用更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和动力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还需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使其踊跃阐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3]。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人大代表为人民”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一些有关不同时期人大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并试着让学生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说一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怎样的含义,以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其次,教师可以着重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并试着针对“省人大代表在大会期间行使哪些职权”及“需要履行哪些必要的义务”等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谈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简要阐述一下省人大代表要怎样才能不辜负人们的重托,从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政治认同感。最后,为了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童声论社情”的表达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时事和要点问题进行集中交流和讨论,并试着对这些问题建言献策,从而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现从敢于表达到有条理、有层次地进行表达。
  四、组织辩论活动,助力思辨能力提升
  辩论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巩固一些基础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鉴于此,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多尝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一些具体的辩论活动。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试着在课堂上说一说当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别出示一个合理消费和超前消费的案例,让学生试着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这些消费现象说明了什么、自己比较认可哪一种消费观念。最后,为了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针对“超前消费”这一社会问题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主题辩论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并采用回合制的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分别对“超前消费”这种消费模式的利与弊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向展开具体的辩论,从而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当然,在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写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创新科学评价,确保活动参与效度
  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情况来看,有关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内容比较缺乏,特别是对学生在一些辩论活动中的表现,教师难以正确进行把握和判断,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活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对原有的一些课堂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补充一些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内容。
  还以“合理消费”一课为例,教师除做好课堂上的教学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具体的辩论活动外,还需要做好课后的反思和评价工作,着重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及辩论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确保学生辩论活动的参与度。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对评价的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自己在“合理消费”一课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发现并找出课堂参与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强化练习。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表达的基础上,对课后评价的方法进行创新,以此确保学生参与辩论活动的效度。当然,在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进行,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
  陈慧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6(02):117.
  郎小丑.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J].学周刊,2021(17):145-146.
  作者简介:饶律涛(1979.8-),女,福建邵武人, 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教务处副主任,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道德与法治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阶段,教师不仅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力度,还要加强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促进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方法提升提问的质量,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在传统的“范文式”指导下,学生在写作文时容易出现抄袭、套作等问题。那么如何在范文的使用过程中渗透写作知识的讲解与指导,切实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发挥习作范文引领与示范的作用呢?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习作范文;指导方法;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的身体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而户外运动性游戏的有效开展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文以幼儿户外运动性活动区的活动为出发点,首先探究了在活动区开展活动时较为常见的一些问题,继而以问题为导向,着重探析了活动区活动的有效开展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运动;活动游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的阅读材料更复杂、信息量更大、意蕴更丰富,能带领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教师应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根据课型及整本书内容,梳理具有探究价值的话题,在课前导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中指导环节,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在读后交流环节,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探究型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一、三份特殊的作业任教二十多年,笔者第一次遇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开学第一个周末布置了十分简单的家庭作业,但班上只有近十名学生勉强“过关”,其余学生要么偷工减料,要
摘 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教学趋于科学化、制度化,教学活动也以游戏为基本课堂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应创新游戏的多种形式和形态,创设与游戏化教学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发展自身个性。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 要:近年来,不管是在基础教育还是中高考中,语文的地位都从“自然放养”的状态,一跃成为最受瞩目的科目。写作综合了学生语文方面的各种能力,是许多学生极力想要提升的重要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对我国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计算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算”“用”结合教学是比较核心的内容。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算”与“用”的完美结合。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开展的方法与策略展开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算用结合;教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体系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抓住数学教学内容各个层面的联系点,通过新旧知比较、变式比较、概念比较、应用比较等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展开针对性较强的“比较”学习,延展学生数学学科探究学习思维深度,锻炼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条理性和辨别力,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落于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比较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存在、激发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去认识世界之大,探索生命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拥有更积极的人生观!  关键词:珍惜生命;STEM;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