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堆温度预测插值算法的研究

来源 :中国粮油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变化对粮堆内的微生物滋长和虫害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粮堆温度进行准确监测和预测是保障储粮品质和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实际粮堆温度传感器节点阵列的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出了基于时间-空间相结合的粮温预测模型,可对各个节点未来时刻的温度值进行预测,并可通过此模型对未知节点温度进行预测插值,以得到未来时刻粮库的温度云图.实验结果表明,与现在粮库常用的基于经验函数的温度预测算法和只考虑时间层面的机器学习预测算法相比,本文预测模型得到的节点温度预测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 23.81和6.82,预测结果得到提升,并且通过预测插值得到的未来时刻粮堆温度场分布云图对粮库预知局部危险因素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抗氧化剂BHA+BHT、迷迭香脂溶性提取物鼠尾草酸、熊果酸+齐墩果酸添加至花生油中,经过20 d高温加速氧化实验,测定花生油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和酮类物质生成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脂肪酸组成及非皂化物组成变化等指标,考察抗氧化剂对花生油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鼠尾草酸抑制花生油中过氧化物和共轭二烯类物质的生成、抑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减缓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下降速率效果最显著.可知迷迭香提取物鼠尾草酸对保持花生油抗氧化性的能力显著优于化学合成抗氧化剂BHA+
马铃薯块茎中矿质元素是人体矿物质营养的重要来源,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块茎蒸制加工前后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筛选出矿质元素营养保存最好的加工温度.选择品种甘农薯7号、甘农薯8号、陇薯3号、冀张薯12号、Inova和Cevisa为供试材料,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别测定鲜薯(加工前)和90、100、110℃蒸制后钾(K)、钠(Na)、钙(Ca)、镁(Mg)、锌(Zn)、铁(Fe)、铜(Cu)、锰(Mn)、硫(S)、硅(Si)的质量分数.不同品种块茎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为加工前存在差异:甘
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而山奈酚作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通过反溶剂法制备出的山奈酚-小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粒径在200 nm左右,粒子均一,使用去离子水复溶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在28 d的时间里保持其稳定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山奈酚主要通过氢键、疏水作用以及静电作用与小麦醇溶蛋白相互结合.与游离的山奈酚相比,纳米粒子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显著地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总体而言,山奈酚-小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本实验以青金桔籽为原料,优化青金桔籽油螺旋压榨工艺,研究青金桔籽油的常规理化特性、活性物质含量、挥发性成分组成及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通过入榨前水分控制在5.5%左右,炒制时间为8 min,可使得整粒青金桔籽螺旋压榨得油率为90%以上;压榨所得青金桔籽油颜色较深,为墨绿色,其酸价、过氧化值符合国家标准.青金桔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35.49%)、亚油酸(29.79%)和棕榈酸(17.17%),青金桔籽油中活性物质含量丰富,主要为甾醇类、柠檬苦素类、黄酮类及生育酚类物质,其中β-谷甾醇(1 776.98μg/
以紫苏籽油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β-环糊精包合法对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进行提取,选取超声波温度、超声波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Box-Behnken模型进行试验设计,最终确定超声波辅助β-环糊精法包合α-亚麻酸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51℃、超声时间68 min、料液比15∶1,在此条件下α-亚麻酸纯度由52.27%提高至72.93%.
研究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和米象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采用密闭熏蒸法、点滴法和滤纸扩散法对谷蠹和米象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进行了测定.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和米象熏蒸活性的LC50值分别为1.07、0.56 mg/L;触杀活性LD50的值分别为16.09、9.62 μg/头.在最大质量浓度为58.975 μg/cm2时,处理2 h和4 h,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的驱避率分别为64%和82%,对米象的驱避率分别为33%和55%.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和米象两种仓储害虫具有良好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
本研究通过诱捕实验比较了次生性储粮害虫赤拟谷盗和锯谷盗对两种哈萨克斯坦小麦粉挂面与一种国产小麦粉挂面的选择性差异,并利用GC-IMS(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了三种挂面中的挥发性物质,探讨了害虫对三种挂面选择性不同的原因.结果表明,在饥饿12 h、诱捕8 h的条件下,锯谷盗对哈麦原味挂面的选择性最为显著,选择率为44.38%,而在饥饿16 h、诱捕10 h的条件下,赤拟谷盗则对其选择性最显著,选择率为53.13%.三种挂面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具有差异.哈麦原味挂面中含量较高的1-辛烯-3-醇和戊醛两种化合物可
为确定低谷蛋白稻米蛋白质组分的最优提取条件,以低谷蛋白水稻D105为材料,用连续提取法,在优化提取液浓度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各组分蛋白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球蛋白提取最适提取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6 mol/L、醇溶蛋白最适乙醇体积分数为80%、谷蛋白的最适提取氢氧化钠浓度为0.04 mol/L;基于单因素实验,选择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为自变量,以各组分蛋白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BB)中心组合设计4因素三水平实验,确定清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2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发展对单粒种子质量检测提出更高的检测要求,本研究重点探索了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单粒玉米种子水分检测模型的可行性.收集并测定了 110份玉米样本的含水量,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单粒测样附件扫描得到样本集近红外光谱,利用SPXY法以3∶1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单粒种子采集光谱时由于颗粒形态等引起的噪声干扰,再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去噪自动编码器(DAE)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建立基于随机森林(RF)的单粒玉米种子含水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其
本研究基于米象(Sitophilus oryzae)基因组共鉴定到135个CPs,分别隶属于9个不同家族,其中85.93%(116个)的CPs包含信号肽.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部分CPs家族(如CPR)可聚集形成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基因簇,暗示CPs基因复制事件在不同昆虫间独立进化发生;而CPAP1和CPAP3家族则主要依据某些特定保守结构域进化.此外,通过比较鞘翅目昆虫CPs家族成员和数量的变化,可推测昆虫CPs的进化与其环境适应密切相关.本研究不仅初步揭示了米象CPs序列结构特征的多样性、不同CPs家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