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师牛画牛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1688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代书画大家,李可染不仅以山水画享有盛名,也是一位画牛高手。最近有机会看到他的一些牧牛图,每幅都极富生活情趣,墨气氤氲,画面带着清新的诗意,给人以无限遐想和艺术享受。
  “牛”作为憨厚朴实、任劳任怨的审美形象,常被艺术家作为表现题材融情笔端。李可染极为推崇牛“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美德,故一生特别喜爱画牛。他自命画室为“师牛堂”,学习牛的忠诚,树立牛的壮志,还用牛一般勤奋苦学的精神默默耕耘于藝术大地上。
  20世纪40年代初期,李可染便与牛为伴。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他随郭沫若在重庆农村从事抗战宣传工作,他的住处与房东家的牛棚相毗邻。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夜间吃草、喘气、啃蹄、蹭痒,他都听得清清楚楚。时间长了,他不但喜爱上了牛,而且觉得牛所体现的坚忍不拔、奋发顽强精神,正是国人都应该具备的民族精神。因而,他就开始用水墨画起牛来了,异常刻苦。
  当李可染把牛画出来后,郭沫若特地撰文《水牛赞》,称颂水牛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同时,寄寓着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之意。李可染更增添了画牛情趣,一发而不可收,在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中,他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美妙的“牛”画卷。《牧牛图》《五牛图》《春牧图》《冬牧图》《暮归图》《九牛图》……他笔下牛的姿态各异,或俯首啃草,或引颈前视,或调头回眸,或四蹄触地,或定睛嘶鸣,无不栩栩如生,显示了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而那些稚气的牧童或吹笛,或望山,或玩水,嬉嬉而乐,悠然自得。整体画面皆看似信手挥洒,却浓淡渲染有别,处处妙趣横生,真可谓形神兼备,用笔精妙,让赏者百观不厌。
  1947年,李可染正式拜齐白石为师,不时拿画作向老师请教,白石老人在看到牧牛图后十分欣赏,曾两次在牛图上题跋,称其为“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的高手”,一语道破了李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可以说,李可染高超的画牛技艺除了因其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之外,更重要的便是他对牛的热爱与对牛的精神不断升华。如今,人们把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
  “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倦写之。”这是李可染在后来画作中多次题跋的话语,可见其对牛的情感。李可染确实喜爱牛,还专门刻了一方印章“孺子牛”,把牛作为自己人格学习的榜样。李可染以牛为师,其实是以人民为师,这既是对牛的赞美,也充分折射出一位当代国画大师的精神思索和艺术追求。
  (编辑
其他文献
如今,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关于“超越”的理想,希望自己在生活、学习或职场方面胜过别人,今年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杜善义也一直追求?“超越”,不过,他的这个“超越”有些与众不同,这还得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  1959年,杜善义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大学力学系录取。当时的中国科技大学云集了各个领域的杰出大家,其中就包括杜善义的偶像——现代数学之父华
从前,有一头聪明勇敢的小岩羊,它经常在悬崖峭壁间玩耍,所以对于各处悬崖峭壁的地势地形非常熟悉。  一天,岩羊群被几只野狼追杀,它们在头羊的带领下,不知不觉跑到了一处从来没有到过的悬崖。  悬崖的左边有一条略显狭窄的山路。懸崖的右边则是杂草丛生、乱石嶙峋的峭壁,往下看,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  前面是悬崖峭壁,后面是马上就要赶来的野狼,岩羊们顿时乱作了一团。  头羊说:“有山路的地方肯定是安全的。”
摘要: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一直存在“有益”与“有害”的争论。基于文化背景下的体育史研究,为分析和解决两者争议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人类身体意识的变迁成为探究体育与健康关系的核心。在古希腊身体整体论下,体育形成身体、心灵与社会的“整体性”健康;在中世纪身心二元论下,健康被分裂,体育仅能形成身体健康;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体育又与身体、心灵与社会的健康相关,但却是在理性力量的抽象下形成
1  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著述颇丰,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很多领域,曾获得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他就自学阅读,父亲因为没有读过书也就不可能给予他帮助,但是给了他一张图书馆借书卡,在没有任何人指点的情况下,这个好奇的孩子博览群书,后来回忆道:“这样无人指导什么书都读的结果在我的身上留下很深的印记,激起我在20多个方向上的兴趣而且经久不衰。我寫过关于神话
如果我们希望水下航行器可以在广阔的海洋中快速行驶,又可以在遇到珊瑚礁时减速运行,该怎么办?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实现此类多速任务的关键策略——推动机器人在水中前进的部件应该有多硬。鱼很可能通过实时调整它们尾部的刚度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通过结合流体动力学和生物力学,推导出模型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说:“令人惊讶的是,从所有的数学计算中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果:刚
不久前,有着“美国春晚”之称的第52届NFL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年度冠军赛(超级碗)拉开战幕。许多人都希望在超级碗常规赛期间能正常通过安检,进入场内观赛。可是,就有那么数十名观众,他们什么危险品也没带,却被安检人员告知“很抱歉,我们需要对您进行二次检测”。之后,他们就被带往另一个挂有液晶大屏幕的房间。  每个观众被带进房间时都很懊恼,但没办法,他们只能等待安检人员的再次检测。有意思的是,他们等来
1983年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场上,一对特殊组合的参赛选手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他们是一对父子。父亲推着轮椅上手舞足蹈的儿子快步奔跑在马拉松运动员行列中。  轮椅上残疾的儿子叫里克,出生时由于脐带绕颈引起严重脑损伤。在他8个月大时,医生宣判以后就是半个植物人,没有治疗的意义了。父亲迪克听了医生的话,很难受,却暗暗发誓决不放弃这个孩子。  爸爸和妈妈通过观察发现,虽然里克残疾,但是,智商和他两个弟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显著的地域性特征。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在外来强势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要素结构、主体角色及认知建构的传承过程,反思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面临的困境,认为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割裂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固有联系,
奶奶的背脊像什么呢?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有些忧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  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张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每每听说有庄子唱戏,奶奶早早
我一直觉得,黎明时刻是非常神圣的,类似一天的仪式。这个世界要开启新的一天,必定要有个隆重的仪式。黎明这个分割黑暗与光明的时刻,便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很多人喜欢看日出,来感受神圣的黎明时刻。尤其是在海上看日出,太阳在一瞬间跃出海面,世界顿时被万丈霞光所笼罩,那样的场面会让人激动得泪流满面。我没有看到过海上日出,但懂得人们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迎接黎明的。在我看来,对黎明的迎接,相当于对自己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