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公共图书馆对全社会免费开放,当今社会是移动信息时代,读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个性化,基于以上变化公共图书馆应以读者需求作为工作服务落脚点,认真分析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自身优势,从而有效拓展自身业务能力。在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之下,需要分析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制约因素,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剖析,分别是读者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公共图书馆自身运营现状、公共图书馆人才管理与聘用。如何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应建立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接下来拓展公共图书馆的“第三空间”从而创新服务功能;不断探索专业馆员制度建构,注重馆员业务培训;增加图书馆财政经费,建构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
  关键词:读者需要;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服务创新策略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共同精神财富,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文献资源中心,为大众提供丰富的书籍与舒适的阅读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让公共文化事业不断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在相应拓宽。在“全民阅读”号召下,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先后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在当前环境下,读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个性化,在不同活动(如休闲娱乐、学习、教学、科研等),在不同时间(工作日和休闲日),不同地点(家、娱乐休闲场所、上班场所)的场景中,针对不同的读者对知识需求有所不同。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不断丰富的当今,公共图书馆应该基于读者活动情境,跨时空交互服务,才能满足读者日益个性化需求,从而做好知识服务的角色。
  一、基于读者需要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优势与落脚点
  1.以读者为本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落脚点
  公共图书馆是读者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与娱乐休闲的场所。公共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读者为本,围绕“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宗旨,把读者需求作为读者服务工作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进入大数据信息时代,国内不少公共图书馆逐渐发展自助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智能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读者服务工作便捷性,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基于“读者需要”是坚持以读者为本,在当前信息技术影响下我们仍然要把“基于读者需要”作为读者服务工作一切出发点,在环境建设、工作计划、谋划发展,培育图书馆文化,时刻想着读者,一切为了读者,每一项图书馆工作计划围绕“读者需要”展开。
  2.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自身优势
  (1)公益性和文化服务性
  公共图书馆是对社会全免费开放,自身公益性决定它的资源和服务为全社会共同享有,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珍贵的免费娱乐文化休闲场所与资源载体肩负着传承文化和文明,肩负宣扬社会正能量的神圣使命。公共图书馆更是兑现我国政府文化育人的履约单位,也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一环,它的存在和发展,服务创新、转型和提升促使社会进步。在公共图书馆中让社会各个阶层都在图书馆中寻求一席之地,或是品味書香,或是文化交流。从这个特性来看,公共图书馆是一处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对外重要文化输出场地。
  (2)公共图书馆突出自我专业性
  公共图书馆自身职能不仅是文化传承保护单位,更是社会各个阶层教育的窗口,公共图书馆还拥有最完备的移动互联网信息设备和技术,拥有最强大的经过整理和精选的信息(图书)资源。图书馆工作人员能从自身专业角度提供有效服务,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公共文化需求发展空间,在大数据技术下逐渐适应数字化与电子化、碎片化阅读群体,在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还有更多发展潜力。
  二、当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制约因素分析
  1.读者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
  当前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获取信息逐渐多样化,相比较过去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来源地位逐渐减弱,社会功能性反而逐渐加强。大众更多将图书馆作为文化休闲场所,公共图书馆自身工作职能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文献借阅查询,更多转型成为一个舒适、合适交流的空间,有些城市公共图书馆成为文化创意中心和综合文化社区,打破信息时空的界限,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信息双向交流。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面对面机会逐渐减少,大家在网上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如何满足人内在交流欲望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线下交流场所,这就是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社会功能作用,让传统型发展模式下公共图书馆面临转型需求。
  现代公共图书馆自身管理理念是公共服务,读者为主体,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多数领域发挥其自身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性文化公共服务重要组成板块,在国家财政和优惠政策的鼓励下,逐渐向公众全面免费开放。但移动互联网下读者习惯的碎片化阅读和浅层次阅读以至于现在微阅读和有声读物形式,能够满足都是年轻读者群体,剩下中老年人和儿童、欠发达地区读者依然对传统纸质书需求较大,同时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自身移动终端技术和设备资源、平台和流量方面受到限制,从而制约读者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
  2.公共图书馆自身运营现状
  当前图书馆对外主动活动较少,依靠被动服务活动为主,但是也有图书馆也会主动开展服务活动,但是无法满足社会所需,不能解决日益增长读者需求与图书馆自身服务工作滞后发展模式之间矛盾。当读者用户开始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日益不满时,但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依旧围绕借书和还书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是被动性重复借书和还书工作,同时各种馆藏文献也没有向读者介绍到位,导致很多优秀的文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馆藏图书文献量大,交叉学科很多,读者往往需求一类或者某个专题文献往往不能得到全面和集中获取,面对海量文献读者没有时间去收集,图书馆自身被动服务也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3.公共图书馆人才管理与聘用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方法和运营方式、服务理念还较为传统,自身发展受到体制和地方财政影响,这样导致分属于不同区域与各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产生一定差距。比如,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对管理较为完善,有图书馆理事会与监事会,让公共图书馆管理层与政府部门组成一个同盟,促进公共图书馆逐渐走出传统管理模式与提高自我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在人员聘用上,由于受到政府财政支持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支持固定,给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也是有限,但是图书馆需要长期发展就需要引进、储备、培养人才,最终提升图书馆综合发展能力。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相关制度与资金配备、信息设备与技术都完整,而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用人制度存在缺陷,如不少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领导依旧把工作重心放在提供文献资源借阅上,不重视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与招聘,再就是图书馆发展需要人力经费预算有限,往往会聘用一些能力素质低和薪酬低的人员,同时人才引进手续也较为烦琐。外界对图书馆人才也存在认知误区,图书馆被认为是养老地,一些非图书馆专业人才占用编制,让图书馆人才发展进一步受制约。
  三、基于读者需要导向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优化策略
  1.建立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智慧型图书馆嵌入模式是运用最新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各个环节,让读者便捷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从而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当前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新移动媒体普及时代,从而智慧型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新兴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效率,进一步改善读者阅读体验。依据读者需求将智慧知识板块划分为情境感知模块、信息资源存储模块、大数据云处理、知识云服务模块,有效收集读者数据信息采集。借助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收集读者搜索记录、借用记录和频次,从而精准定位读者对文献需求。比如,深圳市盐田图书馆是广东省境内唯一的一家智慧型图书馆,致力于打造“智慧+”服务项目,开发智慧墙、智能书架、传感系统、智慧习坐。建构一体化平台,将数字资源、纸质资源与用户多元化服务平台结合在一起,根据读者个性化需求实施订单服务,综合分析图书馆各项大数据,为文化管理部门提供一定决策性服务。在智慧型服务中围绕智慧墙、传感系统、手写输入功能,开发图书馆APP,并建立云计算平台监控,从而保障各类大数据系统出现故障及时发现并最快时间内排除。图书馆活动中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媒体平台,定时发布文化讲座,新书推荐、读者交流会等最新活动推送。
  2.拓展公共图书馆的“第三空间”创新服务功能
  第三空间是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在自己的代表作《第三空间》提出:人们公共活动有三个空间组成,第一空间是家庭生活空间,工作单位和学校为第二空间,第三空间是包括前两个空间之外在城市和社区组成第三空间,包含广场、公园、社区服务、图书馆、美术馆、咖啡屋与休闲酒吧等大众可以聚集和交流的地方,其自特性是可以让大众能够平等、自由、交流便捷与舒适。一些公共图书馆成功建立“第三空间”,充分考虑读者需求,转变图书馆空间布局,从而打造交流互动空间。首先,公共图书馆为读者配备网络、沙发软座、电子设备、调研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热水设备、影视资源观看间等空间服务,为读者提供安全宁静舒适学习环境,读者还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内扫描和打印相关资料,获取信息,同时馆藏、阅览、交流空间比例进行科学划分。书籍和移动网络缺一不可,配备咖啡厅和餐厅、儿童游戏区等休闲区,计算机使用区、馆内卫生区,有声空间与阅览、馆藏区分开来。其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专业服务。公共图书馆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读者兴趣爱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提供个性化服务,如给青年学子举办学习、心理、就业等信息服务平台,为中老年人举办养生与怀旧专题讲座,为父母和孩子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同时公共图书馆周围还有大型超市、地铁、银行、商圈等配备设施,从而有效融入城市周围发展之中,最终共同承担起社会责任,让公共图书馆成为大众公共文化交流会客厅与最佳休闲场所。
  3.探索专业馆员制度建构,注重馆员业务培训
  公共图书馆功能实现关键在于馆员,他们直接为读者提供文化服务,是图书馆资源服务与读者之间桥梁。首先,选拔与培训馆员,培养他们专业素养。公共图书馆需要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馆员培训计划,让馆员自身专业知识与服务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馆员自身业务素质、工作经验、专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迭代,同时引入专业背景优秀的人才作为图书馆服务管理人员后备力量。其次,建构科学馆员管理文献制度。馆员需要了解所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分布情况和馆内结构布局,文献资源购买类别与购买途径,馆内所藏中外学科文献资源收录范围和更新内容,还有相关学科免费资源数据库网站。同时公共图书馆需要建立现代化专业化馆藏文献管理模式,让馆员在一定范围内建设、管理相关学科资源,合理运用专业文献资源从而有效指导与服务读者所需。最后,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工作制度。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包括学科文献咨询服务、目录检索、调研及其项目更新服务,从而为读者提供有价值信息服务。改善馆员工作环境,对馆员工作定性定量的双向考评制度,馆员会接受图书馆单位考评和读者服务绩效考评。
  4.增加图书馆财政经费,建构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
  由于公共图书馆经费有限,配套的基础设施还不算完善,如一些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还不能率先使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和文献资源处理,图书馆自身配套技术相对落后,阻碍馆员对图书资源开发与信息资源交流。因此,政府需要投入一定资金购买和更新相应设备,合理分配不能顾此失彼,从而保证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充分开发图书馆第三空间使用率,图书馆将一些场馆用来举办活动,通过租借场地可以增加自身财政经费。
  公共图书馆为满足读者服务,面对众多的读者提出要求又各异,图书馆自身条件有限一时无法满足当前所有读者信息需求。现在是信息时代,单一化封闭管理和各自运营,单独打斗的服务方式,早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只有让公共图书馆转型为开放式管理又互相协调,联合发展。同时,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移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从而打破时空的局限将馆藏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联系紧密图书馆联盟,让各地图书信息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种区域公共图书馆是围绕一个或者几个大型图书馆为中心,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达成一定协议形成公共图书馆联合体。这种区域性图书馆可以是全国性联盟,或是跨省联盟,或是省内联盟、市级联盟。如当前国内已经形成公共图书馆联盟,有代表性的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北京市网络图书馆、广东网络图书馆。2016年深圳海洋文化论坛10周之际年盐田图书馆联合长江中下游的金陵图书馆、浦东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等形成“一带一路”公共图书馆地区联盟。
  四、小結
  基于读者需求为导向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包含内容、形式和运营,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立足于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信息、移动信息技术,需要通盘考虑和整体推进,全面创新。创新是事物保持生机与活力根本源动力,是事物发展不竭的动力。面对读者需求新变化和需求,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只有积极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生命力,最终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剑虹.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
  [2]段  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型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论文,2016
  [3]尹丽棠,李星光,刘俏,吴秀芬.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对“智慧+”的运用[J].图书馆论坛,2020
  [4]徐志.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考[J].图书馆,2015
  [5]宗妮.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区域图书馆联盟研究[J].文化论苑, 2013
  (作者单位: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
其他文献
摘 要: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迎来新发展机遇,为了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效率,工作人员要重视科学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实践研究能力,从而进一步为图书馆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在研究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过程,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基本特征,总结了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不足与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图书馆;阅读推广  随着新时期发展,为了加强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水
党校档案工作不仅能够还原党校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是本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凝练的重要见证。《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档案利用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强调必须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认知度。但是,从目前党校档案管理的情况看,还存在轻利用、开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内在价值的发挥。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和挖掘党校档案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阐释了提高党校档案开发利用水平的对策。
保护是档案管理永恒的话题和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档案保护除了面临传统风险,还面对数字化时代特有的风险和挑战。笔者从档案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档案保护的传统方法及不足,探讨新理念和新趋势,提出档案保护建议,供参考。
数字化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解决纸质档案管理存在的占用空间大、环境要求高、人员工作量大等弊端,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数字化档案管理还面临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要研究解决。本文分析了数字化档案管理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改进对策,供参考。
随着经济社会和血站业务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对这一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摘 要: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档案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要求综合性档案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为更好地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与此同时,综合性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密切,在整体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潜在矛盾问题。本文以综合性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原则为切入点,在分析综合性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综合性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无论是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还是最终的竣工验收阶段,都会形成大量的文件资料,这些文件就是水利工程档案。比较常见的有项目前期文件、监理文件、项目施工文件、项目竣工文件、竣工图、项目竣工验收文件等。水利工程档案是在项目建设过施工程中逐渐产生的,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活动内容进行准确记载,从而可以为水利建设工作开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水利工程建
摘 要: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有关工作建设也不断推进与发展。政府运行管理模式也逐渐朝着更高效和透明化,以及共同治理的方向进行转变。当前我国政府有关信息的公开化基本实现了“五公开”,主要通过基础信息到重点信息的公开化,再由流程信息到部门信息方面的公开,其又从纵横两个维度来实现相关信息共享的基本方式,主要着力点就是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利和监督权利,以及表达权利。政府事务文件在整个档案
摘 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人社局;档案管理;职业道德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影响着该项工作的价值体现。在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文对人社局档
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利行业也步入了信息化,为了解决水利纸质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弊端以及方便档案的管理,促进水利事业的进步,水利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成为了水利行业目前重要的任务。本文在充分考虑了水利电子档案特点的情况下,建立了一套安全、稳定、高效和便捷的水利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满足水利工作现代化的需要,为水利事业提供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