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决策力是执行力的前提和保证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制度执行到位,政策落实到底,学校的决策必须科学、前瞻、“贴地”。
  首先,校长的决策必须科学。学校制度和规定的科学标准,就是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对孩子的未来人生和国家的未来发展负责。我们要反思:出台的每一项政策,是深思熟虑的产物,还是一时冲动的结果?是一个人想出来的,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真正的畅所欲言,还是走过场的“告之”,或是借行政的手段强行推动?是否贯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呢?是否遵循了“制定制度要从下而上,落实制度要从上而下”的工作原则呢?当然,作为校长,要对学校进行一定的“顶层设计”。由于教职工的思想、觉悟、水平和能力一时跟不上,在不能全面、正确理解的时候,作为“顶层设计”的校长有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跟进措施呢?因为,没有群众的知晓与认同,再好的发展理念和计划也很难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甚至会遭到巨大阻力和抗拒。因此,要审视我们制度的内容是否科学,制度出台的立场是什么,是站在学生立场、教师立场,还是站在管理者立场呢?出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呢,还是为了管理的方便和权威?出台制度的内容是抓住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还是游走在教育教学的边缘?出台制度的动机是解放教职工,还是捆绑教职工?出台制度的效果,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还是扼杀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校长的决策要具有前瞻性。即使当时出台的制度和政策是科学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需要不断调整,因为世界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而,校长的决策必须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领导者只有具有全局观,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避免坐井观天的局限性和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性。着眼全局,不仅指着眼于自己所在区域、单位的全局,也不仅指着眼于国家的全局,还包括着眼于世界发展的趋势。只有具备这样的全局观,领导者才能更科学地把握国家的全局,更准确地为自己所在领域、所在单位进行定位和谋划。这样的决策才是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眼光的,才能直抵教育的内核,并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做出具有前瞻性、领先性与现实性的判断。因此,校长们必须站在世界教育的前沿,洞悉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这样我们做出的决策才不会拘泥于眼前的得失,汲汲于一时的名利。所以,校长的决策只有走在教育发展潮流的前列,占有先机,才能勇立潮头。
  第三,校长的决策要“贴地”。不管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决策,只有“贴着地面行走”,将教育理想、决策和学校、区域、师生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扎根于校园,扎根于师生生活,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目前,有些校长参观学习回来,往往不考虑客观实际,就一味地将外校的经验和做法在本校推广、实施。外校好的做法要学习,本校已有的经验又不肯有所舍弃,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层层加码,次次增容,最终让师生无法承受。于是乎,教师们嘴上全力拥护,底下依然如故;会上寂静无声,背后议论纷纷。所以,洋思中学已有上百万人参观、学习过,可全国至今仍然只有一所洋思中学。为什么?管理经验有着不可复制性,真理离不开一定的时空和土壤。我们要学习的是成功学校的“合理内核”,而不是它的具体做法,我们要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校本化”处理。即使这些经验和做法是好的、正确的,如果不符合学校的现实需求,也要大胆摒弃,或者分步推广,实行“寸进”之法,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因为我们经营一所学校,不是革命,是改进,是完善,是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现场报道是媒体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重要体裁之一,要想在当今多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吸引受众,保留影响力,电视媒体必须高度重视现场报道手段、提高报道水平。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以及我国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为我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形势。《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
摘 要: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和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一字、一句之差,意义和解法就不同。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感受新知的优越性,防止知识混淆并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对方法的优化。  关键词:比较法 数学教学 优越性 知识结构 方法优化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许多内容和问题既有联系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是是承载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载体。它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增强中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最不满意的还数教育公平问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我们盐城市把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发展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  一、现阶段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盐城市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上做出了积极
陈道龙,南京市优秀班主任。在2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班主任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田野作业的姿态。能在教育实践中品味教育、感受教育、反思教育;能在教育现场中用原生态的教育叙事来反思自我,享受阅读和写作的乐趣。2008年《明日教育论坛》年度教师,出版专著《守护教育的本真》,主编《名师教你做父母》,在《中国教师报》《小学语文教师》等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  教育的门外汉  20年前,我站在家乡一所小学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