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激发胶凝材料发展瓶颈在哪里

来源 :硅酸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激发胶凝材料被认为是绿色环保的低碳胶凝材料。虽然已有近百年历史,但迄今并未大规模生产与应用。通过分析最近3次国际水泥化学会议的相关主题报告的内容,发现现在碱激发胶凝材料的研究集中于材料组成、微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缺乏结构工程层面的研究。这阻碍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制订,不能规模化生产碱激发胶凝材料,使得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推广应用遇到很大困难。
其他文献
微小型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可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大部分零件加工工序,是微小型复杂结构件加工必不可少的数控设备,作为精密加工数控设备,其自身的空间几何误差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以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超精密微小型车铣复合加工机床CXKG25-I为研究对象,首先开展超精密车铣复合机床空间几何误差元素分析,获得机床的57项空间几何误差,并基于多体系统理论方法建立超精密车铣复合加工机床的空间几何误差模型。然后开
文章分析了两种常见的图像复原滤波的复原原理及其局限后,在已知图像退化函数的情况下,主要对高斯模糊图像分别进行维纳滤波和约束最小二乘法滤波复原处理并比较这两种处理效果图像的优劣之处,在上述基础上,重点是分析不同高斯点扩展函数的尺寸及标准差的参数对高斯模糊图像复原效果的影响。最后再综合视觉效果和PSNR值得出高斯模糊图像使用约束最小二乘滤波复原的效果较佳,并且在真实高斯点扩展函数参数附近的参数复原效果
锂离子电容器兼具了锂离子电池高比能量和电容器高功率的优势,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储能器件。碳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和可控结构,已被广泛用作锂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分别综述了锂离子电容器用碳正极材料、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主要研究方向。
国字山战国墓是江西东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墓葬是带围沟的中字形竖穴土坑墓,椁室可分为25个分室。墓内出土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遗物2600余件(套)。由墓内所出“旨殹戈”和“不寿戈”等铭文可知墓主与越国王室密切相关。墓葬的发掘对于探讨东周时期本区域的历史进程、政治格局和文化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铣车复合机床通过一次装夹零件完成多种加工工序。通过在VMC850数控铣床上进行技术改造,在铣床基础上,研发车床换刀模块,能够完成铣车复合加工机床换刀。研发智能化多轴机床控制系统,实现铣车复合加工坐标系转换。转台分度装置能实现0~360度分度,实现铣削多方位加工;铣车一体化加工软件模块技术,实现高效高精目标;实现铣车复合动态加工。减少辅助时间,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极大缩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加快酒店行业的发展,就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而言,其发展尤为快速,其内部业务也越来越多,旅游人员对于客房的需求量加大,因此,有必要完善客房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酒店的发展。怎么样加强客房服务,来提升酒店的竞争能力,本文探讨了酒店客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重要保障之一。然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出力的不稳定性对储能器件的能量特性和功率特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对传统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技术特征进行论述,提出在新的电网储能要求下发展电池型电容器技术的必要性。然后,从正极材料的改进、负极材料的改进,以及极片结构、集流体与极耳的革新3个方面,详细讨论了电池型电容器关键材料的技术发展方向。最后,提出储能器
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媒领域格局发生极大的变化,电视媒体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将传统的新闻节目和短视频进行结合,加快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速度,才能在整个行业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电视新闻媒体应借力新兴的短视频传播形式,进行正确的理念引导,从受众的需求角度出发,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本文以沈阳高压开关厂550kV高压开关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SuperSAP91),建立了计算模型,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步骤,给出了该设备在静力和地震作用下瓷柱根部处的内力和应力,分析了该产品的抗震安全性。虽然本文的计算分析是以具体的高压开关设备为对象,但文中提出的方法、步骤和结构分析通用程序,同样适用于相关设备的抗震计算,对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采用金属硝酸盐为金属源,NaOH和Na2CO3为沉淀剂,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La(Co0.2Cr0.2Fe0.2Mn0.2Ni0.2)O3高熵氧化物负极材料,研究了粉体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并与传统的LaCoO3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N2吸附-脱附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a(Co0.2Cr0.2Fe0.2Mn0.2Ni0.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