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类专业传统文化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设计类专业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传统文化课程在应用型工科院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专业设计教学明显脱节,这对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设计人才形成了不利影响。设计类专业传统文化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应该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入手,通过“项目式”教学加强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欣赏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在设计中去运用、表现民族文化元素。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加深设计类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设计类专业;传统文化;图形元素
  目前,我国设计类专业招生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与其他专业相比降低很多,并且近年来由于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滑,因此在校设计类学生的文化知识层次较低,人文素养也明显缺乏。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加上应用型工科院校“重理轻文”、“重实践轻理论”的校园文化环境影响,他们在文化修养、人文素质等方面成了校园中的弱势群体。
  湖南工程学院是典型的应用型工科学校,主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设计学院目前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以培养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为目标。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以技艺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始终比较被动的。但是我们知道艺术思想、创造思维才是艺术的核心和灵魂,技巧是可以通过反复实践达到的,而艺术思维和方法的养成却需要长期的磨炼。随着艺术行业飞速发展,高层次的设计类行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不是只知道干活的“工匠”。因此,对加深设计类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其艺术鉴赏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目前,设计类专业开设的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有《中外传统文化》、《艺术概论》、《美术史》、《民间艺术》、《中外设计史》等,但是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笔者在所在学院发出了200份对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调查问卷中,被问到“你觉得这些课程重要吗?”,回答“不重要”有31%,回答“无所谓”的有13%;被问到“你满意现在的学习形式吗?”,回答不满意有46%左右;被问到“你会主动找一些传统文化的关书籍来看吗?”,回答“除非老师布置了作业,自己不会主动看”占到68%。由此可见,学生对传统文化课程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对现有“填鸭式”从头到尾的灌输表示不能接受,因此,该类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思维的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怎么根据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因办学定位不同,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专业应用能力为主,实践性教学是应用型工科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太过强调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会影响学生对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设置上由于实习环节比较多也压缩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因此,应用型工科院校的艺术生似乎更看重技艺的获得,而大大忽视了技艺背后所需要的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另一方面,学校重理轻文的主导思想还一定程度上存在,艺术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比纯艺术院校而言就缺少文化氛围的熏陶。
  面对这样的困境,从一年级学生入校时,老师需要让其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可以让他们从一些著名的设计中感受到“设计的背后是文化”。如中国联通、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凤凰卫视等标识,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形设计中蕴含着中国历代为百姓所接受的文化符号(如古代钱币、古代玉龙、古代凤鸟),色彩(红色色彩的热烈感,黄色色彩的富贵气息)等,并且这些符号已经慢慢演变成中国人心目中的图腾形象,所以在现代设计中能够获得更大的认可与共鸣。再者,可以让学生从一些大设计师身上感受到人文素质积累的重要性,如靳埭强融合中西元素的设计,韩美林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变形置换运用,黄永玉在酒鬼包装中对中国古诗词的成功借鉴……在大师的设计中让学生感受到积累与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改变两个观点:一是对西方设计的盲目崇拜,特别是在设计中对一些时尚、前卫的后现代手法的不合时宜的滥用;二是改变重视技法与软件学习的观念,轻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与积累。比如,学生对Ps,Coreldraw,Flash等软件学习比较在意,学习积极性也较高,他们认为学习好软件,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但殊不知文化底蕴的积累却是一项长期的学习任务。
  二、改变课程设置,提倡“项目式”教学
  现在的传统文化课程都是单独开设,一般都是32—48课时,开在第一或第二学年。这些课程目前开设最大的问题是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十分松散,没有和专业设计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了之后,到二、三年级学习专业设计时基本上已经忘记了这些内容。比如,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在学习了《中外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后,只是了解了一些古今中外传统文化的概况,和设计究竟怎么结合,似乎没有明确的认知。
  这些理论课程与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关系松散,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过程中也没有积累图形元素、积累素材的学习动力,学习过程很多时候也停留在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阶段。
  那么怎么样改变这样尴尬的教与学的局面呢?笔者提出传统文化课程群“项目式”教学法。即用项目、课题的形式让设计类专业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在设计中去运用、表现民族文化。该教学模式要求理论课教师必须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理论老师和专业老师共同进行体系化教学,实现“以课程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3]比如,笔者,在《中外设计史》教学结束时,曾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以“新春快乐”为主题做系列新春贺卡。根据前面的学习,有的学生会找一些中国传统吉祥图形元素(如祥云、灯笼等),结合主题创作;有的学生会找一些表示新春气息的图形元素(如竹)来创作,应该说,这都是一些不错的选择,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才会把对吉祥纹样等图形元素的理解真正运用到设计中,这才是传统文化课程群在设计类专业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重视对传统元素的欣赏与积累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对传统元素的把握。因为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了解这些传统文化流变历程,更重要的应该是运用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本文说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传统图形,传统符号,传统的色彩,传统的设计观念等等。
  第一,应该要求学生有积累传统元素的习惯。
  可以指定一些设计类、文化类、美学类的书籍让学生多看书。比如在《中国设计史》的教学中,分“中国古代陶瓷设计”、“中国古代家具设计”、“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等专题来展开教学,那么在每个专题学习结束时,会布置学生围绕这个专题至少阅读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这些传统元素,特别是一些传统图形,并要求学生多临摹。
  第二,训练学生欣赏图形。
  经常有学生说,对传统图形元素的了解,只停留在皮毛上,并不是很清楚其图形的具体意义,所以很少谈上对之的运用。那么,老师在要求学生按专题积累图形的基础上,应该训练学生学会去欣赏这些图形。笔者认为,对图形的欣赏应该从图的外形和图形的寓意两方面来掌握。比如在掌握青铜器重要纹饰“饕餮纹”(图一)时,应该首先掌握“饕餮纹”的外形:是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鼻梁为中线作对称性构图,两边是眼睛,眼上有眉、兽角,两侧有耳,下部为兽口,在兽面纹的两边还有向上弯曲的躯体和兽足。这样的图形的寓意是统治阶级用来震慑百姓的,用美学大师李泽厚的话来说具有一种“狞厉美”。
  <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QQ截图20150828160158.png>
   图一:饕餮纹                 图二:汉代画像砖上“除草播种”人物
  第三、训练学生临摹图形并能对图形进行描述。
  在积累图形的同时,好的图形应该要求学生多加临摹,在临摹中去体会图形的外观形式。比如在《中外美术史》教学章节中,青铜纹饰、明清家具、汉代画像砖人物、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构件(比如瓦当、门环、垂花门)、“清明上河图”中个别人物、古希腊柱式、洛可可家具局部构件等等,这些图形都十分值得推荐给学生课后去仔细临摹。
  设计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十分欠缺,比如对一套设计方案的完整而到位的表达能力较差,其思维的条理性、表达的准确性还需要通过系列训练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一个小的图形进行描述,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这个过程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强其对图形的鉴赏能力。
  比如在《中外美术史》汉代画像砖“除草播种”人物图像(图二)的图形欣赏应分为如下三部分。首先,将其定位为“汉代画像砖中对当时生产活动场景的再现”;接着描述该图像的具体内容:“田野上,前面四个人动作整齐的挥舞镰刀除草,后面两个人做播种状,画面非常富有装饰韵味”;最后对汉代画像砖上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做评价。笔者在传统文化课程群的教学中都要求学生进行作品临摹,同时写出图形说明。一门32课时的课程,几乎每次课后都有这样一次作业,这样训练下来,接近临摹60—80个图形并做出图形说明,学生在渐进的训练中慢慢学会怎么欣赏图形,以及怎么条分缕析用文字表达图形。
  四、以科研、学科竞赛带动传统元素的学习
  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科学研究来反哺教学。笔者所在院有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民间文化资源,如有湖南省民间美术研究协会以及省民间美术展览馆,有丰富的实物资料供学生实地参观、考察。有五个关于民间艺术的省、部级课题,教研互哺,这些都为传统文化的教学提供充分的资源。
  另外,以传统文化素材为主题,通过学科竞赛,带动传统文化的教与学。笔者曾三次带领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的主题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比如“艺术中国”学习平台、“山西大院”网站、“印象·江南建筑”网站,从这些充满文化气息的命名中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味道。学生成功地用网站的形式来呈现传统文化,9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非常好地在专业设计中表现传统文化的图形元素、文化内涵和一些基本的美学特征。这几件作品都获得全国二、三等奖的成绩。
  图三至图六是“艺术中国”学习平台的二级页面logo,学生采用最能代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原始彩陶人面鱼纹纹饰)、戏曲艺术(戏曲脸谱)、建筑艺术(白虎瓦当)、音乐艺术(鼓)的图形元素和网站主题巧妙结合在一起,彰显出一种文化气氛。这种有益的探讨,比在课堂上“填鸭式”灌输多少枯燥的理论知识都有意义。
  图三  “绘画篇”logo                  图四  “戏曲篇”logo
  图五“建筑篇”logo                   图六  “音乐篇”logo
  通过近两年对传统文化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调整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理论老师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对传统图形元素的积累与鉴赏。笔者明显感到,学生学习传统文虎的兴趣增强了,他们有了明确的方向感,教学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实践,希望能够培养一批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操的设计类人才,以适应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注释:
  [1]丁松丽.对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教育,2007(3)
  [2] 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吕微露,黄韵,刘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例[J].装饰,2011(2)
  [4]李泽厚.美学三书[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44页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式’教学在设计类专业中的应用研究——以传统文化课程群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420。
  作者简介:
  田蓉辉(1979~),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20世纪文艺评论。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阅读作为初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究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打造初中语文卓越课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卓越课堂  初中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主动体检、主动感悟。通过创建学习小组,提升合作学习品质;加强小组培训,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充分预习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并注重小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要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品质内涵提升的目的,就得不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到其品质内涵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合作学习;品质内涵;优化  美国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明尼达教授和约翰逊认为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
期刊
摘 要:中泰交往日益密切,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两国的交往中也必不可少,因此,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本文就暨南大学泰语母语者学习汉语偏误语料库为基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经验,对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偏正式词汇产生的偏误,进行整理、分析和提出减少偏误的对策。  关键词:泰语母语者;汉语;偏正式合成词;偏误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
期刊
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由于课时少以及很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学生的技能形成、素养培养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有些情况是无法改变的,而我们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校是自治区德育示范校,在所有教学中一直以“德育为先、德育为首”为目标。“德育为先、德育为首”在任何时候、任何学科都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这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更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过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这使不少学生在第三年实习期间因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在实习岗位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
期刊
摘 要:所谓类比(即类比推理)就是依据两个对象的已知相似性,有可能把一个(数学)对象的特殊知识转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去,从而获得对后一个对象的新知识。  关键词:类比法;中学数学;应用;数学思维  数学上的类比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未知的对象上去的一种合情推理,它能够解决一些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从迁移过程看,有些类比十分明显、直接,比较简单,而有
期刊
摘 要:创设和谐教学情境,优化课堂结构,是当下课改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知识的抽象性与认识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方法点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学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的重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创设情境;探索与汲取  数学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用数学知识去美化生活是我们数学教学的
期刊
摘 要:高职中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后,取得了一些成效。经过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澳护理专业的英语分层教学加以研究发现, 加强小组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进行学习指导都能对提高英语分层教学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专业;英语分层教学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性的护士短缺现状,使得护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优
期刊
摘 要: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发展。篮球作为高校体育的一个分支,肩负着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大学体育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体育;篮球教学;对策  大学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精英型人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体育教学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终身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