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推理和词移距离的复杂产品装配现场技术问题管控方法

来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产品装配过程中的现场技术问题直接影响其装配质量和效率,针对传统管控策略缺乏主动性和预测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推理和词移距离的装配现场技术问题管控方法.通过对装配工艺设计和车间装配操作执行两阶段的业务流程进行集成,实现历史装配工序和现场技术问题的数据融合,并构建案例;在此基础上利用案例推理技术发现新工艺中潜在的问题,并利用改进的词移距离表征文本内容间的语义相似性.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开发了装配现场技术问题管控系统,应用于某卫星总装企业,为装配现场技术问题的管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柳州市三江县的侗族文化,使侗族文化走出三江,走进大众的视野,甚至走向世界,可将三江侗族刺绣融入领带、挎包、小挂件以及扇子等商品的设计中,改变以往单一的发展方式,形成特色产业,促进三江经济发展;以传统刺绣为媒介,弘扬侗族人温和内敛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传达侗族历史文化内涵,教育后代热爱生命,为三江县的经济发展找到新的支撑点,以巩固脱贫成果.
中华民族服饰图案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章主要剖析中华民族服饰图案的特征,根据民族服饰的基本装饰形态,通过图案造型、颜色、材质的结合,创新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在绘画教学模式上实行多样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文章从款式、色彩、装饰图案等方面分析广东雷州1983年老版“走清将”傩舞服装与2008年新版“走清将”傩舞服装的民俗性、艺术性、审美性特征差异,梳理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于雷州傩舞服装传承创新设计阶段,在尝试复原老版与创新“走清将”傩舞服装之间找到平衡点,促进雷州非遗文化的高质量传承与发展.
“中国学派”表示动画应该持续性地推进“民族化”风格,发展一条动画“民族化”的道路.但是,因为受美国以及日本动画技术风格的持续影响,我国动画陷入了盲目抄袭的局面,早已丢失了动画“民族化”,在艺术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导致国产动画缺乏“民族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动画“民族化”不断发展,其艺术风格也逐渐形成了独有的中国特色风格.现如今,国产动画也逐渐走向“民族化”,同时应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向观众展示和宣传具有“民族化”的服饰,让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以动画作品的方式得以传播
针对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存在的表面成形质量差、制件内部易形成孔隙等冶金缺陷、微观组织与性能调控困难等问题,从控形与控性两个方面出发,对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CMT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梳理;然后,对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形”与“性”方面的调控方式进行了总结,具体阐述了制件的表面成形质量、内部冶金缺陷、微观组织与性能3个方面的调控方式;最后,通过对现有调控方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未来CMT电弧增材
在角接触球轴承沟道磨削加工过程中,为了对其表面谐波源问题进行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和重构与功率谱密度法(PSD)、相关性分析的频谱分析方法.首先,采用表面轮廓仪采集了磨削试验中的7006C球轴承内沟的实际截面轮廓信息,再用小波分解的“db5”小波基对其进行了5层分解,并根据圆度误差、波纹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分界指标,将经过小波分解后得到的5层信号重构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信号;然后,采用功率谱密度法(PSD)分析了重构信号的各频段信号,并对主要谐波源频率特性进行了辨识;最后,提取了其误差源频率,分析了误差源
详细介绍了更换70 m3 PVC聚合釜下人孔凸缘的焊接工艺方案,分析了焊接要点及注意事项.指出此工艺方案具有成本低、用时短的优点.
目的 研究火炮多发连续射击后膛内模块装药的受热过程.方法 采用烤燃的思想建立模块装药留膛二维瞬态烤燃模型.以443 K为临界温度,求解火炮在2种低射速工况(以每分钟2、3发)下连续射击至药室内壁温度达到约443 K时的壁面温度分布,并以此为初始温度条件,对模块装药在膛内的烤燃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2种低射速下火炮膛内模块装药的烤燃特性.结果 火炮以每分钟2发射击42发后,火炮药室内壁温度达到444.3 K,装填入内的模块装药在膛内滞留176.4 s后,发生烤燃响应,烤燃响应温度为484.2 K.射速为
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装配领域的关注和研究.为研究增强现实在复杂产品装配领域的应用现状,在解析增强装配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增强装配系统的典型架构,提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复杂产品智能装配体系框架;通过分析国内外增强装配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阐述增强装配系统相关的跟踪注册、人机交互、虚实融合、内容创作等关键技术;总结了增强装配系统在装配指导、装配训练、装配仿真与规划3个方面的应用模式和技术特点;基于复杂产品装配技术的应用和实际需求,探讨了增强现实技术在装配领域的发展与挑战.
我们怎么备课,怎么上课?rn40年前,备课是在一个备课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上课是黑板+粉笔.没有“计算”.rn30年前,PPT出现,到20年前被人们普遍接受,备课多数就是写PPT,上课则是照PPT讲.“计算”开始在教学中发挥作用.rn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出现大约是在30年前,大规模建设是在20年前,到人们真正感到网络无处不在,时时可用有用(不仅是基础设施,还包括网上信息的丰富程度),则是在10年前.对我们教学的最大支持可能就是获取各种资料,帮助备课的方便.这自然也是“计算”在发挥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