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测量频率变化特点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但其血压、心率(HR)等数据变化特点及血压管理情况尚不明确。

目的

分析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HR及测量频率的变化特点。

方法

通过iHealth云平台收集武汉市2019-12-01至2020-03-27所有通过iHealth BPM1型全自动智能血压计上传家庭血压测量数据并拥有连续血压值记录的ID号的高血压患者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并对其进行脱敏和敏感信息消除。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采用ARIMAX多元回归评估年龄、性别、每日新发病例数、累计死亡数、不同时间粒度和交通管制等对患者血压、HR的影响。

结果

共1 232台血压表在118 d内记录了36 472次血压数据,男性平均SBP、平均DBP、平均HR均高于女性(P

其他文献
高压注射伤是一种严重的复合型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为创口小、症状轻微,然而病情的发展比较迅速,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清创处理,可导致截肢的发生。运用影像学技术可以对高压注射伤导致的注射异物及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评估,包括异物的扩散情况、软组织侵袭范围、感染及血运情况,为了进一步阐述各类成像技术和高压注射损伤导致组织的受损情况的关系,笔者对X线、CT、MRI和超声等影像学技术在高压注射损伤患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非运动症状中较常见的类型,帕金森病伴抑郁(depressioninParkinson'sdisease,DPD)可加重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降低预后。因此,DPD的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对改善病情、缓解其他症状恶化具有重要意义。但DPD症状易与PD其他症状重叠,临床诊疗中不易发现。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谱成像、高角分辨率扩散成像可客观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改变;此外,影像组学通过提取病变的影像特征,
MRI对肝脏疾病的检出与诊断具备重要作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特异性对比剂,能被正常肝细胞特异性摄取,而功能受损的肝细胞摄取减少,这一特性使其不仅可以获得整体肝脏功能信息,在节段性肝功能的评估方面更加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肝胆特异性对比剂MRI的原理,并就其在肝脏弥漫性疾病如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炎、肝硬化、肝缺血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及其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在肝功能评估的应用进行综述。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癌症相关的主要死因之一。无创的精确诊断和评估,是制订最佳诊疗方案的基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特别是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为影像学与胃癌临床诊疗的学科交叉带来新的研究热点。如今,AI技术能够将影像图像转换为海量的影像组学数据,已广泛应用于胃癌影像学研究领域。本文系统地回顾了AI技术应用在胃癌影像学研究的技术步骤、临床应用,提出研究中的挑战和机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深入探讨慢阻肺的免疫发病机制并对其中的关键靶点进行干预可能为慢阻肺的防治提供新办法。基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慢阻肺免疫调节剂相关研究证据及具有免疫治疗作用的药物研发现状和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提出4条推荐意见:(1)细菌溶解产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药物等生物、化学制剂均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免疫细胞活性而发挥对慢阻肺的免疫调节作用;(2)针对流感病毒、肺炎球菌感染等进行疫苗接种可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背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对临床决策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AMI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模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现有的风险评分可能并不适用于临床实际情况,因此需要提高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准确性以制订患者个性化的管理策略。目的构建预测AMI患者PCI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模型。方法纳入2019年1—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AMI患者1130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62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
背景支气管哮喘为呼吸系统常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炎症表型。支气管哮喘炎症表型与患者发病、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筛选支气管哮喘炎症表型识别因素有助于评估病情和个体化诊疗。目的探索支气管哮喘炎症表型分布并筛选其识别因素,为疾病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占比进行炎症表型分类,按照是否为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A)分为NA组和非NA组,按照是否为嗜酸粒细胞型哮喘(
产后抑郁(PPD)是产妇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着产妇及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个性化识别产妇孕期危险因素并预测PPD的发生风险可为PPD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提供时间和空间。近年来,构建PPD预测模型广泛应用于PPD病因学研究领域,对不同类型的PPD预测模型进行分类与比较能为选择合适的方法构建PPD预测模型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拓展PPD筛查与诊断的形式。
背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常用治疗药物,但其治疗效果评价研究较为缺乏。微小核糖核酸(miR)被证实参与COPD的发病,其中miR-210、miR-181a与COPD患者关系密切。目前临床有关miR-210、miR-181a与COPD患者ICS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较为缺乏。目的探讨血清miR-210、miR-181a表达水平与COPD稳定期患者ICS治疗效果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三六三医院门诊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86例,行布地奈德福
背景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卵圆孔未闭(PFO)均具有发作性特点,但目前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PFO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与PFO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依据主要临床诊断分为偏头痛组(n=266)、癫痫组(n=286)、晕厥组(n=187)、眩晕组(n=6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n=48)。比较各组及组内不同年龄患者PFO阳性率与人群整体PFO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共1030例患者完成经胸心脏超声检